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雲白
來源:男孩派(ID: boy666dj)
「讓警察別抓我,讓警察別抓我,我不是故意的……」
只見一位男人把頭埋在媽媽的肩膀上崩潰大哭,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類似的話。
三四十歲的成人,卻委屈得像個嬰兒。
令視頻外的人不禁疑惑,這到底發生了什麼。
原來,就在幾刻前,這位男子駕車撞飛了一位外賣小哥。
外賣小哥傷勢不輕,躺在地上鮮血直流,動彈不得,電動車也碎成了一地殘骸,僅剩一個車軲轆。
小轎車也直接報廢,撞出了一個大窟窿。
然而,最令人無語的卻是,這位三十歲上下的肇事男人,下車第一件事竟然不是撥打報警急救電話。而是傻眼、發呆、抱著母親大哭……
全程,男子母親也只是在安慰兒子,拍拍肩膀,不停地說著:「不怕不怕哈。」
後來還是路人看不過去,報了警。
警察一到,肇事男子開口第一句就在狡辯,試圖掩蓋自己的錯誤:「我就正常行駛……他過來的時候,我一點沒反應過來。」
路人氣急,一句爆出真相:「他都沒有減速,在斑馬線給撞上了!」
最後,交警現場認定,是肇事男子全責。
網友也忍不住憤怒留言:「這是典型的媽寶男!遇見事推卸責任,自己責任也能踢到別人身上。」
是呀,成人社會,是非對錯皆有制度,犯錯了就該勇敢承擔責任。
但這個三四十歲的男人,闖了禍,首先想的卻是縮在母親懷裡裝糊塗。
網上有一句話:「孩子對父母沒有界限的依賴,實際是心理上「沒斷奶」。
一個遇事只會找媽媽的男孩,必定會變得缺乏主見、沒有獨立性。
家有男孩,千萬別把他養成「媽寶男」。
一個男孩是否「成人」,
無關年齡
還記得「寧波最暖男孩」鄧濤嗎?
看著爸爸滿身灰塵地來接自己放學,男孩毫不嫌棄,反而說出那句:「我爸爸媽媽又不偷又不搶,沒什麼好嫌棄的。」
一時紅遍網絡。
據母親透露,日常生活裡,鄧濤就是一個獨立又暖心的孩子。
不僅做好分內事,不讓爸媽擔心,還爭著要替爸媽解決問題,分擔壓力:
幫媽媽擋風,幫爸爸搬重物,幫媽媽做家務……
臉龐稚嫩,十歲左右的鄧濤甚至還說:
「我看我爸爸每天那麼辛苦,穿最髒的衣服,幹最苦的活兒,拿最乾淨的錢給我們用,所以我認為我幫他是理所應當的。」
一番話,讓底下一群老母親高呼感動,羨慕不已:「我家那臭小子要是這麼懂事、孝順就好了。」
然而,事實上,不是所有男孩都這樣成熟。
有的男孩10歲便「成人」了,而有的直到而立都沒法「斷奶」。
前段時間,就看到一則哭笑不得的新聞。
一位男子違法使用假駕照,被警察拘留15天,並且罰款5000元。
男子的父母則不分青紅皂白地激動質問警察:「你們太過分了!他還是個孩子,才31歲!為什麼罰那麼重?」
跌破眾人三觀。
31歲還是孩子?巨嬰嗎?
且看10歲上下的孩子都能夠獨當一面,不喊苦不喊累;
31歲的成人卻字跡潦草地偽造證件,被抓獲之後卻自稱「孩子」,實在聞者咋舌。
戴爾•卡耐基說過:「為了將來能更從容地生活,孩子必須在成長的過程中學會自己清除障礙、解決問題。」
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年人」,不是所謂年滿18歲,更不是所謂30歲成家立業,而是學會獨立處事。
養出一個媽寶男
只需要一個不放手的媽
身邊就有這樣一個典型。
我的一個鄰居初中輟學,無所事事10多年,村子裡的人都笑話他:「笨蛋」。
他卻得意道:「我媽媽說不怕,她一年能掙好多錢。」
親戚介紹他去打工,因為活太累,他沒做幾天就放棄了,別人笑他:「沒出息」。
他卻一點不急:「我媽叫我別幹,回家有她罩著呢。」
結果一晃好多年過去了,年近三十的他如今還跟在媽媽身後。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毫無自理能力,一舉一動都聽媽媽指揮,連媳婦也沒娶上。
歸咎到底,其實都與媽媽無孔不入的「愛」有關。
小時候開始,衣食住行,媽媽就事無巨細,一律包辦。
別的孩子都自己騎自行車上學,他媽媽風雨無阻接送了兒子整整六年。
去縣城裡寄宿讀書,別的孩子都開始學習獨立生活,他媽媽卻三天兩頭送飯、送衣服,生怕兒子凍著餓著累著。
兒子不好意思,叫媽媽別來了,結果媽媽一哭二鬧三上吊:「我兒子沒良心,不要媽媽了。」
輟學之後,兒子想過自立門戶,組建自己的家庭,可每次遇到喜歡的姑娘,最終都因媽媽在中間挑撥,而有了矛盾,一拍兩散。
慢慢地,兒子成了一個寄生在媽媽身上的「媽寶男」。
作家劉墉說過:「孩子不懂得珍惜,因為他已變成籠子裡的小鳥,天天等你喂。他無法獨立,覺得你是欠他的,你到時候就該餵他。」
媽寶男不是一天養成的。每一個媽寶男背後,都有一個自以為無所不能的媽媽。
以愛之名,行捆綁之實,剝奪了孩子自由成長、獨立面對世界的權利。
媽寶男的一生,
真的快樂嗎?
《都挺好》裡,媽寶男蘇明成說過這麼一段話:
一字一眼之間,皆是自己成為媽寶男的難堪與不甘。
作為父母,享受著孩子待在身邊的「乖順」與」依賴」,可能算得上是一時的幸事。
可對孩子來說呢?思想困於一隅的狹隘,能力被剝奪的無奈,卻未必真正的快樂。
一部動漫短片《媽寶男的一生》中就揭露了這個扎心的教育真相。
媽媽捨不得兒子離開自己,打從兒子出生,就沒剪斷臍帶。
在之後漫長的日日夜夜,只要媽媽一看到兒子有不順自己心意的事兒,就扯一扯臍帶把兒子拽回來。
兒子調皮搗蛋了,拽回來乖乖呆著; 碰到麻煩事了,拽回來幫忙解決; 遇見喜歡的女孩了,拽回來阻止感情發展……
媽媽和兒子形影不離,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
至始至終,兒子都沒能擁有自己的空間,依附著媽媽而活。
一有麻煩事兒,就找媽媽,甚至阻止媽媽與男子接近。
後來媽媽去世,那些沉甸甸的母愛,沒有成為孩子行走的助力,反而成了孩子身上厚厚的一層「雪」,冰涼刺骨。
兒子老了,背彎了,頭髮白了,都不曾結交過朋友,不曾有過愛人,一輩子不快樂,孤獨終老。
當父母養出一個媽寶男,奪走他的獨立能力的同時,實際上也取締了他獨自爭取幸福的能力。
他不知道如何贏得愛情,不知如何得到友情,不知怎樣經營自己,在生活這座大山面前,即使成年,也無異於一個五歲小兒。
最後,父母辛辛苦苦養育孩子半輩子,傾注一生心血,卻只養出了一個渾渾噩噩、失去靈魂的孩子。
給男孩最好的
養育是放手
聽過一個比喻:養育女兒,如栽一朵花,需要父母精心呵護;養育兒子,卻像種仙人掌,需要父母大膽放手。
給男孩最好的疼愛,不是緊緊牽著他的手不放,不是把他擁入懷裡無微不至地關懷,而是把手放開。
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在兒子的培養上,便是如此。
哪怕自己位高權重、人脈關係四通八達、身邊助理司機樣樣不缺,董明珠卻始終沒有因此給予兒子更多庇護。
兒子還小時,董明珠就沒有接送過他上下學,只是多給兒子幾塊錢,讓他自己乘公交車上下學。
長大後,董明珠也沒有給予他任何特殊待遇。
兒子想當律師,就放手讓他去嘗試,不逼著他和自己一樣從商。
兒子想找工作,就讓他去社會上歷練、租房子住。
董明珠曾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說到:「我們沒有任何的「交集」,沒人知道我們是母子。」
一句話,看似「狠勁十足」,實則包含著滿滿的「良苦用心」。
因為常年處理生活瑣碎,董明珠兒子早早懂得了努力生活的意義。
學生時代,他硬生生在車站站了近一個小時,才等到那一輛沒有空調的公交車。只為了多省下1元的車費。
成年之後,對比其他富二代靠著爸媽的名號,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
董明珠兒子只是開著10萬的小車代步,做事低調,自己掙錢,獨立生活。
董明珠曾如此描述兒子的生活狀態:「不依靠我生活,每天過得都很開心,」
甚至,兒子還和媽媽「約法三章」:
第一:自己的任何事情,媽媽都不能干涉。 第二:不要在媽媽的影子下生活。
不得不令人佩服。
成長的過程,註定充滿狂風、暴雨,父母可以為孩子遮風擋雨,卻無法替他走完一生。
家有男孩,哪怕愛他如寶,也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去經歷挫折,去獲取經驗。
享受兒子待在身邊的順從和依賴,固然是一種幸事,但有智慧的父母,都懂得「當斷則斷」。
哪怕心裡再捨不得,也得早早體驗「分離」之痛,勇敢放手,讓他自己去闖。
唯有如此,男孩才能真正獨立、勇敢、敢於擔當,擁有非凡的生命力。
親子教育專家鄧雪說過:「養育男孩不僅是養育男孩而已,更重要的意義是啟迪男孩成為一個男人。」
他可以有缺點,可能會犯錯,但始終擁有獨立的人格,積極的力量。
真正智慧的父母,不是替孩子「一鍵定製」人生,而是幫助他建立規則,給予他足夠的尊重與愛,放手讓他活出自己的人生。
願每一位父母都能理解其中的深意:愛他,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願。
一起參加共讀
*作者:雲白,本文來源於男孩派(ID: boy666dj),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這裡都懂;家有小男孩,歡迎關注男孩派。
沒有健康的身體,就好比空中樓閣
功名利祿無福享,一切都將成空談
每天了解一點健康小知識
祛病忘憂,延年益壽
↓↓↓↓↓↓↓
你比自己的孩子更需要學習
因為和孩子溝通,只有愛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