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錢江晚報》報導,日前,浙江省開化縣一小學內,當地的教育局局長和副局長給小學生上了兩節公開課。他們分別有著17年、23年的從教經驗,為了這次上課,他們提前三周備課。
縣教育局局長和副局長走進課堂,以講公開課的方式引領示範,從報導情況看,上課質量獲得了教育專家的好評,以實際效果作為評價標準,顯然已達到預期。這樣的結果也是授課者努力準備和辛勤勞動的必然體現。為了講好這堂公開課,一位局長提前三周備課,而另一位備課時間長達一個月之久,高度的重視和精心的準備必有收穫,態度和行動也樹立了好榜樣。
為什麼要開設「局長課堂」?上課的當事人之一、副局長江光華一語道破,其意在於通過親自講課的誠意和行動,以提高一線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持續優化地方教學生態。教育的成敗取決於教師,教育教學的質量才是最終的落腳點,這也是教育政績觀的最終體現,並成為整個教育行業矢志不渝實現的目標。
教育管理是一個宏大的工程,必須從大處著眼,從細外著手,從每堂課的質量抓起,如此才能構築起堅實的基礎。抓好教學質量離不開引領帶動,作為教育管理者,既要告訴每位教師「為何做」,還得通過行動來回答「如何做」。教育局長作為宏觀的決策者和管理者,要言傳還可身教,讓自己的理念得到深入理解,讓各項管理要求得到徹底落實。因為「局長課堂」表面上是在為學生授課,實質上是在給廣大教育工作者做示範。
從履歷上看,儘管兩名講公開課的教育官員曾有多年的從教經歷,不過由於遠離課堂太久,仍需要進行深入的體驗和接觸,以更接地氣的方式去感知冷暖。「局長課堂」則提供了這樣的契機與平臺,讓管理者們深入一線,在備課中再學習和再思考。這對他們來說同樣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交流機會,有利於他們掌握更加真實和準確的信息,進一步提高決策和管理方式的科學化、合理化和精細化。因而,無論從出發點、過程還是最終結果來看,開設「局長課堂」的做法都值得稱道。
不過,基於過去一些經驗教訓等多種因素,不少人並不認同這種做法,對最終的效果也持懷疑態度。常言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是非評判權。是否作秀不能臆斷和推斷,更不能因主觀好惡而輕易下結論。只要擁有良善的初衷並採取令人接受的方式,而不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就值得鼓勵和支持。從這一點來說,只有越來越多的教育局長走進課堂,帶頭備課講課評課,才有助於營造更加良好的教育氛圍。
所謂術業有專攻,這種質疑也給教育局長們提了個醒,教育教學具有極強的專業性要求,局長們要走進課堂做榜樣示範,就必須恪守「打鐵還需自身硬」原則,認真備課和精心上課,把確保課堂質量作為最低要求,否則就會弄巧成拙。而那些沒有時間、精力和實力的局長,不必強求非得到一線講課,畢竟做好教育管理才是本職工作,這也是踐行使命擔當的初心所在。
(作者系職員)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17日第2版
作者:堂吉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