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滎經黑砂——傳統手工藝傳承千年

2021-01-07 華龍網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經詩墨):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古稱嚴道郡,自戰國時期秦滅古蜀國設立嚴道郡起,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在滎經縣眾多的考古出土文物中,有一批生活陶器,無論從製作原料、製作工藝還是造型風格和生活用途,都與現代滎經黑砂器極為相似,可以說是滎經黑砂的前身。

滎經黑砂的主要原料俗稱白善泥,色黃白、質細膩,僅在滎經縣六合鄉古城村一地出產。雅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周全智頗為自豪。

周全智說:「古城村所在地是嚴道古城,兩千多年前就有縣誌了。只有古城村的泥巴能燒制這個(滎經黑砂),其他地方不行。」

由此可見,古城村是滎經、嚴道的發祥地。兩千年前,蜀道尚難,通商不便,當地百姓生活所需的大量器具無不是就地取材,就地製造。據1982年考古學家從當地發掘的秦漢文物考證認定,滎經黑砂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滎經黑砂的燒造爐溫為1300度,成品介於陶器與瓷器之間,民間稱之為「砂器」。一個地道的滎經黑砂鍋需經過採料、粉碎、攪拌、制胚、晾曬、焙燒、上釉、出爐、入庫等多道工序,製作周期視天氣情況可控制在一至三天。在砂鍋的製作工序中,當地人會加入活性炭粉,也正是這種炭粉成就了滎經黑砂獨特的黑色,同時增加器具耐腐蝕、不氧化、不變色的特性,使其具有保質、保溫、保鮮的特殊功能。

古城村的村民們從小就對黑砂的製作技藝耳濡目染,許多人還肩負著傳承傳統手工藝的使命。66歲的曾昭樹師傅就是其中之一。

曾昭樹說:「我大概7、8歲就跟著老人學了。一、二十歲要參加農業生產,就沒繼續學。改革開放才繼續學的,就一直做到現在」。

曾昭樹師傅說,其實黑砂的製作早已能用機器完成,但他們還是堅持手工,不僅僅是因為手工製作的砂器觸感更為細膩,更是因為手工藝賦予器物的古樸韻味是再精良的設備也無法企及的。

正是祖祖輩輩的堅持使得古城村的黑砂工藝傳承有序,至今還保留著最為傳統的手工技藝,每一件黑砂器不僅僅是百姓家常用的烹飪器具,也是獨一無二的手工藝品。但與許多傳統工藝一樣,滎經黑砂也曾因費時費工卻又收益微薄而面臨失傳。不過,2008年,滎經砂器的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給了村民們極大的信心。

今年45歲的村民曾憲江也是從小就跟著家中長輩學做黑砂,算算工齡已近30年,可說是見證了這些年滎經黑砂工藝的起起落落。

曾憲江說:「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基本上沒有人在做黑砂了,因為不掙錢很多人都放棄了。這個時候國家開始支持我們申請非遺,最早申請的省級非遺,現在是國家級的非遺。所以這是政府對我們的支持讓黑砂慢慢地興旺起來。我們當然是想將它發展、光大、傳承,這也是我們這些手藝人的心願吧」。

在傳承傳統手工藝的同時,古城村的村民們也在緊跟時代的步伐尋求發展和創新。像曾師傅家這樣前店後廠的家族小企業也漸漸不再滿足於店面的銷售,而把眼光轉向了電商平臺,希望非遺的名氣也能將銷售量帶動起來。

曾憲江說:「我們主要是店裡銷售,還有就是電銷麼。現在銷售好點了,因為我們是非遺傳承麼。我們都是手工製作的,幾千年前是這樣做,現在還是這樣做,完全是按照傳統的非遺的要求做」。

古城村的窯廠幾乎每天都有新制的砂器出爐。村民們不斷嘗試在紋飾和器型上推陳出新。隨著近些年茶文化的復興,除了傳統的黑砂鍋,滎經黑砂也漸有茶具面世。黑砂與紫砂不同,宜炮製紅茶,以「悶制」增其馥鬱。再者,黑砂茶具能接觸明火,也是古法制茶的一大優勢。滎經縣外宣辦主任陶雄輝告訴我們,滎經黑砂的茶具是近十幾年拓展的產品,也是傳統黑砂器的一種創新。

如今,滎經黑砂的製作技藝秉持著秦漢手工藝的古樸風韻,同時彰顯著現代的新鮮活力,古老的技藝在手藝人的呵護下代代相傳。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安勇 ‖ 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五)
    他帶來的日本客人建議,可將製作砂器的原料細化;從江蘇宜興邀請制壺大師來滎經考察傳藝,並要求滎經組織砂器製作藝人到宜興學習;邀請工藝美術大師彭茂平來滎經指導茶具製作;凡有與滎經黑砂相關連的展會,都要業主參加,儘量提高滎經黑砂的知名度,儘可能地多吸收外面的理念。「久坐必有一禪」。無數的挫折,終得悟道:守護傳統,突出特色,改進技藝,適應消費——滎經黑砂就是「滎經黑砂」。
  • 周安勇 ‖ 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二)
    編者按4月4日起,「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分期推出《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歡迎在文尾留下您的讀後感言。
  • 寮國紅茶、滎經黑砂將登陸首屆成都購茶節
    「宜興紫砂」早已家喻戶曉,可是作為四川人都不見得知道「滎經黑砂」。其實,茶行業早就流傳著「東有宜興紫砂、西有滎經黑砂」的美譽。本屆購茶節上,來自雅安滎經的莊王黑砂,將展出一系列黑砂茶具、黑砂器皿精品,從而帶大家了解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滎經砂器」。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滎經砂器燒制技藝傳承人嚴雲傑介紹說,雅安滎經縣古稱嚴道, 自古就有「中華砂器第一鄉」之稱,是南方絲綢之路重要驛站。
  • 四川滎經古城村曾慶紅潛心黑砂製作三十餘年——
    【絕活看點】採料、拉坯、取釉……每一步都要盡善盡美,每一步都是「人器合一」,制砂,不僅是個苦活,更需一絲不苟。曾氏砂器世家第九代傳承人曾慶紅,自幼學習砂器製作手藝,深耕滎經黑砂製作30餘年,在他手下,無數精品砂器恰到好處,應運而生。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安勇‖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一)
    編者按4月4日起,「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分期推出《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歡迎在文尾留下您的讀後感言。「滎經砂缽缽,二兩糧票一角六」,這句在上世紀的四川地區很流行的順口溜,形象地道出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史實,滎經砂鍋是滎經的代名詞。歷史悠久的滎經黑砂,文載甚少。透過往事雲煙,以社會發展為脈,以考古成果與研究文獻為絡,我們仍能窺探其大致的「雁影」。
  • 貴州七旬老人專研黑砂陶三十餘載 延續「土與火」的藝術
    胡正德製作黑砂陶鍋。 周燕玲 攝「30多年的時間裡,我燒了上萬次,燒制失敗後砸爛的碎片已堆成山。」胡正德說道,終於在堆成山的碎片中找到了我要的黑砂陶。黑砂陶在中國已有上千年歷史,主要運用泥巴和煤渣混合,磨粉拌合真空成黑砂燒制而成。在胡正德看來,黑砂陶更具文化味和歷史厚重感,但貴州黑砂陶技藝卻幾近失傳。胡正德在黑砂陶茶具上面雕刻圖案。
  • 傳承突破:設計介入傳統手工藝美學的意義,以成都銀花絲工藝為例
    當代設計在傳統手工藝上的應用,有可能使傳統手工藝發生質的改變。本文以成都銀花絲工藝為例,通過對成都銀花絲工藝技藝傳承及文化變遷的研究,探討當代設計介入傳統手工藝的意義,從而尋求有利於推動傳統手工藝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有效之道。
  • 網紅拍照用的傳統油紙傘,其實是非遺傳承手工藝,看看它們是如何...
    網紅拍照用的傳統油紙傘,其實是非遺傳承手工藝,看看它們是如何煉成的 2020-12
  • 中國600種對日本235種,閒聊中日傳統手工藝
    今天,我們就聊聊日本的傳統手工藝。一、中日傳統手工藝對比1、日本手工藝總覽在日本的235種傳統手工藝中,織物有38種,印染13種,繩、包之類的其它紡織品5種,陶瓷器31種,漆器但是,日本人就這麼將這些工藝當成傳統,固執的一代代傳承下來。比如手工梳子,放著幾分鐘就能完成的機磨不用,偏偏用一天的時間,用砂草手工打磨。而更神奇的是,普通日本人也認為昂貴的手工製品就是比便宜的機製品要好,也樂於為手工傳統而買單。
  • 【「四史」學習教育】以史明智悟初心 砥礪奮進擔使命
    【「四史」學習教育】以史明智悟初心 砥礪奮進擔使命 2020-07-01 05: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方周:帶動群眾增收 傳承傳統手藝
    王方周:帶動群眾增收 傳承傳統手藝  評論 來源:經濟參考報      時間:2020-12-02 14:03:27
  • 刷爆B站,飆升9.9,傳統手工藝該如何「出圈」?
    首先,傳統手工藝的傳承方式多以血緣、師承的小作坊形式,如果掌握某種手工藝技術的人驟然離世,就會「帶走」這項技術,從而導致失傳。藏族的遊牧文化裡有一種流傳了千年的藏族皮靴手工藝。因為高原地區冬天寒冷,藏民就用犛牛皮手工縫製各種皮靴,再用羊毛墊在靴子裡以起到保暖效果。
  • 63歲爺爺走紅全球,傳統手工藝傳承或可這樣從娃抓起
    其實,阿木爺爺的「中國功夫」有很多,包括:榫卯工藝、木雕工藝、竹編工藝等,這些都屬於傳統手工藝,阿木爺爺讓我們再次認識到了傳統手工藝的神奇!還有很多人看過阿木爺爺的視頻後表示,希望中國類似的傳統手藝可以傳承下去。其實,神奇的「中國功夫」不僅有阿木爺爺的這些手工藝,下面這種手工藝你肯定也很熟悉!
  • 手工藝「活招牌」 如何保護與傳承
    近年來,保護傳統手工藝的呼籲屢屢見諸報端。都說老底子不能丟,一路走來的光榮歷史與文化積澱更不能就這樣遺落在時光裡。但是,傳承傳統手工藝之難,亦是全世界都無法迴避的問題。一座城市、一個小鎮引以為傲的老手藝,如何在當下這個全球化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繼續生存?政府如何扶持,商家如何創新,老傳統如何吸引年輕人?
  • 陳老表手工掛麵:在傳承創新中推廣手工藝文化
    據了解,陳老表手工掛麵發端於清鹹豐年間,傳承至今已五代,陳小餘就是陳老表掛麵當代傳承人。38歲的陳小餘戴著眼鏡,斯斯文文的,給人溫潤爾雅的感覺,看著不像是手藝人。「選擇來傳承手工掛麵,我也是考慮了蠻久的。」陳小餘說,「當時,做這門手藝的老師傅都七十多歲了,再沒人傳承,這門手藝就要消失了。我總不能看著它消失。」
  • 化工學院化機博士黨支部參觀學習「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主題展覽
    國富強家富強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喜迎十九大戮力同心共鑄中國夢九州沃土華章璀璨; 天長安人長安天人長安社會和諧百業興盛,追趕超越砥礪奮進再創新輝煌同舟共濟續寫陝西夢三秦大地熠熠生輝。
  • 南開姑娘傳承千年「黑科技」
    木葉盞·楊樹葉木葉盞,這項源於宋代的「黑科技」,是中國陶瓷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是我國亟待保護傳承的非遺技藝,也是屠金歌「非遺傳承扶貧夢」的起點。26歲的她,剛剛從南開大學畢業,是天津靜象空間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的創始人之一。
  • 這場傳統手工藝培訓課,織就了一道藍白相間的風景線...
    這場傳統手工藝培訓課,織就了一道藍白相間的風景線...這些作品,都是扎染手工藝培訓課的學員 自由創作的,而這堂手工藝培訓課,由三灶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 「不忘初心青春夢,砥礪奮進新徵程」--日照市紅色故事演講比賽圓滿...
    「不忘初心青春夢,砥礪奮進新徵程」--日照市紅色故事演講比賽圓滿落幕 2020-12-05 18: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