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不合史實?大節不虧,細節硬傷,無傷大雅

2021-01-08 柒號銅鑑

《大秦帝國》系列可以說是國產歷史劇的良心代表,隨著第四部《大秦賦》的熱播,在網上引發熱議。關於本劇,首先我們要承認這的確是一部良心的國產歷史巨作,但有很多的細節問題還是完全與歷史相悖。

以通俗方式解讀歷史

歷史正劇在製作播出過程中,始終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到底是要完全尊重歷史還是照顧觀眾的視聽體驗。這不是簡單的還原歷史,而是一個到底是讓歷史愛好者「爽」還是讓普通觀眾「爽」。

歷史不是傳奇故事,沒有那麼多的跌宕起伏,即使是像始皇帝嬴政那樣傳奇的千古一帝,他的早年也沒有那麼的神奇(那個時候還沒有歷史造假,各種的祥瑞)。但一部電視作品,如果前期沒有所謂的「爽點」那很難讓觀眾繼續看下去,所以《大秦賦》選擇了藝術再創作。

換言之,就是《大秦賦》採取了網文的創作方式,創作了很多的「爽點」。

公子傒刺殺異人與呂不韋秦,之所以被稱為「暴秦」,歷史上給出的原因是徭役繁重和刑罰嚴苛。但事實上,六國幾乎都是全民皆兵,所以說徭役都那個樣子。至於刑罰嚴苛,事實上是商君變法觸犯了貴族階級的利益,「刑上士大夫」,才導致了所謂的「刑罰嚴苛」。

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商鞅也就是這樣得罪了嬴駟,最終落得車裂的下場。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所以,開篇贏異人的第一個對手,公子傒,他憑什麼敢買死士半路截殺嬴異人。而呂不韋更是強,直接買通鹹陽獄的獄守(也就是典獄長),把嬴異人安排在鹹陽獄。公子傒更狠,直接擅闖鹹陽獄,直呼典獄長為賤吏。

這完全是把大秦律的臉按在地上用腳摩擦。所以編劇和歷史顧問是把商鞅的棺材板給釘死了嗎?

再到後面,異人被改名為子楚,確認被華陽夫人過繼,成為嫡子。在加冠禮上,在安國君府邸的大堂之上,公子傒就是看呂不韋不爽,一劍刺向呂不韋。

首先,公子係是長子,這麼做就是自掘墳墓。其次子楚當了嫡子也不是萬事皆休,如果公子係能當嫡子那他就是嫡長子,繼承權在子楚之上。最重要的是,商君你睜開看看啊,大秦律都淪落到什麼地步了!

孝文王欽賜秦王劍這個就是編劇為了對觀眾的胃口了,立儲看孫這件事本身就很爽,而當主角是那個孫子的時候,觀眾的代入感會讓觀眾感覺更爽。

但雖然歷朝歷代都有天子劍這個說法,但是史書中並沒有記載孝文王欽賜秦王劍這一橋段,沒有記載就是沒有發生過,因為這個故事是值得在史書中大書特書的。

但是,這段故事我認為寫的很好,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說,很符合觀眾的審美,能夠讓觀眾願意繼續看下去,某種程度上也是為歷史正劇開了一個先河,這段故事雖然不合史實,但是沒有辦法說這個故事就沒發生過,雖然可以通過邏輯推導出來並無此事。

因此我認為這段是加分的,也是值得借鑑的,但前提是史書中沒有相關記載,且兩個人的時間線能對的上。的確是在孝文王在位時,趙姬和嬴政母子回歸鹹陽。

嬴政與成蟜奪嫡成蟜並非韓女所出,和公子政一母所出,也是嫡子,因為這個原因,他才有資格去奪嫡。而如果按照劇中描述,是韓女所出,那就並非王后趙氏所出,根本沒有資格染指太子之位,先天就比嬴政低了一頭。

華陽夫人如果要扶成蟜即位太子,那首先要把趙氏幹掉,讓韓女成為王后,否則都是一紙空談,或者直接殺掉嬴政(這個做法本質上就是不切實際的)。雖然的確在最新一集中,華陽夫人試圖毒殺嬴政。

《東周列國志》前期的劇本更像是以《東周列國志》為藍本再創作的劇本,比如樊於期是呂不韋的人。

細節謬誤

攻城用弩車第一,弩車在戰國時期,的確出現過,但那是公輸般(魯班)說的在車上架弩,發展的沒有後世那麼好。

第二,弩車只有在野戰或者守城中才會用,攻城根本不會用弩車。

第三,攻堅戰只有射小的塢堡才會使用。

而在電視劇中,秦軍攻打邯鄲卻使用了弩車,這又不是小的塢堡,真把弩車當回回炮用了?

公子傒在子楚冠禮上的髮型按照禮法,男子成年既加冠,20歲之後就要戴帽子了。在中國,成年男性出門戴帽子和現在我們帶手機是一個道理。公子傒可能是有點隨心所欲,但是在你親爹的嫡子的加冠禮上,這個髮型出現,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公子傒是長子,他一定加冠了,而且在這麼嚴肅的場合,哪怕你是看呂不韋和子楚不爽,你不戴冠那是看不起安國君啊。這不是給太子爺上眼藥嗎?這種行為已經不是不合史實了,這完全是不長腦子的行為。

尤其是還扎了一個總角的髮型,這真就是自暴自棄?

子楚威脅平原君秦國攻打西周君和六國聯軍,昭襄王讓安國君去前線督戰,安國君以身體不適為由,派了子楚(莊襄王)去前線。

平原君用趙姬和嬴政的性命作為談判的籌碼,迫使子楚接受六國聯軍的要求。

首先,在歷史上並沒有這個記載。

其次,談判這種事,秦國是優勢方,趙姬和嬴政的性命可以說是最後的底牌,直接明牌等於認輸。

再次,平原君趙勝也是赫赫有名的四公子,以婦孺性命幫西周君獲取利益,臉面不要了嗎?

而更搞笑的是,子楚反過來這樣威脅趙勝。

眾所周知,秦國,贏姓,趙氏。

這難道就是失傳已久的江湖絕學「極限一換一」?

秦國的祖先是上古時期的猛將惡來。

趙國的祖先是上古時期的猛將惡來的弟弟。

莊襄王和平原君的棺材板都壓不住了啊!

編劇玩梗

長信侯嫪毐,中國面首第一人,在開篇就出現了,但他的職業,嗯......編劇我覺得在開車。

能當御者,的確是有本事的人。下面是歷史上對嫪毐的記載。

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啗太后。太后聞,果欲私得之。呂不韋乃進嫪毐,詐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韋又陰謂太后曰:「可事詐腐,則得給事中。」

我就不翻譯了。

總體來說,《大秦賦》是一部製作精良的歷史劇作,大節不虧,小節不保,但無傷大雅。演員演技在線,編劇和歷史顧問有點瑕疵。

相關焦點

  • 電視劇大秦賦與真實歷史差距大嗎?
    如果說史實,《大秦賦》甩掉《大秦帝國》原著小說十條街!還不止。當然,《大秦賦》並不是什麼十全十美的作品,裡面硬傷也不少。但問題是,這要看跟誰比?至少我看來,《大秦賦》在歷史符合度上,已經超過大多數國內歷史劇了。雖然還有些尷尬的細節,比如「龐煖自殺」這種雷人情節,但大多數情節還是能看下去的。這部戲最讓我佩服的,其實就一個角色,那就是昌平君羋啟。
  • 歷經改名風波後,《大秦賦》我看了四集,細節硬傷,令我心情複雜
    另一種說法是「大秦帝國」中「帝國」兩個字惹怒了一些官老爺,中國的電視臺裡不允許這麼牛X的詞出現,所以被迫改名了。可是改名也就罷了,偏偏改成了《大秦賦》這麼難聽的名字。使用賦這種文體的第一人是西漢的司馬遷,在講述秦王朝用這麼個名字不大貼切。
  • 《大秦賦》嫪毐選角失敗,柔媚有餘、剛猛不足,史實特徵遭顛覆
    #正在央視8套熱播的歷史正劇《大秦賦》,即將迎來大王加冠的「歷史性」時刻,這標誌著始皇嬴政真正君臨天下,也預示著屬於他的大秦時代真正開啟。在歷史上,千古一帝嬴政,由幕後走向臺前,最關鍵的兩大事件,便是罷免呂不韋相權,以及誅殺與趙姬緋聞香豔、最終懼禍謀反的嫪毐。而這兩大反派人物,呂不韋陰險狡詐、蠅營狗苟;嫪毐則是醜態百出、邪惡至極!對於《大秦賦》來說,選好呂不韋、嫪毐兩個角色,演好、演活這兩個人物,則是凸顯嬴政城府、心智、手腕日趨成熟的關鍵。
  • 《大秦賦》央視開播,豆瓣8.3,網友:這是流量演不了的歷史大劇
    《大秦賦》是《大秦帝國》系列的終結篇,此前2009年的《大秦帝國之裂變》、2013年的《大秦帝國之縱橫》、2017年的《大秦帝國之崛起》,都是有口皆碑的佳作。而《大秦賦》由《大秦帝國之縱橫》的編劇李夢執筆,聯合執導《大秦帝國之裂變》的延藝執掌導筒。演員陣容也不可小覷。
  • 大秦賦評分從8.9暴跌至6.5,被嘲不如看甄嬛傳,究竟是誰的鍋?
    好不容易保持了三季的超高水準,打破續集必爛片的魔咒,沒想到在收官之作遭遇了滑鐵盧。6.5分的《大秦賦》真的爛嗎?其實不盡然。《大秦賦》的演員陣容,絕對屬於頂配。戰爭場面,布局清晰,每個版塊的士兵分工明確,和其他靠人海拼湊戰爭畫面的歷史劇大不相同。《大秦賦》在製作方面的用心,值得業內學習,也是歷史劇裡不可多得的清流。可怎麼口碑就翻車了呢?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 電視劇《清平樂》與《大秦賦》史實相符程度比較
    反觀《大秦賦》,自播出以來,豆瓣評分跌幅呈直線下降趨勢,不僅得不到觀眾的認可,專家學者也紛紛表示不喜歡,可謂「黑白兩道」都容不得。大秦賦劇照那麼《大秦賦》究竟為什麼如此失敗呢?因為《大秦賦》大量篡改歷史,完全偏離了「歷史正劇」的定位。
  • 《大秦賦》評分下降,嬴政年齡太大,與史實不符
    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第三部,有了前兩部的珠玉在前,又有各位演技大咖的傾情加盟,剛開播就獲得了豆瓣評分8.9的開門紅高。但所謂期望越大,失望就會越大。播著播著,《大秦賦》評分漸漸下滑,從開局的8.9分到現在的8.3分,從這部劇的各方面情況來說,《大秦賦》註定要降低之前兩部的口碑。
  • 《大秦賦》:秦風再起 東出天下
    資料圖片記者 張家禎「把一段歷史用當代人可以接受的敘事方式呈現出來,同時兼顧真實性和嚴肅性,本身就是個功夫活,這樣的歷史劇是良心劇,要支持……」「看過《大秦賦》的前幾集,這部電視劇果然不負眾望,拍得很好,每一集的信息量都很大,看劇也不敢快進,生怕錯過關鍵性的情節……」作為2020年央視年底大戲,電視劇《大秦賦》於12月1日登陸央視8套黃金檔熱播後
  • 另類正劇《大秦賦》是如何做到十一年出4部的
    歷史細節還原的一絲不苟但劇情明顯缺火候豆瓣開分8.9,是2016年以來國產古裝大劇的最高分,證明這部劇確實不簡單。第一集開場,一上來就是粗獷大氣的戰場戲份,非常能吸引中青年受眾。最主要的問題是,嬴政是貫穿全劇的核心人物,這種選角安排上的硬傷讓很多的核心劇情顯得不合常理。張魯一飾演的贏政剛即位時13歲,這麼成熟高大的模樣會被太后宦官把持朝政?看著這扮相,是真的很難把他與趙王口中「贏政小兒,也能為王」的輕蔑口氣聯繫起來。
  • ...賦的是什麼|大秦賦|秦國|大秦帝國之崛起|戰國|大秦|歷史劇
    《大秦賦》賦的是什麼《工人日報》(2020-12-20 04版) 劉兵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
  • 評分高達8.9的《大秦賦》,竟然在這些細節上處理的不到位
    終於在一陣亂戰的電視劇比拼中殺出來一部歷史正劇《大秦賦》,那麼《大秦賦》到底如何呢?首先啊,《大秦賦》原來的名字叫是叫做《大秦帝國之天下》,說起這個名字可能有些觀眾 就有些印象了。因為「大秦帝國」這個系列已經陪伴觀眾走過了10年時間,前三部分別叫做《大秦帝國或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以及《大秦帝國之崛起》。
  • 《大秦賦》服化道神還原,細節決定成敗,火不是沒道理的!
    其實自從《大秦賦》播出了之後,不僅是演員的演技不錯,就連劇中的服化道都神還原了,對於這一個細節,也同樣是引起了不少觀眾們的關注。對於任何一部作品來說,觀眾都希望能夠跟原著裡面的一樣,都不希望魔改,而看到《大秦賦》裡面的服道化,這讓人看起來簡直是神還原,跟歷史上的人物造型十分的相似。
  • 星空下丨雖不及前三部但《大秦賦》依舊是一部好劇
    目前正在央視八套熱播的78集《大秦賦》是「大秦帝國」系列收官之作。這一次《大秦賦》拆分為《大秦賦之東出》(40集)、《大秦賦之天下》(38集)兩部分播出,主要講述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等人輔佐下,橫掃六國,統一天下的故事。
  • 大秦賦:東出馬踏六國,歸來鼎定天下,六世秦王的勵志故事
    一曲大秦賦,一部老秦人熱血奮鬥故事的終章。東出馬踏六國,歸來鼎定天下。嗚呼,央視八套的寶壓對了,大秦賦火的一塌糊塗,七嘴八舌中,如果你還不知道「奮六世之餘烈」,至少知道大秦帝國的系列。大秦帝國系列之天下,儘管臨時改名《大秦賦》,但依舊無法阻擋觀眾朋友們的喜愛,一經播出,引來關注無數,朋友圈的熱議更是一浪高過一浪,估計又會引發一場國史正劇新熱潮。現在,我來為大家介紹大秦帝國系列內容概要:2009年,《大秦帝國之裂變》橫空出世。
  • 作為大秦系列的終結篇,高口碑《大秦賦》為何一路翻車,原來如此
    直到後來的《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口碑也都還相當不錯,萬萬沒想到,《大秦帝國之天下》即《大秦賦》一出,失天下呀!大秦賦劇照然後高口碑的《大秦賦》,卻連連遭到質疑?演員方面最被詬病:趙姬是個傻白甜?嬴政是個老男人?劇情方面:被質疑為十餘級的嫪毐成長記?
  • 歷史劇《大秦賦》播出:力爭還原曠古秦風
    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近日在央視八套和騰訊視頻播出。記者從該劇主創團隊處了解到,作為大秦系列影視作品的收官之作,該劇延續了前三部作品的史詩正劇風格定位,呈現了秦始皇嬴政從出生到建立大一統國家、共40餘年的戰國風雲。
  • 《大秦賦》高開低走,40歲張魯一不是最拉垮的,這幾處細節才是硬傷
    最近,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主演的歷史正劇《大秦賦》熱播。作為「大秦系列」的收官之作,《大秦賦》延續了前三部的正劇風格,憑藉優良的製作和精良的服化道,豆瓣開分高達8.9分,成為近年來少有的高分歷史劇。
  • 大秦賦很差勁嗎?被吐槽有些冤枉,體現王翦爺的細節就很歷史
    究其原因很多人認為這部劇情過於拖沓,尤其是在描述趙姬和嫪毐的時候,大有《嫪毐傳奇》的意思,而歷史迷們真正想看的是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並且張魯一的嬴政確實過於陰鬱,似乎少了一些王者之氣,而且這部劇的統一六國只有最後較少一部分,一些歷史迷完全沒有看過癮就結束了。所以就不得不讓人思索一個問題,大秦賦真的很差勁嗎?
  • 《大秦賦》中甘羅的死法到底對不對?
    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少年天才,甘羅12歲出使趙國便不戰而屈人之兵,為秦國要來了五座城池。 在歷史上,他因此而被秦王封為上卿,同時繼承了祖父甘茂此前在秦國的所有封地。 如此天縱之才,在電視劇《大秦賦》中卻被年少的嬴政一劍刺死!
  • 既不能扣人心弦,亦沒有激蕩人心——評《大秦賦》
    大秦賦看了幾集《大秦賦》,感覺這部被豆瓣眾打了8分多的年度歷史大劇,完全配不上這個分數,好在隨著劇情推進,評分表現出明顯的走低趨勢,證明觀眾們都有同感——既不能扣人心弦,也沒有激蕩人心《大秦賦》這樣的歷史正劇,故事的主線是戰國末年,秦國一統天下的過程,本身已經足夠跌宕起伏,並且有足夠氣勢恢宏的大場面,稍加處理,不難做到激蕩人心。可惜的是,《大秦賦》的劇情設計完全不能給觀眾帶來應有的緊張感和壓迫感,完全是採取平鋪直敘的方式在演繹,反倒有點紀錄片的味道,完全找不到《大明王朝1566》那種步步驚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