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時,給壓歲錢是一種負擔嗎?七成日本人認為是的

2020-12-24 峰同學家

今天1月17日是北方的小年,明天1月18日是南方的小年,不管北方還是南方,到1月24日就是中國的除夕,過年了。

春節過年,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這個節日有著其它節日沒有的傳統習俗,大人要給孩子壓歲錢。

在我國,最早的壓歲錢出現在漢代,但此「錢」並不能在市面流通,而是為佩戴玩賞,且作為闢邪品使用。

至於壓歲錢的來歷,民間相傳在年三十的晚上,有一種叫「祟」的小妖會來傷害小孩,令百姓們害怕得不敢睡覺,通宵陪著孩子玩耍。

其中有一對夫妻,在屋裡陪孩子把能玩的東西都玩過後,便拿出幾個銅錢和一張紅紙來給孩子玩。

這孩子玩著玩著,大家都睡著了,此時祟這隻小妖前來,剛想靠近睡熟的小孩,卻被他身旁的紅紙及銅錢發出來的神光給嚇跑了。

自此,每到春節過年,家裡大人就會把銅錢放進紅包裡給小孩當「壓祟錢」。可見,壓歲錢的重要寓意在給孩子闢邪鎮災。

在日本,每到新年時,他們也會給小孩發壓歲錢。日本壓歲錢的來歷,據日本民俗史料記載,源自新年的年糕,也就是他們給孩子的新年禮物。這個新年禮物到後面才演變成「壓歲錢」。

實際上,日本的壓歲錢不叫「壓歲錢」,它叫「年玉」。在我國漢語中有「琦年玉歲」的說法,意思是指如花似玉的年華,或許日本的大人給孩子壓歲錢,其寓意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守住最美年華。

雖然中國和日本對壓歲錢的寓意有所不同,但這種過新年的傳統習俗,大家都保留下來了。然而,近日有媒體報導,在日本有七成人認為新年給壓歲錢是一種負擔。

其調查結果顯示,日本人給壓歲錢的平均金額為4470日元,約278元人民幣。這個金額的壓歲錢在中國也差不多,但中國地域較大,每個地方的人給壓歲錢的金額不一,再加上每個人的經濟狀況不同,他們給出的壓歲錢金額也不同,有的人可能給1000元的壓歲錢,有的人可能給10元。

壓歲錢金額的大小,大家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因為好面子而讓自己陷入難堪的境地。在我國有句老話,叫「有心就好」,意思是心意到了就不再苛求其它。

這種充滿人性化的理解,或正是當今社會所需要,大家高高興興過個年就好,不必拘泥於表面上的形式。

對孩子來說,過年時他不管收到多大金額的壓歲錢都會很開心,那是別人給他的新年禮物。當然,孩子收到多少紅包,背地裡就有大人送出去多少紅包,這個關係是相互存在的,大家圖的無非就是一種新年的喜慶氛圍。

如果新年的這種傳統習俗變成人們的一種負擔,可想而知大家內心的變化則會帶來不愉快的感受,也會失去壓歲錢原本的寓意,這個問題大家要有所注意。

新年給壓歲錢,不能攀比,我們的心意給到孩子了就行。

相關焦點

  • 日本壓歲錢最常見給5000日元 七成日本人認為給壓歲錢是負擔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日本也有在新年向晚輩發壓歲錢的習俗。近日,日本某公司針對該國壓歲錢現狀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壓歲錢的平均金額為4470日元(1000日元約合62元人民幣)。其中超七成受訪者表示,給壓歲錢是一種經濟負擔。
  • 過年壓歲錢是「年三十」給,還是「大年初一」給?有什麼講究嗎?
    過年最開心的無外乎就是小孩子了。不僅有很多好吃的,而且還有最期待的一件事,那就是壓歲錢。 給壓歲錢,一直都是過年的一個習俗,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過去的習俗都被遺棄,但壓歲錢卻作為春節習俗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被保存了下來。
  • 過年壓歲錢是「年三十」給,還是「大年初一」呢?有什麼講究嗎?
    跟隨著1月份的到來,馬上就要進入到過年的階段了,過年最為開心的一件事情無外乎就是小孩子了,不僅會得到非常多的一些好吃的,而且也是最期待的一件事情,那麼就是壓歲錢了,給壓歲錢也一直都是過年的這個習俗,跟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很多的一些過去的習俗也都已經被遺棄,但是壓歲錢卻作為一個春節的習俗,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也被保存了下來
  • 日本人是如何過年的?(最全的介紹)
    「鏡餅」是過年時日本人為祭祀「年神様」、在家供奉用的圓形年糕。擺設方法因地區不同而異,一般為大小兩個圓盤狀的餅相疊而成,象徵著太陽與月亮、陰與陽,寓意時光流轉一切圓滿。與中國人吃餃子、年糕不同,日本人過年必吃的主食是蕎麥麵。日本媒體曾報導披露,過年吃蕎麥麵的年俗早在江戶時代已經流行。一是蕎麥麵細長,象徵長壽。二是蕎麥麵屬於五穀雜糧,對身體有益。
  • 《傳承進行時》:張曉龍逗趣分享,過年拿壓歲錢還有這樣的
    10月2日起安徽衛視每周五晚9:20《傳承進行時》,嘉賓穆小龍,主持人大左,攜手學者蔣安祥,行業精英一起探訪古今,在現代常見的習俗中回顧歷史的脈絡。張曉龍回憶自己小時候和父母、爺爺奶奶過年要壓歲錢的時候,是要"等著磕頭"。中華文化愛好者穆小龍聽了認為是表現尊重。大左接了一句"那你把曉龍老師想簡單了"。原來這是拿壓歲錢要行的禮儀。
  • 日本北海道七成醫護精神負擔大 除病毒還擔心誹謗
    圖源/每日新聞海外網12月10日電 日前日本北海道多地發生集體感染事件,醫療體制陷入危機。9日,北海道醫療勞動組合聯合會發表了一項針對當地醫生和護士的緊急調查,結果顯示,因疫情急劇擴散,約六成看護人員有身體負擔,約七成有精神負擔。據日本《朝日新聞》10日報導,此次調查以北海道內醫院和老年人看護機構的305名看護人員為對象,進行了書面統計。被問到「工作中痛苦的事情」時,答「精神負擔」的人有73.4%,答「身體負擔」的有65.2%。
  • 民間故事—壓歲錢的來源
    每逢過年,民間百姓中有用紅紙包錢給晚輩的風俗,稱壓歲錢,現在也稱為「紅包」。舊時的壓歲錢是用紅線串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串成鯽魚形、如意形或龍形等吉祥形,取「錢龍」「餘」之。宋元以後,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清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談到壓歲錢: 「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民國以後則演變為用紅紙包100文錢,其寓意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裡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
  • 過年壓歲錢怎麼花?四招教小學生正確花錢,家長:學到了!
    每年春節,長輩都會給晚輩壓歲錢,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利。對於小學生來說,對金錢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這時家長就要教孩子如何正確花錢了,今天小編給家長們分享四招指導孩子正確花壓歲錢的方式,家長們快來看看吧!
  • 紅樓年俗 賈府的壓歲錢
    那麼,賈府是怎麼過年的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講一講《紅樓夢》中的年俗,今天講第一期: 賈府的壓歲錢 過年,是小孩子最開心的時候。穿新衣,放鞭炮,看動漫,打遊戲……長輩們還總會準備豐厚的壓歲錢,祝願小孩子們在新年能快點長高,快點長大。
  • 我有一個孩子,而姐姐家有兩個娃,怎麼才能「公平」的給壓歲錢?
    不過對於成年人來說,給紅包哥就不是那麼輕鬆的事了,每年過年都像「大出血」一樣,要給「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孩子準備紅包。發紅包還有很多講究也讓人頭疼,首先得考慮自己的經濟實力,其次還得考慮「行情」,最後還得計算一下「得失」。
  • 「大中華尋寶記神獸發電站」壓歲錢竟來源於一起綁架案!
    【綁匪也苦惱】京鼎動漫 / 作品【知識卡片】過年什麼時刻最興奮?相信大部分同學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收壓歲錢」!可你知道這個讓人笑開花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嗎?有一種說法認為,壓歲錢的來源和宋代的皇帝宋神宗有關,相傳北宋年間,有名官員的孩子叫作南陔(gāi)。某年春節,街道上熱鬧非凡,南陔正喜滋滋地看著花燈。不料一個歹徒趁著大人不注意,將南陔擄走了,打算藉機向南陔家勒索錢財。
  • 張作霖的把兄弟,過年時給張學良一個紅包,張作霖看後破口大罵
    張作霖的把兄弟,過年時給張學良一個紅包,張作霖看後破口大罵 張學良是個傳奇人物,人稱「少帥」,他的父親是一代梟雄「東北王」張作霖。張作霖本是白山黑水一介草莽,年少時學木匠當貨郎賣包子學獸醫,後來之所以能逐步成為統治東北的東北王,一度還殺進關內,入主京城中樞,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這離不開七個結拜兄弟的鼎力相助。
  • 日本人為什麼不過中國春節?為了學習歐美,居然把春節時間改了
    在新年的日子裡,日本人寫年賀狀、包壓歲錢、吃河魨、看紅白歌會,與家人一起圍爐過"大晦日"。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新春的歡樂。可日本人一直都是在1月1日過年麼?其實不然。日本人為什麼不過農曆春節?日本早先也是按照我們的農曆過春節的。
  • 日本人也過春節嗎?
    日本人也過新年,只不過普遍改過西曆新年,也就是元旦。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在華人聚集的橫濱、神戶、長崎的中華街,每逢農曆新年便張燈結彩,舞龍舞獅,一片熱鬧祥和的氣氛。以及遠離日本本土的衝繩,除了舊曆正月之外,還保留了諸多中國傳統。
  • 阿衰:做年夜飯是為了壓歲錢,阿衰等人密謀好久,金老師忍痛割愛
    其中的道理你應該會懂吧,自己也逐漸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了,該向那些小孩子們發壓歲錢了,哪有接受的道理。儘早讓自己的經濟獨立才是明智之舉,你就不會因為一些事而發愁,也就不會因為一些事心酸了。趁早做出一些選擇,放棄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你註定會活成期望中的樣子。
  • 我家一個孩子親戚家卻有兩個,壓歲錢咋給?網友:建議都學學廣東
    文 | 維尼媽媽沐瀅馬上要過年了,閨蜜群的仨寶媽又開始聊備年貨、給娃置辦新衣服,聊著聊著就聊到這壓歲錢的事兒。閨蜜洋洋說,她家就一個孩子,可是她哥哥家卻有倆孩子。年年給壓歲錢的時候她都犯嘀咕,這錢得咋給。
  • 「百家號鼠你紅」潮汕過年習俗知多少?不來不知過年這麼好玩?
    二、拜老爺:在大潮州地區,「老爺」並不是「姥爺」(外公),也不是對官紳的稱呼,而是對神明的尊稱,特指伯爺公、土地公、灶神、媽祖等下界諸神,拜老爺就是祭神,潮人認為臘月廿四「老爺」會上天述職,所以這一天人們都會「拜老爺」,一是感謝老爺一整年的守護,二是祈禱來年心想事成。
  • 春節話紅包——由壓歲錢引發的聯想
    歲月的腳步總是很匆忙,說時遲那時快的功夫,我們已走過了那麼多年的光陰,又逢一年春來到,回想從兒時得壓歲錢到工作後發壓歲錢,心中有許多的感慨,特別是這些年,好像壓歲錢發放的方式也變化了許多。孩童時,除夕夜眼巴巴地等在父母身邊,等著那即將到手的壓歲錢,心中早已給它排布了多種用途,雖然可能只是10元那麼少,也足矣欣喜好久。那時候拿在手裡的應該是大人們用心淘換來的新嶄嶄的紙票子。
  • 適合媽媽講給孩子聽的過年習俗禮儀
    「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
  • 過年必不可少的一樣東西「紅包」,那麼紅包是怎麼由來的呢?
    晚輩給長輩磕頭要紅包發紅包是每年過年家家戶戶的傳統活動,但是你們知道「紅包」是怎麼來的嗎?關於紅包的來歷,在民間有很多版本。版本一在古代民間流傳,有一種吃人、磨牙吮血的猛獸叫做「年」,使人們聞之喪膽。有一天,神農氏(炎帝)手持盤狀神器將「年」給降服,當時時值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所以後來人們把農曆十二月三十日叫做「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