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2月,四川省廣漢市南興鎮北,家住在太平鎮月亮灣鎮的農民燕道誠父子正在剛開墾的地裡掏溝,沒想到幾鋤頭下去,鑿到一件硬物。扒開一看,原來是一塊刻著古怪花紋的石板,隨後父子倆合力把石板弄開,裡面竟是一個裝滿玉器的大坑。
在那個紛亂的年代,能吃上一口飽飯就已經不錯了。看見這麼多玉器,父子倆連忙拿了很多玉器回家。直到一年後,父子倆見無人找上門,便拿出一些玉器去賣。
此時,燕道誠父子倆不知道,他們發現的,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三星堆遺址。
正是由於這些罕見的玉器流入市場,得知來源後,無數人湧向了父子倆發現古董的月亮灣。其中,還有一位來自美國的學者葛維漢。也正是因為他,三星堆遺址才得到了保護性考古搶救。
或許三星堆遺址大家都聽過,但並不了解。其乃是一個距今5000到3000年,且完全獨立於中原文化的文明。這裡出土的文物風格和我國任何一個地方都不一樣,譬如這裡曾出土過一個青銅面具。樣貌不像古漢人,更像是西方人。
更神奇的是,這裡出土的青銅器,工藝都非常高超,甚至不輸商周。究竟是一群什麼人,在這裡建立了高度發達的文明?
目前,關於三星堆的起源,一直是考古界的未解之謎。有學者認為,四川地區的文明是古蜀人締造的,三星堆是古蜀人的產物。不過,西方學者認為,三星堆是西方人和古蜀人共同作用的結果,並以此來揶揄華夏文明是誕生於西方。
當然,沒有確切的文字出現前,一切都無法下定論。並且,這個文明從未被我國任何古籍記載過,是否能和中原文化產生關聯尚且未知。其實,後期對三星堆的挖掘中,也發現了「巴蜀圖語」這樣的象形文字,但由於關聯性較差,一直到現在都無人能解讀。
所以,關於三星堆的一切,都是一個謎,這讓很多專家學者認為三星堆或許是史前文明,史前文明也可能真的存在。
不過,伴隨著更多的研究,後來又出土了一件文物,似乎為這些謎題指明了一個方向。其便是三星堆最重要的文物「青銅神樹」。
用青銅做一棵樹,按照古代的工藝技術,完全不敢想像。而三星堆的古人還真做了出來,而且冶煉工藝讓現代人看了都汗顏。此外在這顆青銅樹上,考古人員還發現了龍圖騰。該發現直接將其和中原文明關聯了起來,這也讓西方人的外來文化說不攻自破。
同時,這顆青銅樹或許還能證明史前上古文明的真實性。因為在《山海經》中記載了一種叫「扶桑」的古樹。在《山海經·大荒東經》有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裡,其葉如芥。」
傳說這顆扶桑樹能連結人間、神界和地府。但由於太過玄乎,再加上《山海經》真實性的問題,一直都沒有人相信這種樹的存在。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銅樹,或許能夠證明上古神樹的存在。
當然,關於三星堆遺址的研究還在繼續,關於《山海經》的真實性也有待考證,但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斷定都是假的難免是有些不負責任。
不管《山海經》中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山海經》中的每一個秘密,其實都是我們中華文明千年傳承的見證者。
那些離奇的神話故事,那些本應該是比白雪公主、灰姑娘更加讓孩子們熟知的故事,如今卻被掩埋在厚厚的書下,看不見了。
但是殊不知,其實《山海經》裡面記載的內容非常豐富,有關遠古時期的天文、地理、神話、巫術、宗教、物產、民俗、醫藥、異國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在很多中學語文地理學習的《水注經》中,有數十處引用了《山海經》。說明山海經也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著名作家賈平凹說過:中國人的文化思維都在《山海經》裡,中國對外部世界形成的觀念是怎麼來的,其實都是從《山海經》裡來的。
唐朝的魏徵在讀過山海經之後,也被它徵服了,並把這本書編寫進了史冊。
不過想要看的朋友,應該都有一個擔心,那就是怕看不懂裡面的文言文,想像不出來裡面的千奇百怪的異獸模樣。
因此這裡我推薦自己正在讀的全注全譯的《山海經》。
它不但添加白話文注釋,讀起來毫無障礙,翻譯的語言還非常流暢,我讀它才知道什麼叫做故事講得酣暢淋漓。
現在這套精裝圖解版的《山海經》49元,對於很多朋友來說,平常兩頓午餐的支出,在這裡能品讀見證華夏文化演變的上古奇書。
除了對成年人拓展見識,豐富文化底蘊的角度外;從孩子的科學教育方面,這本精準圖畫版的《山海經》趣味性十足,故事豐富,能大大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隨著科學的發展,品讀《山海經》也是一個科學探索的好事。
想要品讀的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