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22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修正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3.4%,但仍低於新冠疫情暴發前的水平。分析認為,美國近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激增、新一輪紓困法案出臺太慢、財政刺激力度有限,這些因素可能導致第四季度GDP反彈難以為繼。
與此同時,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22日發布數據顯示,美國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88.6,創今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進一步預示著消費導向型的美國經濟前景不容樂觀。為了支持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復甦,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新一輪紓困法案,但卻因為力度有限遭到了廣泛批評。而最新批評紓困法案的,竟是美國總統川普,他的表態也引發了外界對他可能不會籤署紓困法案的猜測。
△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數據顯示,今年第二、第三季度美國實際GDP按年率計算出現大幅波動
第四季度經濟再遭疫情打擊美經濟復甦再次遲滯
美國商務部12月22日公布的修正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國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3.4%,略高於此前初步數據顯示的33.1%,表明美國經濟在第三季度受到企業重新開工、消費者支出上升等短暫刺激出現大幅反彈。但即便反彈力度較大,美國第三季度實際GDP仍較疫情前的峰值低3.5%。
分析認為,理解美國第三季度GDP大幅反彈的背景,需要考慮第二季度GDP暴跌31.4%的事實,這是1947年開始記錄季度GDP數據以來的最大跌幅。隨著第四季度疫情再度惡化,各地陸續出臺商業限制措施,本已緩慢復甦的消費和就業市場再度受到衝擊,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雖然美國國會已於12月21日通過規模達9000億美元的紓困法案,但不少經濟學家認為,這樣的協議來得太晚,力度也不夠,難以迅速刺激經濟復甦。至於被一些人寄予厚望的新冠疫苗,距離大規模普及仍有不小距離,難以維繫經濟復甦勢頭。外界目前預計,美國第四季度GDP增速約為5%,明年第一季度甚至存在小幅衰退的可能性。
路透社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美國經濟增長將在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失去動能。在12月的調查中,經濟學家下調了對當前季度和下一季度經濟增長前景的預估,甚至有受訪者認為美國經濟將會二次探底,即在明年第一季度再度萎縮。
「我們預計新冠疫情威脅升高將削弱2021年前幾個月的增長力度,即將上任的新政府為了應對住院人數增加,接下來將進一步提供財政支持。」摩根史坦利美國首席經濟學家艾倫·岑特納表示,「經濟下行風險主要來自疫情,如果冬季出現比預期還要廣泛的封鎖措施,以及疫苗接種進程受到拖延的話,經濟復甦會更加漫長,將導致更長久的失業期與更多就業崗位的流失。」
△彭博社報導,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意外下滑,創四個月新低
消費者信心指數驟降美國社會遭遇消費寒冬
12月22日公布的另一項數據,進一步體現了美國經濟即將遇到的困難。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當日發布數據顯示,美國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88.6,遠低於市場預期的97,創8月以來最低水平。由於消費者信心是判斷美國經濟前景的先行指標,該指數的下滑無疑釋放了負面信號。
分析經濟結構可以發現,佔美國經濟總量約70%的消費者支出在第三季度引領了經濟反彈。美國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個人消費支出增長41%,其中受疫情打擊最為嚴重的服務支出增幅約為38%。然而,越來越多跡象表明,進入第四季度以來,美國消費有所降溫,特別是10月和11月的零售額出現下降,引發經濟學界廣泛憂慮。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11月零售額下降1.1%,10月零售額經修正後下降0.1%,逆轉了今年4月以來持續環比上升的趨勢,與疫情引發新的商業限制措施導致消費者支出減少有關。
其中,幾大關鍵領域普遍疲軟:美國11月汽車銷售額下滑1.7%,電子產品銷售額下滑3.5%,服飾銷售額下滑6.8%。由於許多城市和州都實施了新的限制措施,餐廳和酒吧遭到重創,11月銷售額下滑4%。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在包括「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在內的傳統假日消費季,美國消費者支出低於去年同期,因疫情期間實體店客流減少,抵消了網購增加的影響。根據全美零售商聯合會的一項調查,從感恩節到「網絡星期一」,消費者假日購物平均支出略低於312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4%。
△彭博社稱,川普有可能不會籤署紓困法案,呼籲提高紓困力度
「打折」紓困法案遭群嘲川普或為紓困再添變數
當地時間12月21日深夜,歷經兩黨議員數月博弈,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規模約9000億美元的新一輪紓困法案,希望通過為受疫情打擊的家庭和企業提供救助,幫助美國經濟熬過這個「寒冷的冬天」(不少經濟學家的說法),順利邁入新的一年。但在具體紓困措施曝光後,關於紓困法案不給力的說法甚囂塵上。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分析稱,雖然額外的紓困措施將為美國經濟提供一些緩衝,但不少經濟學家認為,新一輪紓困法案的力度不夠,而且出臺時機有點太晚了。他們同時指出,紓困法案不包括對各州和地方政府的援助,考慮到這些州和地方政府的預算缺口很大,未來還隱藏著新的危機。
「這些紓困措施的短期性,凸顯新一屆國會需要出臺進一步的救助計劃,因為這(目前的力度)顯然不足以維持失業者或小企業的生存直至疫情結束。」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師大衛·凱利表示,「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缺乏進一步的救助,增加了未來幾個月它們進一步裁員的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川普,也通過社交媒體表達了對新一輪紓困法案的不滿。川普12月22日晚間在推特上發布的一條視頻中,批評國會此前通過的9000億美元紓困法案力度不足,他呼籲議員們將直接付給美國人的一次性支票,從600美元提高到2000美元。
川普說:「我要求國會修改這項法案,把低得離譜的每人600美元提高到每人2000美元,或者是一對夫婦4000美元。」川普表示,當前的方案「對紓困幾乎無濟於事」。這一表態,引發了外界對他可能不會籤署紓困法案的猜測,也給美國經濟前景又增添了一些變數。(總臺記者 顧鄉)
(編輯 陳昱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