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這樣的體會嗎?覺得自己常常頭暈還很健忘,每天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如果有,很有可能是頸椎病在作怪。由於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等原因,頸椎病的發生越來越有年輕化的趨勢,頸椎病不僅造成了身體上的不適,還會造成記憶力下降,這就給工作和學習帶來了莫大的困擾。
★ 頸椎病會影響記憶力嗎?
(一)頸椎病症狀: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症狀的臨床症候群。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四肢麻痺,大小便障礙,出現癱瘓。多發在中老年人,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
頸椎病症狀錯綜複雜,主要表現為頸肩痛,有時會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少數有眩暈、摔倒,或一側面部發熱、出汗異常的症狀。患者可以有脖子發僵、發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肩部沉重、肌肉變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握物無力的表現。嚴重的還會導致下肢活動受影響。
(二)頸椎病為什麼會造成記憶力減退
頸椎是人體腦部供血動脈穿行的重要通路,血液通過頸椎上行到腦部,才能保證腦後循環供血充足。同時頸椎又是活動量最大的脊柱節段,因而易產生勞損,並隨著年齡的增長及損傷的積累而發生頸椎退行性變。
大腦運轉靠血液,而頸椎病,尤其是椎動脈型頸椎病極易造成頸部通過的血流量減少,引發腦供血不足,讓患者出現頭痛,眩暈,記憶力下降「偽痴呆」症狀。合併有頸動脈狹窄的老年患者,表現可能更明顯。
(三)椎動脈型頸椎病導致記憶力減退
頸椎病包括: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食管壓迫型頸椎病。
而由於頸部交感神經受激惹致椎動脈受累可引起眩暈視力模糊等綜合症狀,稱之為椎動脈型頸椎病、椎動脈壓迫症候群、頸性眩暈、椎動脈缺血症候群、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等。椎動脈型頸椎病較之脊髓型頸椎病略為多見,因其中大多系由於椎節不穩所致,易經非手術療法治癒或好轉,故住院及需手術者較少。本型主要引起頭痛症狀。
主要症狀如下
精神症狀:以神經衰弱為主要表現。其中精神神經抑鬱者較多,欣快者較少。多伴有近事健忘、失眠及多夢現象。
偏頭痛:為多發症狀,常因頭頸部突然旋轉而誘發,多呈跳痛或刺痛。
迷路症狀:亦較多發,主要為耳鳴、聽力減退及耳聾等症狀。
前庭症狀:主要表現為眩暈。其發生、發展及加劇與頸部旋轉動作有關。
視力障礙:表現為視力減退、視物模糊、復視、幻視及短暫的失明等。
發音障礙:較少見。主要表現為發音不清、嘶啞及口唇麻木感等,嚴重者可出現發音困難,甚至影響吞咽。
猝倒:突然發作,並有一定規律性。即當患者在某一體位頭頸轉動時,突感頭昏、頭痛,患者立即抱頭,雙下肢似失控狀發軟無力,隨即跌(坐)倒在地。發作前多無任何徵兆,在發作過程中因無意識障礙,跌倒後即可自行爬起。
★ 如何鑑別健忘是否因為頸椎病?
究竟是否是頸椎病作怪?頭暈、頸肩部僵硬是鑑別「金標準」。引發健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確實包括腦部退行性病變,一般建議患者先去神經內科、心腦血管科以及耳鼻喉科檢查,排除其他原因後再來骨科就診。頸椎病引發的眩暈既有一過性的,也有患者頭部偏向一側時突然出現的。
頸椎病導致的記憶力減退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容易被忽視。有時患者感覺常常丟三落四,但很難與頸椎病聯繫起來,多以為是心腦血管等病變。
如何判斷丟三落四的毛病是不是頸椎病引起的?如果您無其他疾病,記憶力減退的同時伴有頭痛、眩暈、頸肩部僵硬等頸椎病症狀,則很有可能是頸椎病引起的。
建議及早從醫。一般情況下,頸椎病會呈進行性加重,如果能在早期通過醫生診查及輔助檢查(CT、核磁共振等)及早確診病情,將給治療帶來非常積極的作用。
★ 如何保護頸椎?
1、在電腦前工作或看書時要保持正確的頭頸姿勢,防止長時間以同一姿勢看電腦或看書。睡眠時要選用合適的枕頭,不宜高枕睡眠,同時應避免躺著看書、看電視。
2、長期伏案工作者,要注意動靜結合。看電腦及看書一般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伏案時間超過1小時要適當活動,遠望及活動頸肩部肌肉,行走一下,同時每周堅持做3次以上的有氧鍛鍊,如跑步、快走、球類運動等。
3、有車族及長期坐辦公室的人員,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時要小坐多動,每天都抽出1個小時做有氧運動,最好是快走,以5公裡距離為宜。
4、有頸椎不適及慢性疼痛的人員,最好不要直吹電風扇或空調,避免急轉頭,同進要做好頸部的保暖,適時做一些保健如按摩、推拿等。
經常艾灸保護頸椎
艾灸冶療頸椎病原理:1、靠燃燒時產生的滲透性超強的短紅外射線來溫補陽氣、融化寒溼、溫通經絡; 2、靠艾煙裡的微量艾葉精油物質,它能附著在皮膚上,滲透進我們的經絡,逐寒溼 ,通十二正經。這兩個途徑都能疏通經絡,都對調理頸椎大有用處——經絡通暢,於堵 化解,自然就不會痛了。
艾灸調理取穴:
1、阿是穴:局部疼痛點
2、大椎:標準定位:在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頭項強痛,瘧疾,熱病,癲癇,骨蒸潮熱,咳嗽,氣喘,上呼吸道感染,脊背強急。現多用於頸肩部肌肉痙攣,頸椎病,落枕。
3、肩井:
標準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穴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取法:正坐位,在肩上,當大椎穴(督脈)與肩峰連線的中點取穴。
主治:運動系統疾病:落枕,頸項肌痙攣,肩背痛,亞健康系列:肩周炎、頸椎炎、頭疼
4、天宗:
標準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舒筋活絡,理氣消腫。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軟組織損傷,肘臂外後側痛,上肢不舉,頸項頰頷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