南方網訊(記者/吳鳳思 通訊員/黃梓健)近日,廣州市智慧財產權運營項目路演專場活動啟動儀式在暨南大學成功舉辦。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張嘉紅、暨南大學副校長洪岸出席啟動儀式並為「暨南大學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揭牌。
啟動儀式現場。通訊員供圖
一直以來,高校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上承擔著重要的責任,也發揮著不小的作用。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張嘉紅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暨南大學大力培育創新群體和優勢領域,堅持走產學研合作道路,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重點,以資本為紐帶,緊密依靠項目作為載體實現了高校與政府、大中型企業和金融機構共生互動的「官、產、學、研、金」的有效結合,大大提高了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
據悉,該系列路演活動全面融入2020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交易博覽會整體活動中,將舉辦9場,知交會前的預熱期舉辦5場,知交會期間舉辦4場,均由產業項目和高校項目的承擔單位具體參與,知交會執行單位廣東中策智慧財產權研究院承辦,暨南大學承擔首場活動。在承擔了「建設高校轉移轉化中心」項目後,暨南大學積極整合協調各方資源,推動高校轉移轉化體制機制創新,有序推動高價值專利組合培育、專利導航、專利轉移轉化、人才培養等各項任務實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暨南大學副校長洪岸在致辭中表示,未來,學校還將充分落實國家在提升專利質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運用的政策導向,以建設「廣州市高校專利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和「暨南大學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為契機,繼續強化智慧財產權的高質量創造、高效益運用、高標準保護、高水平管理的能力建設。著力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障礙,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形成具有示範效應的「暨南」模式,支撐學校「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增強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智慧財產權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活動儀式現場精彩紛呈。暨南大學陳功教授帶來了大腦原位神經再生相關成果推介。據介紹,該技術成果將大腦內源性膠質細胞直接轉化為功能性神經元的突破性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中樞神經再生的世界性難題,為治療重大腦疾病開闢了新途徑,給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大腦疾病患者帶來福音,為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注入強大的新動能。
隨後,該校陳填烽教授介紹了納米硒相關成果。陳填烽教授通過技術入股廣東暨創硒源納米研究院有限公司,核心技術源自暨南大學及廣東省納米化學創新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據了解,該團隊已申報中國發明專利50餘項,相關研究已發表SCI論文200餘篇,對於硒在腫瘤領域的應用研究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是國際上首家高純度納米硒源GMP生產車間,實現腫瘤的同步放化療增敏及多模態可視化監控,推動中國靶向納米藥物放化療應用的發展。
在項目路演環節,該校丁克教授的「創新抗腫瘤藥物」以及汪瑩瑩教授的「光纖相關成果」兩個項目進行了精彩展示,活動現場洋溢著濃鬱的學術氛圍,全體人員聽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