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海。
楊振海的遺體被發現時,已面目全非,面部及雙腳遭到野獸啃食,全身多處骨折,頭部與頸部僅剩一絲皮肉相連。彼時,他的家人已找了他整整20天。
1999年12月31日,在山西省芮城縣風陵渡鎮上原村附近的一處山溝裡,六七名村民用擔架抬上一具男屍,後經家屬確認,死者系已失蹤多日的楊振海。他的遺體當天被兩名在山溝裡捉野兔的男孩發現,這起失蹤案也由此變成一起兇殺案,在當地驚起波瀾。
楊振海的女兒楊菊玲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父親生前是一名水利工程師,曾在當地參與設計和建設了中瑤鄉水庫、王遼村引水工程、永濟市尊村引黃工程等民生工程。
楊菊玲說,父親遇害21年來,兇手始終沒有歸案,這樁命案已成了家人的一塊心病,他們在近日向山西省公安廳申請督促破案後,芮城縣公安局已針對該案成立專班。
9月17日,該局一名民警向澎湃新聞表示,目前案件仍在偵辦中。
楊振海曾參與設計建設的尊村引黃工程。 澎湃新聞記者 陳雷柱 圖
抬屍
楊振海死後的幾年裡,他的子女陸續從王坪村搬到鎮上,21年前曾發生在這個小山村裡的那起命案也隨之被村民們淡忘,鮮少有人提及。
1999年12月31日下午,在山西省芮城縣風陵渡鎮上原村的一處山溝裡,兩名少年在捉野兔時無意間發現一具男屍側臥在溝底,二人被嚇得驚慌失措,趕忙跑回家,將事情告訴了家長。很快,村民們陸陸續續趕了過來。
據其中一名捉兔少年的父親焦師傅回憶,事發當日,兒子慌忙跑回家告訴他,在村口的溝底看到一具屍體,他想起那段時間每天都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尋人啟事,懷疑是鄰村走失的楊振海,便決定帶人前去確認,「我去村裡叫人,但沒人願意去,我便一個人下到了溝底」。
焦師傅稱,他按照兒子所說的方向在溝底一路尋找,果然發現了一具男屍,但他沒敢多做停留,立刻趕往王坪村尋找家屬確認,他記得那具屍體腳上沒有穿鞋,腳趾上有野獸啃咬過的痕跡。
發現楊振海遺體的山溝約有百餘米深,村民王師傅回憶稱,事發當天,他們六七個人用了約半個小時才將屍體抬了上來,「我下到半山腰的時候,看體型和衣著就已經基本能確認那就是楊振海,下到溝底後,看到他的樣子我們所有人都嚇了一跳」。
王師傅至今仍對當日發生的事記憶猶新,他告訴澎湃新聞,他看到楊振海的遺體時,對方半邊臉已經沒了,像是被野獸啃咬過,褲子上有一大灘油漬,像是被人故意澆上去的。此外,屍體旁邊的地面有許多腳印,已經被踩平,在距離屍體約30米遠的地方,有人曾在那裡點了兩堆火,旁邊遺落了一個空煙盒和幾個菸頭,「菸頭旁邊有人曾在那裡坐過,地上留有一個屁股印兒」。
楊振海的遺體被發現後,一時間,各種傳言也不脛而走,甚至傳出了他自殺的消息。楊振海的女兒楊菊玲說,當時由於法律意識淡薄,加上受「自殺」傳言影響,他們並沒有第一時間報警,但當他們將父親的遺體抬回家,揭開他身上的白布後發現,老人頭部與頸部幾乎斷開,只剩一絲皮肉相連,傷口平整。此外,楊振海身上還有多處明顯外傷,「他兩隻胳膊上都有因抓握留下的淤青,腹部也有一處淤青是圓頭鍁的形狀」。
遺體上的種種跡象讓楊家人認為楊振海是被他人謀殺,而並非自殺。當晚,他們向公安機關報了警。警方趕到後,在楊家後院對楊振海進行了屍檢。
楊振海的工程師資格證書。
尋人
據上原村一名村民回憶,發現楊振海遇害後不久,警方對附近幾個村莊的村民挨個抽血化驗,也先後抓了幾名嫌疑人,其中包括楊家人提到的蘇某安及他的妻子和兒子。
楊菊玲告訴澎湃新聞,父親楊振海是在1999年12月11日失蹤的,當天下午3時左右,父親吃完午飯後像往常一樣,扛著鋤頭去果園幹活兒,直到天黑也沒有回家,「他平時不管什麼時候出門,天黑前一定會回家,如果要出遠門也一定會提前告訴家人」。
當天晚上,楊振海的大兒子楊忠林在村道上遇到了鄰村村民蘇某安,對方將楊振海的鑰匙交給了楊忠林稱,他在路上遇到了楊振海,老人囑咐幫他把鑰匙送回家,「他說我爸當時心情不好,要去外地散散心,囑託讓我連夜把母親接到我家裡去照顧。」
楊忠林說,蘇某安與他家算是親戚,管楊振海叫姑父,這件事他一開始並沒有放在心上。第二天一早,楊忠林將事情告知弟弟妹妹,一家人開始四處尋找楊振海,但沒有任何消息。楊忠林說,父親失蹤前曾提起同事家孩子會在第二天結婚,他們以為楊振海去參加婚禮,但前去詢問後,對方表示根本沒有見過楊振海。
風陵渡鎮位於陝晉豫三省交匯處,在楊振海失蹤十多天後,家人曾分別前往三地尋找,但一無所獲,無奈之下他們分別在永濟電視臺、靈寶電視臺和風陵渡電視臺刊登了楊振海的尋人啟事,水利工程師楊振海失蹤的事情也因此在附近一帶傳得沸沸揚揚。
但尋人啟事的連續刊登並未幫助楊家人找到楊振海,無奈之下,他們又想到了曾幫楊振海送鑰匙的蘇某安,認為他可能是最後一個見過楊振海的人,於是趕往其家中詢問情況。
楊菊玲記得,那天是她與姐姐兩人一同去的,蘇某安不在家,但在他家裡看到了楊振海的鋤頭。蘇某安的妻子讓二人把楊振海的鋤頭帶回去,「就是我爸出門時扛的那把,但由於兩家人是親戚,我們當時也並沒有多想」。
楊菊玲稱,就在發現父親遺體的前幾天,她與姐姐又去鄰村尋找蘇某安,「那時天已經黑了,他一個人蹲在門口抽菸,我們問他知不知道我父親去了哪裡,他讓我們去東邊的窯裡看看」。
得到消息後,姐妹倆連夜召集了家人趕往上原村東頭一處山溝裡的窯洞查看。楊菊玲的姐夫告訴澎湃新聞,他們一眾人趕到窯洞後,只在窯洞裡發現了一些蒿苗鋪在地上,未見其他異常,「這個窯洞在山溝的半坡上,後來老人遺體找到後我們才知道,他當時就在我們腳下的溝底」。
但該說法尚未得到蘇某安本人或警方的證實,而事實上,之後蘇某安等人被警方帶走調查,均因證據不足被釋放。
發現楊振海遺體的山溝深約百米。
「受害者」
找到楊振海遺體的山溝距離蘇某安家的直線距離不足500米,附近的村民稱,案發時附近的很多宅子還沒有建起來,蘇某安家當時就在村口,距離現場最近。
上述村民稱,這起案件曾引起不少村民恐慌,大家晚上都不敢出門,這種恐慌最終隨著幾名嫌疑人陸續被抓而逐漸平息,「被抓的人裡有蘇某安家三口人,但他們之後又被放了回來」。
楊菊玲說,他們曾以為殺害父親的真兇很快就能被警方揪出來,但經過半年的調查後,蘇某安及其他幾名嫌疑人均因證據不足被釋放,案件偵破工作在之後也陷入僵局,至今沒有破案。
時隔21年後,再次提及楊振海遇害一案時,蘇某安的家人表示,他們才是「受害者」,並稱蘇某安只是倒黴,在路上遇到了楊振海幫忙送了一趟鑰匙,「就攤上了倒黴事」。
蘇某安的女兒稱,當年父母及哥哥因楊振海遇害被抓時,她還在上學,也因此半年見不到家人,受盡苦頭。她說,自己對案情並不清楚,並代表父母拒絕接受採訪。
楊菊玲說,父親楊振海1935年出生,從太原水利工程學院畢業後,在太原水利廳工作。1960年為支援農村水利工作,他從太原回到了家鄉,在人民公社主管水利,曾參與設計和建設了中瑤水庫、王遼村引水工程及永濟市尊村引黃工程,其中尊村引黃工程項目一直沿用至今,幫助當地人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
「那個年代全國都缺技術型人才,因此即便是退休後,我父親仍然受村民尊敬,沒想竟然會慘死。」楊菊玲說,父親遇害一事一直像一塊石頭壓在家人心裡,而找到真兇則成為一家人最大的心願,「因為案子一直沒有偵破,我們無法調閱偵查卷,掌握的信息也非常有限」。
楊菊玲說,多年來,她與家人曾反覆盤點過案件的現有證據和疑點,發現楊振海遺體的山溝可能不是第一現場;她懷疑,兇手曾試圖燒掉屍體,甚至已經在屍體上澆了油,但不知什麼原因沒有實施;兇手曾在楊振海遺體附近擺放一個農藥瓶,試圖轉移家屬和警方視線,「但到底是誰幹的,甚至是幾個人幹的,第一現場又在哪裡?這些年我們始終想不到一個確切的答案」。
不過,這一切的疑問都只能等警方破案時才能解開,由於案件還在偵查中,楊振海的屍檢報告以及案情的進展,警方都尚未向家屬透露。
今年8月,楊振海的家人向山西省公安廳發去一份《關於21年前命案督促偵破的申請》,講述了基本案情,請求加大偵破力度。山西省公安廳在8月24日回復稱,收到申請書後芮城縣公安局立即成立專班,查找案件卷宗,後續案件有進展會儘快聯繫家屬。
9月17日,芮城縣公安局一名民警就此案回應澎湃新聞稱,該案目前還在偵辦中,具體情況不便透露。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