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和服與我們國家的漢服十分的相似,那有沒有人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和服,在日本也被他們稱為「吳服」,其中的意思就是在古代時從中國的吳地傳來的,在日本的奈良時代時,那個時候的中國正在處於盛唐時期,所以當時的日本派出了非常多的遣唐使來我們國家,學習我們國家的文化藝術、以便於促進兩國的交流。
當時他們還模仿了我們的各種文化制度,剛開始的服裝為漢服的翻版,之後的和服外套也被稱之為「唐衣」。雖然他們的服裝是由漢服發展而來的,但是經過了比較漫長的歷史時期和歲月的洗禮,已經發展出來自己的民族特色了。江戶時期後,女服的腰帶逐漸增寬增厚,慢慢的轉移到了後腰,並發展出了各種各樣的樣式,這個樣式也是我們區別和服和漢服的重要標誌。
總體線條不一樣,漢服的總體線條是曲線,雖然有些款式的漢服展開後是方形的,但是穿在身上後就是很流暢的曲線,沒有一點呆板的感覺,顯得整個人都是婀娜多姿的,也比較顯身材。和服的線條都是呈直線的,展開後看起來都是方方正正的一樣,穿在身上顯的整個人比較呆板,看起來比較拘謹,而且和服的上下一樣寬,看起來顯得比較臃腫。
領口袖口不一樣,漢服的衣袖上和領口上都帶有花紋,使用的衣緣和衣服的顏色不一樣,這樣顯得會有層次感,衣袖的長度正好可以蓋住手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會露出手腕,顯得大氣。和服的領口雖然也有衣緣,但是使用的和衣服是一樣的顏色,整體沒有層次感,衣服看起來比較鮮豔,而且和服的袖子是呈方形的,袖子的長度比較短,和服的袖口都是縫合的,但是漢服袖子的後面卻是有開口的。
下擺腰帶不一樣,漢服的下擺非常的寬大,可以說是只要布料足夠,要多長就有多長,活動起來不受限制,而且我們在買漢服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八米擺,六米擺之類的,這個就代表了漢服的裙擺是很大的;但是和服的下擺就做不到,往往都是比較窄的,所以活動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影響,所以他們只能邁小碎步走路。漢服的腰帶是系在腰上的,基本上都是在前面打結,或者是垂下來;但是和服的腰帶都是在背後打結的,因為他們的腰帶又寬又厚,打的結也很大,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他們的後面鼓鼓的,像背了一個書包一樣。
布料、花紋、配飾不一樣,漢服使用的布料講究的是輕盈飄逸,和服的面料講究的是平直,再加上他們衣服的顏色比較豔麗,整體顯得厚重,而且步幅很窄,所以和服的袖子和下擺都是窄的;漢服上的花紋分布比較均勻,顏色比較淡雅,和服的花紋具有日本的民族特色,菊鶴和櫻花是和服最主要的花紋之一;漢服的配飾很豐富,比如玉佩,香囊,中國結等等,一般都會繫於腰上,和服的配飾就比較少了,腰帶上基本上不帶配飾。以上說的就是和服與漢服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