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少年楊曉宇剛從少管所裡放出來,就遇上他的同學劉寶。劉寶身患重病,死期將至,正在策劃自己死前一定要完成的「遺願清單」。於是,兩個少年踏上啼笑皆非的旅程,一同領悟關於生命的真諦……
這個故事來自《我的遺願清單》,7月7日至12日,這部演出逾百場的音樂劇將回歸暑期檔,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上演。緊隨其後,音樂劇《春之覺醒》將於7月30日至8月1日上演。兩部中文版音樂劇是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製作出品的「青春雙子星」,都關於生死、成長、笑淚。在2020年,兩部作品的上演有了新的意義。
2020,你最想完成的一件事是什麼?
《我的遺願清單》自2016年首演以來,足跡遍布全國22座城市。作品以溫暖堅定的戲劇內核,鼓舞著走進劇場的觀眾。劇目原聲音樂播放量近九十萬次,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億,成為很多年輕觀眾的華語音樂劇「入坑」之作。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正常的生活脫離了軌道,也把生死命題擺到每個人的面前。《我的遺願清單》傳達的「珍惜當下」和「努力活下去」的人生哲學,與當下心境產生共鳴。導演馬達說:「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戲劇行業在疫情期間能給人們帶去什麼。或許若干年後,這群演員們不再演戲,我也不再導戲了,但倘若有人在茶餘飯後想起,在自己經歷痛苦的時候,是《我的遺願清單》讓他明白:努力地活下去會更好。這就足夠了。」
本輪演出的現場也準備了「2020,最想完成的一件事」心願便箋,觀眾們可以寫下心願,張貼在演出背景板上,與演員們一同參與年末的「心願打卡」環節,將劇場裡汲取的力量延續到日常生活中。
《我的遺願清單》此輪演出延續去年的演員陣容。關於2020年的心願,演員們不約而同提到,希望疫情趕快過去,生活能回到既定軌道,劇院能以最快的速度迎接滿座的觀眾。飾演楊曉宇的周繼琛說,在成為音樂劇演員之前,有過踟躕和迷茫,但最終還是決定,「選擇做好一名音樂劇演員」,而現在的心願,是希望不斷努力,唱好每一首歌。
結束上海站演出之後,《我的遺願清單》將前往義烏、杭州、南京等14座城市,開啟20餘場專屬於「楊曉宇和劉寶充滿曲折的巡迴演唱會」,具體巡演計劃將在日後陸續公布。
紫色夏日之歌唱響,少年心事有誰懂?
《我的遺願清單》之後,由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攜手泓洋國際聯合製作的音樂劇《春之覺醒》也將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上演。這部誕生於外百老匯的作品,此次將以全中文形式呈現,音樂劇新聲代鄭藝彬與資深音樂劇演員李煒鈴將作為全新卡司加盟。
《春之覺醒》改編自德國劇作家法蘭克·魏德金寫於1891年的劇本。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社會觀念極度保守的德國:青春期的女孩們逐漸發現了自己身體和心靈的成長,她們渴望尋找答案;男孩們在學校裡接受著古板的教育,他們試圖向書本與權威發起挑戰,更面臨著生活中的種種煩惱……雖是一個多世紀前的作品,但在當下依然具有意義。音樂劇《春之覺醒》編劇史蒂芬·賽特說:「於我而言,《春之覺醒》的時代意義從未比今時今日更強烈——如今我們還是沒有在真正傾聽孩子們的聲音。時代在呼喚年輕人勇敢站出來,道出他們『紫色夏日』的秘密。」
今年1月,全新製作的《春之覺醒》在上劇場連演12場,擔任導演的是百老匯新生代音樂劇導演、編舞斯賓塞·裡夫,以及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演員劉曉邑。新版本融入了許多中國元素和當代元素。1月的演出還是中文對白、英文歌詞,這次將用全中文演繹這部作品。疫情中,文化廣場邀請音樂劇譯配覃子瑄開始了長達數月的歌曲「漢化」過程,幾易其稿。曲目《Touch Me》裡,僅僅兩句話,就用了整整兩個小時反覆推敲。
多年來,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以一年一部的頻率製作出品了《我的遺願清單》《拉赫瑪尼諾夫》《春之覺醒》。雖受疫情影響,今年計劃中的全新自製音樂劇《也許美好結局》與《粉絲來信》也開啟了製作日程。在國際疫情變幻莫測的今天,引進劇目難以為繼,文化廣場多年的「造血能力」得以接受觀眾的檢驗。
在兩部自製音樂劇演出之後,第二屆「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6部入圍作品將在8月進行劇本朗讀會和第二輪遴選,全新的作品正待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