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三國武將的排名,可謂歷來爭議比較大,是長坂坡「七進七出」,斬殺曹營50餘名將領,將阿鬥救出的趙雲,還是憑藉一己之力,擊敗曹操手下眾猛將,追得曹操割須棄袍的錦馬超,究竟是趙雲的武力值高,還是錦馬超的武功更勝一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說服不了,畢竟兩人沒有公開較量過。
只能是讀者將趙雲和馬超,與其他將領的對陣中,來判斷誰的功夫更強了,但絕對不會出現一邊倒的結論,有說趙雲強的,也有說馬超厲害的。
《三國演義的》作者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憑藉自身的生花妙筆,設定了將近1200年前誰和誰戰了多少個回合,一刀將其斬於馬下;或是打鬥時誰數合內,敗歸本陣;或是誰誰大戰四五十合,不分勝敗等。
卻讓成書650年以後的人,爭了個面紅耳赤,趙雲粉和馬超粉,在論壇互不相讓,各自對罵,也是極饒興味的。
朝代歷史,只有用文學的形式表現出來,才極富藝術魅力,中國歷史上那麼多朝代,也只有三國,因為有了一本小說《三國演義》,才成了最為有名的朝代。
儘管讀者對於《三國演義》中武將功夫的爭議極大,似乎永遠都會爭論下去,畢竟文字是能夠穿越時空代代相傳,當下流行的短視頻,也只能是流傳一時,肯定不如文字的生命力旺盛。
如同微信群內於許多人懶得打字在用語音,讓本文作者頭都大了,真沒有功夫點開,去聽沒完沒了的囉裡囉嗦,而文字卻能一目十行,有選擇性的閱讀。
扯遠了點,其實,民間對於曹魏、蜀漢和東吳三大陣營中,武藝高強且善於領軍作戰的猛將,卻有一個比較流行的順口溜,似乎成了最大的公約數。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其中,「二張徐龐甘周魏」中的「龐」,指的就是龐德,據此,龐德,絕對是三國中,猛將中的佼佼者,在此民間流行的三國24員猛將排行榜上,位居第16條好漢,堪稱是超級猛將,或稱是超一流武將,龐德可謂當之無愧。
龐德,原為馬騰麾下武將,在作戰時,常是以馬超副將的身份出場的,由於馬超武功蓋世,常常以主將的親自上陣搏殺,其實,也就沒有龐德、馬岱等猛將什麼鳥事了,充當的往往是配合馬超作戰的角色,能上陣表現的機會並不多,因此,龐德的光芒完全被馬超所蓋住。
馬超兵敗後,龐德隨其一起投靠漢中張魯;此後,馬超投靠劉備,曹操平定漢中後,龐德則加入曹操陣營。
在收復龐德時,張郃、夏侯淵、徐晃三將,先後與龐德交戰,基本上不數合,就主動回歸本陣;隨即,曹營自典韋死後,公讓的第一猛將有「虎疵」綽號的許褚,與龐德大戰五十餘合,許褚也主動退出作戰,眾將都在曹操面前都誇龐德好武功。
龐德,力戰曹營四員猛將,對車輪戰,並無懼怯,歸降曹操以後,龐德主動請纓,援救樊城守將曹仁,現出了驚人的武藝。
讓軍士抬棺出徵,龐德親戰關羽,首戰一百餘合,不分勝敗;龐德昔日被馬超蓋住的光芒,經與關羽的首戰,可謂光芒四射。
二戰關羽,鬥至五十餘合,詐敗並用弓箭射中關羽左臂,幸虧關平奮力救回父親關羽;龐德不僅有勇,而且有謀,知道自身的武功與關羽相當,陣前搏殺時,拿不下關羽,就設計施放冷箭,射中關羽,對陣關羽,最終,龐德勝出。
龐德,能與斬顏良誅文丑,威震三軍的關羽,大戰一百餘合,不分勝敗,箭射關羽,足以讓龐德位居三國猛將行列,其武力值本文作者甚至認為比排名在其前列的張遼、張郃、夏侯惇、夏侯淵要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