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哲學》:枝葉間的性靈之光

2021-01-07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植物是人類的朋友,與人類形影不離。近讀祁雲枝的《植物哲學》,我沉迷於作者生動、優美、風趣的筆調和細膩、舒朗、開闊的文風,祁雲枝饒有興趣地將她的植物朋友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其筆下的植物,靈動、純淨、溫柔、可愛可敬而又充滿哲思的風採。作者透過這些我們身邊平時司空見慣的花花草草,精準地詮釋著人類與植物世界的紛擾沉浮和自出機杼的世界觀。

    每一株植物都是一件藝術品,重要的是我們怎樣去欣賞它。植物沒有美與醜之分,沒有高貴與低賤之分。人類之所以獨愛某一種植物,不愛另一種植物,只是人類的某種嗜好或者什麼心情的寄託不同而已。自然條件下,各種各樣的植物世界組成的是一種和諧的美,一種異樣的美,一種令人無限嚮往的美。誠如盧梭所言:「不管對哪個年齡段的人來說,探究自然奧秘都能使人避免沉迷於膚淺的娛樂,並平息激情引起的騷動,用一種最值得靈魂深思的對象來充實靈魂,給靈魂提供一種有益的養料。」祁雲枝不僅將自己與植物的「交流」寫成美文,用她生花妙筆「為植物代言」,書的封面也是她手繪的花與樹,簡約大方。

    祁雲枝採用擬人手法書寫植物,這樣的植物有了「人性」,看上去親切有趣。各篇文中信手拈來唐詩宋詞,運用得貼切自然猶如畫龍點睛,給植物增添了詩意,點綴在字裡行間,也展現出作者的博聞強記。這些美文不僅令讀者領略其在植物學的研究心得,也讓一篇篇文字像花香般沁人心脾,感到開卷有益。

    《植物哲學》更是採用擬人手法為我們闡述植物的生存哲學,而這些則可以被我們運用到日常的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當中。這本書分了四部分「適者生存」「舍與得」「無所不被,則無所不寡」「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運用生動的語言,通過植物成長特點,生存方式來闡述積極樂觀的生活哲理,有很強的啟迪意義。誠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說:「懷著一顆敬畏植物的心,用一雙懂得草木的眼睛,一顆善解花意的心靈,悉心聆聽花言草語,運用細膩生動的文筆,富有哲理的漫畫去詮釋解讀這些鮮活而靈動的植物,思考人與植物、人與生態環境的關係,喚醒人們對身邊一草一木和生存環境的熱愛。」閱讀此書能夠對各種植物有所了解,同時有所思考,喚醒人們對瀕危物種的憂患意識,每個人都能用實際行動關愛珍稀動植物,為自然保護貢獻出綿薄之力。

    特定的植物題材、鑽研的科普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清新自然的文筆,再加上紮實的漫畫功底,讓祁雲枝的植物散文具有一定的文學性、科普性、直觀性和趣味性。這本書可以稱為是科教和文學並存的美文集,無論是從植物的科普角度去看,還是從美文的欣賞角度去看,都卓爾不凡。

    在這本書中,我們不光能領略到作者對植物的深情關注,還能了解到每種植物的「成長道路」和「性格特點」。在普通人眼裡,植物可能大多時候只是我們裝扮生活的一種物態,而在祁雲枝的眼裡,這些都是她的好夥伴,是她人生不可或缺的知己、朋友或者愛人。她善於用詼諧、風趣、靈動、凝練的筆墨給我們勾勒出植物不為人知的一面,讓我們在了解植物生長習性的同時,也被它們的品性所折服。《最輕靈的降落傘——蒲公英》裡寫道:「天氣晴朗的二級和風裡,蒲公英大概可以飛翔1公裡左右。」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蒲公英居然蘊藏了這麼大的能量。它看似弱小,其實有著無比強大的生命力,最主要的是,蒲公英可以由低處往高處飛翔,而人類發明的降落傘,只能夠從高空緩緩落下。人和自然界相比,立見高下。

    在寫植物的歷史淵源時,祁雲枝語調輕快調皮,像「當老家在南美的土豆,首次抵達歐洲時,沒幾個人待見它,找個落腳點兒都難。原因竟然是它那呆頭呆腦的長相和是『不開化、被徵服種族的主要食物』的身世……」然而一旦涉及植物的科普知識,她馬上又變得嚴謹起來,措詞翔實、精準,且帶有科普人員特有的「嚴肅」。這「嚴肅」代表了祁雲枝面對植物、面對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不得不說,這些有生命卻不能言語的植物,在祁雲枝的筆下鮮活了起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祁雲枝筆下的植物,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色和命運轉折,它們或傲然絕世,或淡泊寧靜,或頑強不屈,或脆弱懦小,全都借著祁雲枝的筆傾瀉而出。銳氣十足的茅草像血氣方剛的漢子,垂掛枝頭的玉蘭花朵兒像俠骨柔情的妹妹,執著鉤刺的蒼耳像個脾氣固執的小老頭兒;那水上漂浮的「葉子鍋」王蓮,多像一個個頑皮的小孩兒……植物似乎已經不再是植物,而是我們生活裡密不可分的小夥伴,雖然我們讀不懂它們的語言,它們卻似乎懂得我們。你瞧,因為茅草,魯班發明了鋸子;因為蒼耳,千治發明了尼龍搭扣;因為竹子,人類製造了空心管;紫羅蘭讓科學家波義耳研究出了石蕊試劑,現在廣泛應用到檢驗溶液的酸鹼性……這些都是植物給人類的饋贈,如果植物不懂人類,怎麼可能傳遞和釋放給我們這麼多的啟發和靈感呢?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植物的一生,就如同人的一生,這種意境,只有心裡自己知道。「靜對花朵,心變得澄澈而透明。」心系草木的祁雲枝帶給我們一個美好、清新、質樸、睿智的植物世界,是我們苦苦求索的精神家園。有人說植物的美主要是美在它的花朵,也有人說美在它的葉片,還有人說美在它的根和莖,更有人說,植物的美是一種整體美,是一種自然美,一種和諧美,一種對稱美,一種螺旋美,一種鑲嵌美,是一種靜態與動態的有機結合美,是一種歷史記憶與世代變遷不斷追求之美,是一種生存競爭與突變淘汰的不斷變換之美,是一種生長與發育、結構與機理的協調統一之美。

    早在2000多年前,亞里斯多德在《論植物》的開篇就廓清了植物的靈魂問題,因為那時關於植物是否是生物的各種看法甚囂塵上。雖然阿那克薩戈拉和恩培多克勒堅持植物有感覺和理性,但亞里斯多德認為植物有靈魂,但靈魂不完全。因為植物沒有感覺,而「感覺是生命光耀的原因」。所以植物是有部分靈魂的生物,介於動物和非生物之間。祁雲枝深諳此理,在《植物哲學》這本植物散文集中,她沒有生硬地給我們「惡補」科普知識,而是用自己獨特的語言魅力給我們心靈以享受,信手拈來就是一篇美文,不經意就觸動我們的心弦,怎能教人不愛上這人世間的精靈——花草樹木。如作者在《林黛玉與絳珠草》中寫道:「瞧這『紅姑娘』多皮實,有土即生,漫山遍野都有她喜滋滋生長、兀自成型、結果的身影,怎麼可能是『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的林姑娘?同樣叫『姑娘』,這性格差異也太大啦!」把一株草和林黛玉的弱柳扶風聯繫起來,這樣的創作和觀察有著寬泛的視閾,字裡行間透露出一種閒適,也使筆下的植物世界變得豐富、直觀。文學作品所呈現出的強烈美學氣質,進而也建構起了由詩性語言、細膩情感等元素交織成的植物王國。用自我的心靈投射來反映有趣的生命,以平和自然來表現隱忍與艱辛,凡此種種看起來很美,聞起來很香,可誰又知道這些綠色和花香背後竟也有著與人一樣的生命歷程。這種獨特體驗下對生命的思索和心靈的震撼延續成多彩的世界,讓讀者在色彩與生活的觀瞻下,不斷領略詩意與美感的植物世界,感受花草散文的獨特魅力。在對植物情感的處理上,作者不時還會閃現出理性哲思的靈光。對於貌似有著閒情逸緻的祁雲枝來說,這樣的思考和感受經過系統化的梳理,更加含蓄雅致。

    《植物哲學》從一枝一葉入手,充滿靈性地書寫自然世界之美、生活情趣之妙,具體而微地表現出生命的強大意志以及植物物種鮮為人知的背景知識。這種美文的可讀性在為創作提供了諸多想像空間的同時,也讓人在空明澄淨的世界中感受著詩化語言下的純粹,以及詩意棲居的天人合一境界。

相關焦點

  • 夏天盆栽植物秘籍:高溫天謹慎「4方面」,花草枝葉翠綠又稠密
    導語:夏季天熱,不只是人會感覺到身體難受,植物也會因為高溫天氣的影響從而出現枝葉脫水泛黃掉落的局面,因此我們在夏季盆栽植物需要格外仔細,照顧到花草的狀態變化,及時調整水肥的管理,枝葉方可長期翠綠欲滴、鬱鬱蔥蔥。
  • 12月養吊蘭,注意5個問題,枝葉茂盛抽芽多
    雖然說「冬進房早,花養不好」這句諺語有道理,但是如今這個氣溫再不進房,植物就會被凍傷了。吊蘭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5℃-25℃。所以我們的室內溫度,最好也控制在這個範圍,這樣它才能加速生長,加速抽芽。
  • 這4種花夏季需要修剪,減少枝葉過多茂盛,讓花朵越長越好!
    夏季的到來,許多植物都感到害怕,總想著要躲避陽光的照曬,讓自己存活得更加長久。夏季不僅要避開陽光,有些植物也要修剪枝葉,這樣花朵才能長得更加茂盛。許多花友都知道在不同的情況下,修剪枝葉,讓花長得更多,避免枝葉把一些營養搶走,也減少了一些根部需要承受的力量,讓植物成分分散到每一朵的花上,而這4種花夏季需要修剪,減少枝葉過多茂盛,讓花朵越長越好!
  • 植物工廠的「光」輝歲月—新聞—科學網
    如今,植物工廠的發展印證了李紹華三年前的預測:多個萬平廠房拔地而起,蔬菜瓜果琳琅滿目,藥用植物優質量產,植物工廠裝備和技術走出國門,亮出「中國名片」,一段植物工廠的「光」輝歲月,正在迎來…… 李紹華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員,同時也是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生物)光生物產業研究院院長
  • 冬季管理髮財樹,注意4點,枝葉茂盛翠綠,越養越招財
    導讀:冬季管理髮財樹,注意4點,枝葉茂盛翠綠,越養越招財 文/盆栽小棧 作為我國公認的招財花卉,象徵著招財進寶和財源廣進的植物,當然是發財樹了。這一種植物,屬於觀葉盆栽,如果養護得當的話,一年四季葉子都是綠油油的。
  • 家中養6種植物,寓意美好,招財又旺宅
    家中養6種植物,寓意美好,招財又旺宅 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家居環境,都喜歡在家中養一些漂亮的綠色植物,既能美化家居環境,又能改善空氣品質。當然也有很多花友在選擇室內植物時,既考慮植物要美觀大方,又要求寓意美好,養在家裡能夠招財又旺宅。
  • 春天養花草該學會修剪,摸清2點,讓它們長得快、枝葉稠密翠綠
    導語:春天的時候萬物復甦,各式各樣的花卉植物都會進入生長高峰期,有一部分植物會進入休眠狀態,但是外界的溫度適宜,它們也能夠緩慢的生長,但是對於不同類的花卉植物,我們一定要在陽春三月的時候抓緊時間對它們修剪,尤其是一些長勢比較迅速,而且枝葉比較凌亂的盆栽,則可以下狠手不定時的修剪一下
  • 做好這幾方面,明年枝葉繁茂、花兒朵朵開
    茉莉,作為家喻戶曉的南方花卉,其怕冷,不能夠在低溫環境下生長,所以,在北方地區,寒冷的冬季往往就嗖嗖地掉葉子,變成"光杆司令",甚至變成一盆盆的枯枝。所以,對於北方的花友而言,該怎麼讓茉莉盆栽過冬,一項是"老大難"。
  • 養花《家裡放這些植物大吉大利、平安招財》 《什麼植物最旺家》
    需要注意的是,選購盆桔時一定要挑選果滿(因果疏有「兇多吉小」之意)、果色要紅潤、枝葉要碧綠不要有黃葉。 旺財之花——銀柳 選購菊花,要注意花朵開得不要太過擠迫,以及枝葉要高挺和翠綠。 常青——松柏
  • 哲學是科學之母對嗎
    哲學是科學之母對嗎 哲學並不是科學之母。科學的三次爆發就是達文西-文藝復興,牛頓-工業革命和愛因斯坦-信息革命。你看他們看過希哲書嗎?搞過哲學沒有。有人以演繹的思維覺得哎學哲學的探索物質,學科學的也是探索物質,所以「科學」的人也是探索物質。其實不客氣地說,鍊金術也是探索物質。
  • 進展|蛋白質動態結構分子開關:植物捕光天線實現高效捕光和光保護...
    植物光合系統既要在多雲或陰天低光照條件下保持高效捕光和傳能效率,又要在正午強光持續照射下避免由此引發的氧化損傷即光保護。植物的光保護功能是將過剩的激發能以熱的形式耗散掉。在自然環境中,太陽光的輻照強度可以在短時間內呈現出十幾倍的漲落。當雲的陰影遮蔽住受強光輻照的葉片後,葉片還會將光保護狀態持續數分鐘之久,然後才切換到捕光狀態。
  • 《哲學的故事》~亞里斯多德
    他們的生活就像是世界上最為拍檔的情侶一般,兩個人都是天才,肩並肩走在哲學的花園內,一起欣賞著哲學的美景,也許一個人喜歡著夏的熱烈,一個人喜歡冬的寒冷,不時會發生爭吵;如果不是兩個人都將哲學看得很重要,那麼他們將是世界上最令人羨慕的一對。亞里斯多德雖然熱愛哲學,但是他更傾向於對自然科學的研究。為了建立和發展呂克昂學院,亞里斯多德犧牲了自己,通過聯姻獲得了資金。
  • 秋天棗樹長出細嫩的枝葉,其實是它「瘋了」,趕緊對付這種小蟲子
    棗樹發芽的時間比較晚,通常在春末夏初的季節開始抽枝長葉,夏季結棗子,夏秋季節棗子就基本要長熟了,這是棗樹這種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但是有的棗樹卻會在盛夏或者夏末秋初季節長出細嫩的枝葉,這明顯是不正常的,而且這樣的枝葉和正常生長的枝葉明顯不同,而是非常的細小,遠遠看上去就好像棗樹上長出了一簇簇的綠色的絨毛一般,而且顏色較淺,呈黃綠色,因此人們就把棗樹的這種異常現象稱之為棗樹「瘋了」,在植物病理學上稱之為「棗瘋病」,也叫「叢枝病」。
  • 中國哲學之道
    實際上,在中國的社會文明歷史長河中,哲學思想的主流是開放的、自由的,春秋戰國時期,哲學思想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各是其是;漢唐儒、道、玄相互論爭,既有道教與佛教的互辯互學,又有玄佛的互納互用,無論是「六家七宗」,抑或佛教各宗派間的自由辯論,都相繼不斷。
  • 盆栽文竹、吊蘭、發財樹,枝葉過密招蚊蟲該怎麼辦?剪剪就變美
    也因此許多人喜歡在家中擺上幾盆綠色植物,沒事的時候就看上兩眼來放鬆心情。辦公室中也經常會放上幾盆綠色的植物來緩解員工疲勞的心情。可是植物養得太好,長得太茂盛,也是一件煩心事。 太過茂密的植物,雖然看著生機勃勃,但是裡面卻特別容易"藏汙納垢",尤其是現在夏天到了,一些蚊蟲就喜歡隱藏在茂密的枝葉後面。
  • MK灶具傳承義大利百年設計哲學,打造精緻廚間生活
    著名作家和藝術評論家烏貝託·艾科曾說:「如果說別的國家有一種設計理論,義大利則有一套設計哲學,或許是一套設計思想體系。」Master Kitchen(以下簡稱MK)就是一個將義大利設計哲學發揮地淋漓盡致的高端意式廚電品牌。
  • 以「光」為媒,追尋當代生活的美好哲學
    在剛剛過去的3月,Jya美學家電與LOHAS樂活雜誌,在微博共同發起的了「光之詩歌」主題的線上活動,Jya希望在2020年這段特殊時期的尾聲中,帶給人們「光與詩」的洗禮,讓生活可以更加美好,有所期盼。光不只是視覺上的顯現,而是為人們築起心靈的庇護。在這次活動中,來自不同地域、做著不同工作的人,對光的理解可能截然不同,但都在表達著同一個主題:美好和希望。一首簡短的小詩,就能燃起光亮,揮散陰霾。
  • 大樹枝葉稠的一面是什麼方 樹葉稠密和稀疏分別是哪個方向
    其中,一個方法是通過觀察大樹枝葉稠密與否來判斷。那麼,大樹枝葉稠的一面是什麼方呢?一起來看看吧!大樹枝葉稠的一面是什麼方  大樹枝葉稠的一面是南方,而大樹枝葉稀的一面是北方。因為太陽直射點在南方,所以太陽光線是從偏南方射過來的;南方的樹葉受到的光照充足,而光照能促進植物更快生長。所以,南方的樹葉稠密一些,北方正好相反。  這一判斷方法出自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17課的課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篇課文介紹了四種天然的「指南針」:1、我國地處北半球,正午時太陽所在的方向就是南方,於是太陽成了我們的指南針。
  • 五花八門的藤本植物,它們沒有粗大的枝葉,也能長得很高
    這種果實實際是植物的種子,因為此藤屬於裸子植物,名叫買麻藤。有趣的是,如果你用小刀在藤上劃開一個小口子,立即有水流出來,好像自來水一樣,口渴之時,可以用此方法解渴。此特點和上文提到的扁擔藤有相似之處。買麻藤屬於買麻藤科買麻藤屬,我國有7種,多產於南部的熱帶、亞熱帶林中。「吃現成飯」的藤本有些藤本植物靠「吃現成飯」為生——它們為寄生藤本。
  • 中華哲學與現代哲學思維的差異性
    因而與天地規律相應、與環境與萬物和諧相生、行仁義道德致力於人及社會間和合、替天行道、為天下蒼生立生命等就成為中華社會文化的一種基本態度。而這種基本態度的核心之理不過是自然萬物的和諧共生共存之理及自然萬物的生生不息之理的社會人文化而已,雖是而已但它卻深刻揭示了自然存在的客觀本質性和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