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討論了「顏值」對找工作和收入的作用,那麼先天已註定,後天怎麼辦?化妝說這個時候就該我來救場了。
但是你小時候是不是經常聽人說:愛打扮的女生學習都不太好?上了大學才發現,多的是比我美還比我學習好的大佬……不過想想,也很正常,畢竟她們連「下圖中哪一個塗的是YSL12?」這種堪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的終極問題都能三秒答出,何況只是幾個數字、幾行概念呢?
(你能一眼看出哪一個是YSL12嗎?)可以看到,在知乎上,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困惑。
那麼,化妝真的會影響學習成績嗎?如果會,又是怎麼影響的呢?
1、有多少大學女生化妝呢?在大學裡,化妝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但大學女生中究竟有多少人保持高中狀態繼續「素麵朝天」,又有多少同學在舍友對鏡「塗塗抹抹」的潮流環境下也紛紛加入化妝大流呢?
精確地統計這個數據是挺困難的。據「2009年中國城市女性消費狀況報告」顯示,
87. 4%的女大學生有化妝品消費支出;其中67. 5%的女大學生認為護膚及化妝品的使用可以提高自信,體現自身魅力和品味。隨著年級段上升,保持不化妝的人變得少之又少,在女大學生群體內部,
有26. 9%的大一大二低年級女生認為化妝等面部消費可有可無,但只有8. 5%的大三大四高年級女生這麼認為(朱月婷,2016)。
我們對某985高校大二到大四的本科女生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共收集了100多份有效問卷,結果表明
69.6%的女生已經會化妝,同時隨著年級的增長,會化妝人數的比例也在上升(如圖1所示)。到大四不會化妝的女生反而成為「另類」。
圖1 大二,大三,大四女生的化妝比例2、化妝究竟是否會影響學習成績?可能通過哪些途徑影響學習成績?傳統上來說,大家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化妝會影響成績。化妝畢竟會擠佔一部分學習時間,同時對外表的過份關注也會分散學生對學業的專注,給學業帶來負面影響。另外,一部分學生也會因為學業上的落後,索性把更多精力放在化妝和打扮上,從而獲得社交或者其他方面的成就感。
然而在幾乎所有女大學生都會化點妝的今天,化妝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完全可能翻轉。化妝也可能通過以下幾種機制對成績帶來正向影響。首先,化妝的女生更注重外表形象,從體態、外形、體重方面均對自己有較高的要求和控制,自控能力較強。其次,化妝體現出了女生個體審美觀的提高,反映的是女生對於自己未來的期望,和對自我發展的追求。換言之,對自己未來期望值較高的女生,除了在外表投入較多,在學習方面也會花費更多精力。第三,化妝的女生更「社會」。在「顏值加分」下,社會交往圈子更大,化妝帶來的外表加分幫助其獲得更廣的社會支持,能夠得到更多的學習等方面的幫助。最後,在物質資本方面,學習化妝較早、投入較多的女生可能家庭條件較好,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教育基礎較優,成績也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化妝對成績的可能影響並不一定構成直接因果作用,更多是通過混淆作用和中介機制實現的。
在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之後,
我們發現化妝和不化妝的學生中,成績處於年級10%的比例非常接近。也就是說化妝並不會影響最優秀的那部分學生。而相對來說,平時不化妝的學生成績排名前30%的比例要更高一點(見圖2)。然而這種差異性的結果並不完全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對於今天的大學生來說,
化妝與學習成績之間的相關性已經明顯變弱了。
圖2:化妝與學習成績 (註:專業排名在前10%的人數比例在25%左右的原因是,調查對象都是女生,大學女生成績普遍比男生好)那麼除了學習成績,化妝與自控能力、自我期望、社會支持這些影響學業成就的因素之間是否有關係呢?比較圖3可以發現,女大學生
化妝與否與對自我的控制和個人的學習期望關聯也不大。化妝與不化妝的女生只會在社會的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相對來說
化妝的女生,社交也更加活躍。
圖3:化妝與自我控制、學習期望和社會支持程度問卷調查的結果似乎說明化妝與否與學習動力和學習結果的聯繫越發模糊。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深度訪談,來進一步了解女大學生的化妝動機與化妝行為帶來的影響。
3、女生為什麼化妝?(1). 父母教育與家庭環境的影響在訪談中,我們驚訝地發現部分受訪者化妝最初的動因是父母的直接鼓勵或間接受到家庭環境影響。
「潛移默化,家裡的女性都化妝,這在家族裡是必修課吧。早熟是我家族裡女性的標誌性特點之一,所以家裡的接受度很高。」
「因為我媽媽給了我一個粉底液。」
「父母的要求下,在高三結束後的暑假開始,雖然母親並不經常化妝,但是父親是個『外貌協會』」。
強調家庭環境的影響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補充。在社會化的主體中,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的影響被認為是一個人社會化的開端,它為一個人的社會化奠定了基礎。我們將化妝視為當今大學女生社會化的重要表現之一,其動因不僅是進入大學後,面臨新的社會環境,適應新的社交需要,而且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巨大影響。這種影響也不僅局限於家庭經濟條件為化妝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還在於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在個人社會化中的重要影響。此外,我們發現受訪者中受到家庭環境影響開始化妝的女生相對而言開始化妝的時間較早,有的在中學階段就開始接觸化妝。
(2). 作為一項適應社交需要的技能大學,作為許多人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又與之前的中學學習生活有著諸多區別,例如個性更為解放、家長和老師的管束力更小等。面對進入大學後拓展豐富的社交圈,有些女生選擇將化妝作為一項技能來適應較正式場合的社交需要。而覺得目前還沒必要化妝的受訪者也認為如果未來職場上有需要,化妝也是一項必備的技能。
(3). 適應個人提升外在形象的需要其中一個受訪者在講述化妝動機時,除了提到因為進入大學後身邊很多同學都在化妝之外(受一定的從眾心理影響),還提到她認為化妝能讓自己變得更好看。女大學生通過化妝的手段提升個人外在形象、美化視覺感受,這種行為選擇表現了其自我期望提升的需要。
4、化妝帶來了哪些影響?(1). 化妝與學習時間在通常的觀念中,化妝會佔用部分原本用於課外自主學習的時間,並且學習化妝會關注一些美妝帳號、購買化妝品、提升自身的化妝技能也會佔用一定學習精力。類似「她那麼愛化妝,成績肯定不好的」偏見主要也是基於這樣的假設。而在我們的訪談中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化妝並沒有佔用學習的時間。
「化妝並不會佔用學習時間嗎,因為我覺得化妝你每天最多也就幾十分鐘吧,你那個時間也不見得就在學習吧。就是我覺得學習時間,因為我不是一個特別自律的人,對我來說,本來就不是每天固定的。如果說我化妝佔用了時間,我就會從別的地方補,就不會說從幾點到幾點去學習啊,就是比較靈活。如果不化妝,我也會玩啊。」
「如果是普通化妝的話,並沒有,還是護膚時間花費的更多。而且如果是看嗶哩嗶哩學化妝這類事情的話,即使不看這類視頻也會看其他的。」
以上兩位受訪者均認為化妝並不會佔用本應用於學習的時間,相反化妝本身就是娛樂休息的一部分,對學習時間並沒有影響;即使不用於化妝也可能用於其他的休閒活動。
「化妝其實也不會分散太多精力的。我覺得開始學會化妝不代表你會一直很關注自己的形象。這點時間和精力對於學習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你熟練了以後這幾乎成為了生活裡的習慣,就像你不會覺得刷牙洗臉佔用你的學習時間。」
同時對於一些經常化妝的女生來說,化妝已經是一種生活習慣,並不會耗費其它的精力來分散學習投入。
(2). 化妝對社交的影響根據社會資本理論,化妝帶來的社交上的優越性能幫助學生更獲得更充足的學習資源。然而在我們的訪談中卻發現化妝與社交的關係也變得沒有想像中那麼明確。
「社交方面可能會多遭受點別人異樣的目光吧。學習時間也是,習慣化妝之後只要出門就會化妝,上課的時候大家都素顏,就我化了眼線口紅,有一點點不合群。」
「並沒有特別明確的對於社交方面的幫助,主要還是看個人的氣質、性格問題啦,在化妝的時候並沒有感覺自己更受歡迎什麼,另一個舍友雖然也化妝但是比較可愛,就比較受歡迎。」
上面的兩個訪談都表明了化妝對於社交面的拓展可能不總是有顯著積極的影響。個人的內在性格可能更為關鍵。
(3). 化妝對學習積極程度的影響學習的成功,不僅與智力因素有關,而且也與非智力因素密切相關。非智力因素包括動機、態度、興趣、意志等,是人的心理活動的發動機和調節器,在學習活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而這些因素直接體現為學習的積極性(王雲海,武丹丹,2006)。一個學習積極性較高的人,通常學習成績也會較優異。而通過訪談,我們發現化妝在現實中更多起到了「帶來一個好心情」的作用,而好心情是否會帶來課堂參與的增多和學習成績的提高,仍然需要進一步的檢驗。
「我會覺得,我得配得起這個妝!美好的一天就開始了。化妝是個標誌性的,會讓我想要出去學習,而不是呆在寢室不想幹事。這種儀式感會帶到生活中,讓我很有動力,感覺心情好,很提精神。」
「最大的影響就是能讓自己的心情變好,其他的好像也沒什麼。」
從我們的調查來看,近些年來化妝在女大學中間越發普遍。隨著年級的增長,化妝的女生越來越多,化妝也逐漸成為大學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是大學生
從青少年轉變為成人的一種符號性儀式。化妝的普遍化使得化妝行為與學習動機、學習過程以及學習結果之間的聯繫不再明確。
化妝本身也逐漸褪去傳統的「汙名」,成為女大學生
彰顯自我、
積極應對學習和生活的一種方式。除了受到同輩的影響,家庭也逐漸成為鼓勵和推動女大學生化妝的一股重要力量。更加讓人欣喜的是,與傳統女性化妝主要為了取悅異性相比,
如今的女大學生更在意的是化妝為自身帶來的自信與愉悅感。
參考文獻:
[1]郝大海,朱月婷.順應與抗爭:當代女大學生化妝意義研究[J].青年研究,2016(06):69-78
[2]王雲海, 武丹丹, 李峰. 影響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因素研究與對策分析[J]. 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5):46
本期作者:袁典琪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本科生
黃語嫣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本科生
吳蓓蕾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本科生
責任編輯:李 婷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副教授
圖文編輯:何 璇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 副教授
稿件首發於「嚴肅的人口學八卦」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註明出處「嚴肅的人口學八卦」、作者名以及「發自澎湃新聞湃客頻道」。轉載和合作事宜請聯繫yansurenkou8gu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