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編輯 代雨桃 通訊員 於文贊)為全面提升教育品質,推進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總結和推廣「輕負高質」教學改革的實踐經驗,12月11日,杭州市「輕負高質」暨「課程改革」第十五次現場交流會在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召開。
杭州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副局長馬裡松,杭州市教育局基教處副處長袁立斌,江幹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徐暉,江幹區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費蔚,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錢旭升,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夏洪文,還有市基礎教育研究室主任和相關負責人,杭州綠城育華學校、杭州聾人學校校長,各區、縣(市)教育局分管局長、教育科長、教育局主任,各區、縣(市)學校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江幹區黨委書記、局長,徐暉同志為本次會議致辭。
會上,江幹區教育發展研究院易良斌副院長帶來了《課堂:輕負高質的主戰場——江幹區「四為」課堂理念實踐探索》報告。江幹研修部門推進了一系列助力「四為」課堂的有力舉措,通過「教研視角的推進、教學形式的改變、大數據的利用、教學評價的精進」等措施的實施,實現學生、教師、學校的全面提升。
江幹區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費蔚女士在主題報告《讓課改在學校真實發生——促進公平,提升質量,改善生態的區域課改行動》中宏觀地介紹了全區在課改上的現狀和措施。江幹區的區域課改遵循四個理念、推行五條路徑、採取六大舉措,通過持續、漸進、科學地推動區域課改,區域影響日益擴大。
課改是一件大事、難事,但更是一件好事。江幹區各學校也自主探索出不少課改的新路徑。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吳樹超校長帶來學校空間建設成果的《把童年和空間還給孩子——創造兒童可持續發展的三維空間》。天杭實驗學校邱曙光校長帶來《明確定位,務實推進——說說班級管理委員會背景下的分層走班》的匯報。採荷中學孫寅校長帶來《基於大數據的精準分析與行動改進》的有效經驗分享。杭州師範大學東城第二小學鄭君輝校長為我們帶來關於《項目式學習理念下的新學習樣態探索》短報告。
四所學校的短報告,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到了踐行輕負高質的途徑。
在區域課改行動的帶領下,在「四為」理念的驅動下,江幹區一直積極探索具有江幹特色的素質教育發展之路,一直致力於「高效、優質、輕負」的課堂教學改革,切實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實現常態課堂的提質。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就是其中一所。「輕負高質」,除了要注重「減負」,還要著力於「提質」。如何提質,主陣地就在課堂上。
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開放了17節涵蓋語數英科各科目的常態課堂,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在這些常態課堂中,師生嫻熟運用iPad、答題器、白板技術,藉助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現場的觀摩課也得到了與會專家的好評。
此後,僅三年教齡的江幹區教壇新秀、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蔣莎老師帶來古詩詞教學《漁歌子》,在這堂課中丁蕙聯動成都北新實驗小學,將VR引入了課堂中,實現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和不斷創新,VR技術帶學生入情入景入境,幫助學生學習與理解古詩詞。同時,春芽實驗學校的宋師慧老師聯動丁蕙實驗小學的孩子帶來兒童哲學課《不一樣?不一樣!》。智慧課堂是推進「輕負高質」的另一有效途徑。
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始終遵循「一切為了學生快樂成長」的教育理念,在吳樹超校長的帶領下探索利於學生快樂學習的校園空間建設,以「三維空間」重構學習場,從而實現以獨特的學習環境促就課程的變革。學校依託各功能教室和特色場館開設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拓展課程;通過課程整合、優化課程結構,探求「優質高效、充滿活力」的新型課堂。呈現在與會領導面前的如注重生命教育的「急救課程」、「心理課程」,提高創新能力的「木工坊」、「車模社團」、「能力風暴」、「樂高社團」、「3D列印」,培養藝術素能的「非洲舞」、「素描社團」等,拓展課程繽紛多彩,是孩子們全面多元成長的土壤和樂園。
會議上,杭州市教育局基教處袁立斌副處長對「小學推遲上學」、「小學學後託管服務」、「小學低段英語試點課程」三項改革實施情況進行反饋,肯定了這三項改革的廣度大,評價高;同時,也通報了近期開展的三項調研檢查,強調了課改過程中要遵循教育法規,保障課改的有序開展。
杭州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副局長馬裡松對本次交流工作會議進行總結講話。馬裡松副局長高度讚揚了本次會議的圓滿舉辦,也肯定了江幹在課程改革道路上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績。並提出從「深化課改,思想認識要到位;深化課改,規範實施要落實;深化課改,課程實施要創新;深化課改,基礎保障要到位;深化課改,優質均衡要保障」等五個方面,一步一腳印地實施課程改革。
任何時期,「輕負高質」都是教育的主旋律。浙江師範大學附屬丁蕙實驗小學作為江幹教育的新起之秀,也定會一直懷抱著美好的初衷,實現真正的「輕負高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