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遭遇性侵害的事件,正在越來越頻繁地發生。但新聞爆出來,不過24h熱度又退去,很難出現持續關注,更不用說令人滿意的處置結果。
最近因某些原因重看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覺得還是應該寫一寫我感受到的心碎。對於性暴力這件事的認知,我覺得所有人都能從中得到強烈的共情,特別是女孩子。
裡面的老師叫做李國華,他的套路很簡單,以補習為名把小女孩房思琪騙到他的公寓,再強上。
書裡是這麼寫的:
我下樓拿作文給李老師改。他(脫下褲子)掏出來,我被逼到貼在牆上。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
房思琪在書裡說:
「為什麼是我不會?為什麼不是我不要?為什麼不是你不可以?直到現在,我才知道這整起事件可以化約成這第一幕: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
我們該如何責怪小孩不懂得拒絕,不懂得保護自己呢?李國華五十歲,閱歷無數。女孩子才十三歲,剛剛開始對社會睜開眼。她們什麼都不懂。面對「被強暴後」的自己,她們甚至只能說服自己愛上施暴者,因為老師在事後是這麼說的:
這是老師愛你的方式。你喜歡老師,老師喜歡你,我們沒有做不對的事情。這是兩個互相喜歡的人能做的最極致的事情,你不可以生我的氣。
她們只能想,既然老師是愛自己的,那麼這件事就一定是美好的。她們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填補內心的傷害。
看到這裡的時候真的覺得好慘烈。
其實性暴力對人的影響絕不止是那一瞬間的身體痛苦,而是長時間的來自心理上的壓力和應激後反應。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是「社會性」的,或應該這麼說,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獨立完成的,而是由整個社會協助施暴者完成。
比如,13歲的小女孩面對長輩不懂拒絕,對防衛性侵害缺乏敏感度,而同時又根深蒂固地有一種對性的汙穢、罪惡的認識。引用書裡的話說,
「李國華發現社會對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強暴一個女生,全世界都覺得是她自己的錯,連她都覺得是自己的錯。罪惡感又會把她趕回他身邊。」
再比如,嚴重缺失的家庭支持。房思琪在事情發生後,曾經試圖在家長身上進行求助,但這些信號都被忽視了。
比如書裡有這麼一段:
思琪在家一面整理行李,一面用一種天真的口吻對媽媽說:「聽說學校有個同學跟老師在一起。」「誰?」「不認識。」媽媽接著說:「這麼小年紀就這麼騷。」思琪不說話了。她一瞬間決定從此一輩子不說話了」
就這麼一句話,堵住了思琪想要展開討論的可能。因為她知道,自己一定已經成了媽媽心裡勾引老師的「這麼騷」的人,絕不可能得到幫助和理解了。
還有這麼一段:在飯桌上,思琪用麵包塗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麼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
房思琪的痛苦從此只能深埋心底,再沒有向外界求助的可能。相同的性侵持續了很長時間,而出於罪惡感、羞恥感的折磨,房思琪患上了嚴重的憂鬱症,耽誤了學業,損害了身體。在終於通過寫作作為發洩的出口,出版了這本書之後,2017年,她最終還是逃不過這個夢魘般的經歷,選擇了自殺,年僅26歲。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因為真實而讓人過於心痛。
我們太缺乏對性暴力的正確認知了。要求完美受害者,認為是女性穿太少的錯,覺得性侵害不過就是那一瞬間身體的疼痛,覺得性暴力後的女孩就髒了……哪一條不是深入人心的認知?但都是錯的啊。
性教育在當今的社會,一方面是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它就像是房間裡的大象,所有關心新聞的人都知道,一直有孩子在某個角落遭受侵害,但沒多少人真的嚴肅地去做什麼。因為我們中國人從來都不習慣公開談論性話題。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個非常難的事情。沒有成體系的知識和工具做支持,沒有相應的社會政策和關懷的環境,父母本身可能也缺乏相應的溝通技巧和知識儲備。要開口,很難。
再遠一點,其實所謂的性教育,更廣泛地來說還是愛的教育。孩子缺乏對愛的正確認識,就會如同房思琪會被老師說「我是愛你的」這種話術所輕易控制。孩子稍微大一點,在面對近兩年頻繁曝出的PUA、情感虐待、家暴等等問題時,可能也無法作出正確的判斷。
最近看新聞介紹殺豬盤,說大學畢業、受過高等教育的男女在相親網上碰到鍾意的對象,結果就被對方的花言巧語所欺騙,甚至把辛苦存下的積蓄全部打給了對方。這就是很明顯的被PUA吧。其實說起來,能夠輕易的被PUA話術所控制,都和少年時期有沒有建立正確的身體權利、性別平等、人際關係、健康、尊嚴等方方面面的教育有關係。
可是這些學校不教,家長不管。我們每個人是否能夠身心健康地順利長大,真的都是件充滿了運氣的事情。所以很多人,在早年間度過了不安全感、缺愛、甚至遭遇性暴力這種意外傷害之後,都只能靠自己慢慢走出陰影,而這是一件太難太難的事情。
房思琪的事情一定還在發生著,這一刻,我想你也聽到了遠方的哭聲。
插圖來自相關電影《嘉年華》《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