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王朝》是按照復仇故事線展開的,在大結局中,雖勸人放下仇恨,可卻也令人無奈。
這一部《劍王朝》是李現和李一桐主演的復仇記,同時也是主人公的成長記。
作為觀眾來說,主人公復仇成功,是大快人心之事。我們也希望他能夠復仇成功,然後隱身江湖,與心愛之人云遊四海。
電視劇這一改編,雖然不符合我們的期待,但是它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它的改編是前後連貫的,是統一的,是可以令人接受的。
那為什麼丁寧放棄了復仇?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從人物心理剖析的角度,一起細細品味。
公孫淺雪/長孫淺雪希望丁寧安全地活下來,放棄復仇
丁寧和公孫淺雪隱忍十年之久,開始復仇計劃之後,他們犧牲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東西,還犧牲了很多朋友的性命,到頭來卻也沒能留下什麼。
公孫淺雪為夜策冷報仇時,就是對復仇計劃動搖的時候。她沒有固執地堅持前行,而是想要為夜策冷的離去有所交代。
她跟丁寧提出取消復仇時,丁寧也只是說考慮考慮。直到最後公孫淺雪被葉甄所殺,她的遺願便是丁寧能夠保全自己,能出口惡氣的同時要全身而退,按照自己的本心活著,不再背負著仇恨。
也正是公孫淺雪的離去,丁寧才鄭重地考慮起這個問題,一夜之間頭髮白了。也正是這個時候,他想明白了,大徹大悟後,放棄了復仇。
戰爭未停,不可無主,為了黎民百姓,應放下個人恩怨,以大局為重
薛洞主、夜策冷、謝柔等人都已犧牲,公孫淺雪也死去了,淺雪臨走前希望丁寧不要因為眾人犧牲而自責、背上沉重包袱,希望能夠為自己而活。
個人恩怨凌駕於國家之上,這樣也是自私的,也是違背了原來的初衷,違背了自己的本心。就像軍師林煮酒所說:時過境遷,連仇恨都變得複雜了。
在天下蒼生面前,個人的仇恨顯得微不足道。因此,林煮酒放棄殺害元武,聽從丁寧的決定。
但巴山劍場的無數子弟們,已經含冤而死了,林煮酒自覺有罪,只能自殺謝恩,否則之後也無顏面去見巴山劍場的人。丁寧也放棄了殺元武,希望他能救大蘅於水火之中,並且記住以前的約定。
但是,心中憋著一口氣,便活得不痛快。所以他只能對付葉甄,發洩這十年來的經歷的種種。
只有把過往的那些了結了,才能放下心中那一口氣。國家君王動不得,葉甄還是可以的。在打鬥過程中,丁寧也是有些猶豫的,正在他舉劍之際,葉甄自己撞上劍口:我把命還給你,你把愛還給我吧。
所有的愛恨情仇,在這一刻,便了結了,誰也無憾。
丁寧大徹大悟後破九鏡,若再復仇,則不符合大徹大悟的情境
沒有復仇的第三個原因,就是在電視劇《劍王朝》中,丁寧因為大徹大悟最終破了九鏡,這時候的他,思想已不是當初那個丁寧,而是已經做出改變之後的梁靜夢。
丁寧說:「若是能按本心盡興地活著,便是無憾,那無憾是否即是長生呢?」很多人想要長生,尋而不得,因為他們功利心太大了,為了長生,不惜殺害許多人命。如果這樣都能長生,那可謂天理難容了。
而丁寧的一句「我只是想要無憾罷了」,跳開世間凡俗,不為一己之利,心中有大義, 無愧於國家社稷。丁寧擁有大格局,也擁有了長生不老的能力。
按照自己的本心活著,便是無憾,無憾即為長生。不論是劇中,還是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便此生無憾了。
我們生活中也會遇到許多糟心的事情,如果事事追究,我們這一生也會活得很累。生活之中,不僅只有對與錯,還有寬容與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