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女不可留!如不是此女魅惑陛下,又怎麼會走到如今的地步,現在全軍將士都對此女恨之入骨,請陛下下詔賜死此女。
盛世王朝在馬嵬驛這個地方用一個女人的性命湮滅了大軍將士的怒火,大唐終於興於李隆基,衰於李隆基。
盛世王朝最鼎盛的時刻,應該是中國唐朝的開元年間,此盛世正是由唐玄宗李隆基造就的,但是這個盛世因他而衰敗。李隆基在位之初,勵精圖治,任賢選能,大唐一步步地走向了繁榮富強,在當時的世界上,可以說讓任何一個國家都望其項背。
但是這個盛世的結果並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就像是秦始皇一樣,也是奮六世之餘烈才有的結果,唐玄宗也不例外,有了祖上的積累,到他這裡,只需要繼續的延續之前的治國方略,在選賢任能方面不糊塗,那麼所有的事情就不會出現失誤了。
用現在的話說,男人有錢就變壞,作為擁有全天下的李隆基來說,前期的勵精圖治只不過是為了培養自己的聲望,培養自己的人脈,結果不成想還就如償所願了,既然這樣,全天下都是自己的,那不是可以高枕無憂了,玩樂也是可以的,要不然這個帝王不久白當了嗎?
盛世的坍塌就在於李隆基開始忘乎所以,只顧著盡情享樂了,而楊玉環此時進入了李隆基的生活中,正是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李隆基似乎已經可以高枕無憂了,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只任用會說話的人,只要是能讓自己開心的那可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仕途前途無量,李林甫應運而生。
自從李林甫當丞相,整個大唐就開始變了味,欺上瞞下的本事李林甫做得滴水不漏,結果這個只知道享樂的李隆基,對外面的很多事情都是只知道好的,不知道壞的,報喜不報憂成了家常便飯。這就算了,還來了一個安祿山,這個胖子更是什麼能逗皇帝開心,就做什麼,結果把李隆基給逗得合不攏嘴,好處那就不用說了,藩鎮之間,如果真的像李隆基那樣設想,各有制衡,區域相對較小,也不會出現安史之亂了,但是當時的李隆基不知道是怎麼了,竟然把三個藩鎮的權力都交給了安祿山,不亂又怎麼可能呢?畢竟哪一個男人對權力都很重視的。
很不幸"安史之亂"來臨了,正是盛世而衰的那一刻,聰明的李隆基竟然拋妻棄子,只帶著楊玉環跑了,扔下了大唐的基業,扔下了萬千的黎民。封建時代這或許不算是什麼,但是也是對世家大族,王侯公子沒法交代的啊!
馬嵬驛成了楊玉環的喪命地,雖然不是李隆基下令處死的,但卻是他下令默許的,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皇位和女人比起來還是要重要得多的,縱然不是她的錯,但是面對著跟隨著自己的這些將軍臣子,有怎麼能放過她呢?
其實李隆基也知道,並不是他們不肯放過楊玉環,而是他們想殺了他這個皇帝,但是礙於封建時代的禮教,只能是殺皇帝身邊最重要的人才能解恨。奈何楊玉環就這樣被賜死了,封建時代,女人的命都無法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這一點可想而知,無論做到了什麼樣的位置,到頭來,還是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