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娛理
作為《你好生活》第一季的首期嘉賓,撒貝寧完全沒想到這個節目還能堅持到第二季。
在之前的一場直播帶貨中,節目製片人、主持人尼格買提向他發出第二季邀請時,他的第一反應是:「這個節目還有嗎?」站在一旁的朱廣權連忙「補刀」:「我覺得這個節目沒有必要再辦下去了。」
作為一檔央視出品、以新青年生活分享為主旨的慢綜藝,如何在娛樂碎片化的時代抓住大眾的注意力?如何做出新意、在同類節目中脫穎而出?如何更好地平衡綜藝元素和說教色彩……這些都是節目需要考慮的問題。最終,沒有給出最佳答案的第一季,反響平平,豆瓣評分停留在了7.5。
《你好生活》第一季豆瓣評分
到了第二季,就目前來看,節目組在原先主旨上對內容和形式都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凡爾撒##撒貝寧不許欺負老婆##尼格買提英文旁白好專業##尼格買提父母愛情太好哭了#等節目相關話題接連登上微博熱搜,很多網友因為這些「破圈」片段去補看節目正片,結果一口氣連看N集停不下來,大呼「真香」,收穫一眾好評。
截至第七期播出,《你好生活》第二季的豆瓣評分已經升到了9.0,成為今年國內綜藝市場評分最高的旅行類真人秀。
《你好生活》第二季豆瓣評分
「其實我們很意外的,這個節目能撐到第二季很不容易。」撒貝寧說。眼下的不容易,就包括在這樣一個尋求話題衝突、娛樂至上的綜藝市場中,口碑、輿情逆襲成功的《你好生活》第二季,還沒有迎來更高的熱度,需要更多發現它的眼睛。
不尬笑
近幾年,隨著網綜市場的多元化發展,想要通過旅行來探討人生、分享生活的綜藝不在少數。此前《奇遇人生》《很高興認識你》等節目都接連斬獲了較高口碑。
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或許是因為主旨和命題過於「宏大」,導致這類綜藝大多偏向紀錄片的呈現風格,溫暖和感動常有,綜藝色彩卻少了一些。
《你好生活》始終沒有放棄想要把觀眾逗樂這件事。只不過第一季的時候,節目組選擇了與大多數戶外綜藝一樣的方式,將搞笑寄託於整蠱嘉賓、設置困境或者窘境等外在形式上,主動來「撓」觀眾的胳肢窩,效果並不明顯。第二季最大的變化就是這樣的「尬笑」越來越少了,主要歸功於主持人的重新設置。
《你好生活》第二季的央視主持人陣容
此次,撒貝寧反客為主,與尼格買提一起組成「Sunny」組合,擔任新一季的常駐主持。由於兩個人足夠熟知,了解彼此眾多不為人知的小秘密,並且隨機反應能力極強,使得節目的綜藝效果通過語言交流就直接被拉滿了。
例如第一期籌劃山谷音樂會的時候,尼格買提吐槽撒貝寧唱歌愛破音,稱其早年在臺裡歌唱比賽上當眾破音,最後竟然還拿了第一名。而在之後的音樂會現場,撒貝寧果然「不負眾望」又破音了。
截圖自《你好生活》第二季
第四期聊寵物的時候,撒貝寧談到自己曾被養了幾年的貓撓了眼皮,「破相」了好幾天,而這隻貓正是尼格買提送給他的,「我立刻給小尼打電話,我說小尼,你的貓已經完成了它的任務了,臥底了好幾年。」尼格買提聽到後馬上笑著接梗:「我那天拿著對講機(說),可以行動了,主動出擊。」
還有最出圈的「凡爾賽式發言」,也是他們坐在一起隨意聊天的產物。
截圖自《你好生活》第二季
除此之外,第二季在嘉賓的選擇上也與主持團隊的配置相得益彰。例如很少在綜藝節目中露面的康輝、李梓萌,來到節目裡由於周圍都是同事顯得十分自然,告別了往常熒幕裡的形象,呈現出了意想不到的「反差萌」。
從來都只展現出沉穩一面的康輝,直接在中國傳媒大學的老師面前評價撒貝寧的朗誦「做作」,看到他把頭轉到一邊還要追上去補一句:「你有沒有聽取意見的良好態度。」
截圖自《你好生活》第二季
李梓萌在暢聊未來願望時,原本很正經,結果瞥到康輝「凌厲的眼神」後馬上變身「打工人」,開始吹起了領導的「彩虹屁」。這些都是觀眾不曾在《新聞聯播》中見過的樣子,反差感十足的同時也為節目增添了許多綜藝色彩。
截圖自《你好生活》第二季
不說教
在微博上搜索「你好生活」,網友問的最多的是「你好生活在哪看」。
如果不是節目中「央視boys」密度過大,觀眾幾乎很難察覺這是一檔央視出品的真人秀綜藝。
前有《國家寶藏》《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等佳作,央視綜藝很多時候在觀眾心裡代表著一種人文情懷和家國精神,通常蒙著一層厚重的國學氛圍,觀眾也不自覺地對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頂禮膜拜。所以當《你好生活》以一種小而美的基調出現在大眾面前的時候,不免讓人有些驚訝。
但節目並不是沒有「厚重感」,只追求玩樂搞笑。正如官方將其定位在「新青年生活分享」——「分享」成為主要動作,將主持人和嘉賓對於生活的感悟、節目組想要傳遞的價值觀融入在一次次的聊天和行動裡,而不是直接把觀點灌輸給觀眾,「教育」大家怎樣才是正確的。畢竟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沒有一套標準答案。
《你好生活》第二季劇照,尼格買提、撒貝寧
就像央視的主持人們也沒有強大到可以化解焦慮。康輝直言自己生活裡90%的時間都處於焦慮之中,李梓萌也曾經因為壓力過大難以調整心態,就連看起來最輕鬆的撒貝寧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坦言自己錄製期間每天收工回到房車裡,迎面而來的就是巨大的焦慮,完全不是鏡頭裡的樣子。
《你好生活》第二季劇照,鏡頭前的撒貝寧
還有金靖和劉勝瑛聊起對於春晚的無奈和遺憾,《機場姐妹花》本來是她們兩個人一起參與的作品,臨近春晚時遭遇換角,被迫「單飛」。無緣春晚的劉勝瑛選擇了逃避,特意在當晚觀看直播的時候避開了這個小品,而金靖接受新的安排後最終在小品裡提及了勝瑛的名字,以特殊的方式將老搭檔「帶上」舞臺。
《你好生活》第二季劇照,金靖
無論是生活中的焦慮常態,還是職場中的失意無奈,都是我們每個人成長路上會切身經歷的事情。但人們的生活各不相同,很難有人給出一套標準的解決方案,能做的其實只有分享和傾聽,然後再摸索適合自己的方法。
《你好生活》第二季沒有想要告訴我們誰對誰錯,只是在不斷地說著:別害怕。
《你好生活》第二季劇照
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許多網友在「吃下」《你好生活》第二季安利之後,回過頭去補了第一季,但實話實說兩者之間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節目第一季總是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每期開篇有關生活哲理的字幕、展現地方美麗風光的遠景鏡頭、主持人與嘉賓的合宿生活……好像從市場上已有的各種節目中都汲取了一點元素,最終匯合成了《你好生活》。
這種呈現方式帶來的首個問題就是形式大於內容。無論外形怎麼變換,最後一打開,裡面的「核」還是老生常談的遊戲環節和模式,總會讓觀眾感到審美疲勞,並且慢綜藝市場已經逐漸變為紅海,哪怕是這些「形」,觀眾也都見得多了。
《你好生活》第一季劇照
這不是節目第一季自己的問題。
當下的綜藝市場,經歷了《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了不起的挑戰》等大型戶外競技類真人秀的高潮後,戶外綜藝開始逐漸分化,以小而美為目標、節奏更慢的戶外旅行類節目如雨後春筍接連而出。
但大多數該類節目通常陷入到一種「自嗨」的情緒中,很容易為了旅行而旅行,為了將明星嘉賓置於一個「與世隔絕」並且拍出來好看、震撼的場景中,變成形式大於內容的真人秀,觀眾看到的是風景美、人美,但好像與自己並無關聯,難以引起共鳴。
反觀《你好生活》第二季,調整之後的節目走出了自己的路,呈現出的是內容形式兩相宜、人物與環境相平衡的狀態。
《你好生活》第二季劇照,康輝和狗狗的親密時光
起初,尼格買提希望帶著節目去新疆,記錄家鄉的風土人情,團隊也為之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但受疫情反覆的影響,這個計劃暫時被擱淺了。
被迫告別「遠方」的節目組只得就近取材,將拍攝地點安置在北京或者張家口一帶。在尼格買提的提議下,節目第五期甚至還帶著央視的主持人們回到中國傳媒大學,重溫告別已久的校園生活。這些內容在上線後都收穫了意想不到的口碑。
少了些外在的條條框框,反而真實自然,觀眾在節目設置的環境之中,接收到更多的是嘉賓之間的交流和他們不為人知的一面。
所以當核心內容足夠充分,表達足夠真實,去哪裡拍攝便沒什麼不同,因為生活本就不止是遠方。
《你好生活》第二季劇照,尼格買提、撒貝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