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是歐洲非常神奇的國家,在亞平寧半島上的這個古老國度曾經孕育了強盛一時的羅馬帝國,也在首都羅馬中心存在著世界上最小的宗教國家梵蒂岡。
在中國人的印象中義大利只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達文西和米開朗琪羅,是電影《西西里美麗傳說》中貝魯奇、《教父》中的柯裡昂家族,是跑車名宿法拉利、瑪莎拉蒂、阿爾法羅密歐,是尤文圖斯足球俱樂部。
但是這些印象並不能徹底地講述義大利,真正想要介紹現代義大利,就不能不說首富阿涅利家族,對於歐洲國家現在依然保留著傳承的家族企業來說,阿涅利家族不僅經歷了平穩延續,更是經歷了動蕩顛覆。
義大利
阿涅利家族的發源
1899年在義大利的都靈市,一個名叫喬瓦尼·阿涅利的年輕人與八個社會名流創辦了菲亞特汽車公司。菲亞特的全名其實是「義大利都靈汽車公司」的意思。而在經過了一場股權爭奪戰之後,阿涅利便成為了這家汽車公司的CEO。
早年的喬瓦尼是一名退伍軍人,創辦這家汽車工廠之初這家汽車廠一年的產量僅有24臺,但是到了1906年時菲亞特已經是年產量千臺的大公司了。1907年菲亞特公司的業務不斷進行擴張,喬瓦尼和另外兩個合伙人加大了投資力度,但是金融恐慌也讓企業遭到了重組。
其他股東在銀行的壓力下都失去了公司的股權,但是阿涅利卻獲得了銀行的支持並獲得全部股權。經過一戰之後,菲亞特領先於歐洲其他的汽車企業,並在歐洲投資興建了福特流水線,將業務擴展到拖拉機、飛機、火車等重型交通工具的製造生產上。
直到1927年喬瓦尼為了將菲亞特的業務擴展到義大利的方方面面,於是便成立了IFI控股公司。這個公司主要是整合菲亞特當下的所有業務,並將這些業務中的財務和金融兩個方面的事宜進行全面的梳理,然後統一由IFI來進行財務投資決策。
喬瓦尼·阿涅利
有了這樣一家專管財務的子公司,菲亞特便可以整合資源將業務拓展到義大利的各個行業。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便是基建、運輸、文化產業這三個板塊。
後來在二戰期間,喬瓦尼借著與墨索裡尼關係匪淺的東風。在市場上僱用了3萬名工人,並在戰爭中給義大利的軍隊製造軍備。同時也在這時狠狠地賺了一大筆橫財。
菲亞特工廠便成為了唯一在二戰中獲利的義大利企業,而喬瓦尼也成為了義大利工業王子,獲得了義大利共和國勳爵的位置,並授予他為終身參議員。但是在戰後,喬瓦尼被新政府清算徹底失去了菲亞特的股份。
1945年喬瓦尼也終於鬱鬱而終,而他的兒子愛德華多雖然也參與了家族生意,但是卻因為意外去世了。本以為就此而終的阿涅利家族卻在第三代掌門人的手中恢復了義大利工業之王的風採。
菲亞特工廠
誰說富不過第三代
二戰帶給阿涅利家族的打擊由於喬瓦尼的去世變得雪上加霜,當下非常緊要的是如何才能在新政府的管控之下奪回菲亞特的控股權。
當時第三代掌門人賈尼非常年輕,新政府知道菲亞特是國內經濟恢復的重要企業,所以將菲亞特交給年輕的賈尼似乎不妥,於是便將CEO的位置指定為阿涅利家族中的家臣瓦萊塔。
經過一年多的股權收購,瓦萊塔在1946年的時候終於又重新奪回了菲亞特的管理權。在這之後,瓦萊塔便以年歲老邁的藉口辭職,將菲亞特交給了年輕的賈尼。
1950年賈尼借著義大利戰後重建的契機重新啟動了對於新型汽車的設計。事實上在年輕的時候,賈尼便非常喜歡開快車、踢足球,還曾經出過一次車禍。
但開著法拉利撞過起重機的賈尼在住院三個月之後便奇蹟般地恢復了,在這之後他便想到在義大利的汽車品牌中沒有一款可以適用於百姓的車型。於是接任菲亞特總裁之後,賈尼便利用七年的時間設計出菲亞特500車型。
菲亞特500
這款車子由於它小巧的外形和合理的價格,一經推出便風靡整個義大利,成為大街小巷景象購買的「人民汽車」,菲亞特之後更是成為了羅馬教皇的專屬座駕。
而利用這款汽車的爆發性銷售,賈尼在1957年利用銷售款兼併了一家控股公司,並與自己家族中的IFI公司合併,成立了IFIL控股公司,並且在1958年創建了IFINT海外投資計劃。這個海外投資計劃在1993年成功重組為EXOR集團,並且收購了法拉利、阿爾法羅密歐等汽車品牌。
而在這之中的1970年,義大利爆發了嚴重的各種政治事件,菲亞特的四位經理也被恐怖組織「紅色旅」殘忍殺害。同時菲亞特因為海外業務的擴張過於快速,造成了大量的短期負債。
紅色旅
為了保持阿涅利家族在菲亞特的控股權,賈尼聯繫了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希,同時也與中央情報局和五角大樓進行溝通。從大洋彼岸帶來了6億美元資金的注入資本,並且獲得了利比亞國家銀行的4億多美元的投資。解決了當時菲亞特的債務危機。
因為阿涅利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賈尼的力挽狂瀾,菲亞特在戰後的發展空前強大,並且有了阿涅利家族的貢獻,義大利的現代經濟發展也無以倫比,順利地成為了歐洲強國。
2003年1月,賈尼因為前列腺癌去世,為了紀念這位民族企業家,義大利都靈的很多政要、足球明星、工人與宗教領袖都上街為其送行。
阿涅利家族
掌門人的眼光和家臣的手段
阿涅利家族傳承至今保持著一種非常獨特的傳承模式:隔代傳承。也許這並不是阿涅利家族真的想這樣傳承,但是歷史的車輪就是這樣設定的。第一代的喬瓦尼的繼承人愛德華多被定為第二代,但是愛德華多死於一場飛行事故。
第三代的賈尼的兒子愛德華多(這是第四輩,外國人的名字通常可以和自己的祖父輩一樣)由於厭惡家族中的爾虞我詐,無心家族企業的繼承。而賈尼看中的阿爾貝託卻在沒有繼承阿涅利家族族長的位置時便死於了一場非常罕見的胃癌。
於是家族傳承便只能從第五代中來挑選,也許是命運的選擇,本來無權繼承家族生意的外孫約翰·埃爾坎被賈尼看中。千禧年過後,世界汽車行業的全球競爭越發激烈。菲亞特汽車品牌早已經過了菲亞特500那個風靡全國的勁頭了。
約翰·埃爾坎
於是在2000年,為了能夠降低菲亞特的生產和研發成本,年邁的賈尼與美國通用汽車達成戰略合作。一方面交換股權,另一方面可以要求在合作協議籤訂的四年後,通用汽車可以將菲亞特的股權全部買走。
連續虧損五年的菲亞特集團每天的淨現金流出將近百萬美元,而在這時菲亞特車型研發也出現了戰略失誤,同時阿涅利家族中也爆出了母親告兒子的醜聞。種種不利的因素讓阿涅利家族瀕臨崩潰。
但第五代掌門人埃爾坎卻不是泥捏的,他在危機重重的時候,大膽啟用家族總經理塞爾吉奧·馬爾喬內。並利用自己年輕時曾經在通用審計項目中的學習經驗,將千瘡百孔的菲亞特集團進行資產重組,讓家族擺脫了危機。
在阿涅利家族隔代傳承的模式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不僅僅是老一代的家族掌門人獨具慧眼的選擇接班人,更是有著家族中「攝政王」角色的兩代經理人。
約翰·埃爾坎
喬瓦尼去世之後,接班人賈尼那時還是個二十幾歲的孩子。這時將家族產業交到賈尼手中的責任便落到了家臣瓦萊塔的身上,而瓦萊塔也是兢兢業業地為阿涅利家族服務到83歲。而賈尼去世之後,接班人埃爾坎的身邊也有馬爾喬內。
在馬爾喬內的幫助下,菲亞特開始進行重組。首先在菲亞特最為核心的汽車產業中開始進行整合,將旗下的菲亞特、法拉利、阿爾法羅密歐等品牌工廠徹底分開。要求每個單獨的品牌一個螺絲釘都不共享,這樣就避免了肉爛在鍋裡的混亂管理方式。
然後就是促成菲亞特與美國通用的技術分享,將善於製造大車型的克萊斯勒品牌收購到自己家族產業旗下。最後便是將品牌意識放到了企業發展的最前沿,將家族利益放到了品牌之後。
這也是學習了美國賈伯斯的蘋果產業鏈的模式,徹底改變了菲亞特集團過去盲目提高產量和包攬產業上下遊的弊端,同時也提高了品牌自身的研發能力。在2007年又推出了新款菲亞特500,將現代汽車工業與經典車型打造成汽車行業中的時尚標誌。
馬爾喬內
總結
一個世紀過去了,阿涅利家族經歷的每一次風風雨雨都是血與火的考驗。但是與義大利一樣神奇的是,阿涅利家族每一次都可以將危機成功地化解,並且以此創造發展的契機。也許真的像中國人所說的,「危機」往往危險和機遇並存吧。
一切過去的失敗造就了義大利的無冕之王,就連美國的著名投資家巴菲特也不禁感嘆:「在美國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這樣一個百折不撓的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