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今日赴美「應試」 兩岸南海問題都需表態

2021-01-20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雲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9日赴美訪問,展開為期12天的「點亮臺灣·民主夥伴之旅」,這是她繼2011年後再次訪美。蔡英文在即將開啟「大選」之前「參拜」,顯然不只是單純的政治拜訪那麼簡單。島內有分析認為,兩岸政策論述能否讓美國放心,直接影響到她的選情。

雙英先後拼訪美

民進黨公布的行程顯示,蔡英文5月29日出發,首站抵達洛杉磯,與臺僑的晚宴將有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艾斯出席;5月31日轉往芝加哥,6月1日飛抵華盛頓,這也是她此行的重點,將拜會美方行政部門、國會和智庫,具體安排被民進黨嚴格保密;6月3日將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公開演說,由前美國國務院主管東亞暨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與亞洲資深研究員葛來儀主持;6月4日與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會面,次日轉往紐約,隨後赴休斯敦和舊金山,參訪思科系統公司和臉譜總部,預計6月9日深夜抵臺。

臺灣《聯合報》稱,蔡英文此行連赴美國六大城市,交通工具包括飛機、渡輪及火車,被稱為「臺版鋼鐵人行程」。《聯合晚報》28日還透露,蔡英文29日晚間前往桃園機場搭機時,將有統派團體替她「送機」,此舉令桃園市警方和機場航警高度戒備,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衝突意外。此外,繼蔡英文之後,馬英九預定7月出訪中美洲「友邦」並過境美國波士頓,屆時將重返母校哈佛大學並發表演說,此行也被一些臺媒看做馬的「畢業旅行」。據悉,馬英九自2008年上任以來已出訪10次,不僅追平陳水扁的紀錄,還訪遍所有「邦交國」。《中國時報》稱,適逢「總統大選」的敏感時刻,馬英九緊接蔡英文之後訪美,被賦予諸多聯想,「雙英輪流拼訪美,且是朝野領導人一前一後,頗為罕見」。

英美同步施壓

針對蔡英文「維持現狀」論調,大陸國臺辦27日強調,民進黨所指的「兩岸現狀」是什麼,需要做出明確回答,「1949年以來,海峽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旺報》28日解讀稱,目前在兩岸關係論述上,民進黨的盤算是「單線作戰」,先說服美國,再由美國去說服大陸;不過從國臺辦的響應看,大陸方面是兩線作戰:一是施壓蔡英文,要她明確表述「兩岸現狀」;二是提出大陸的「現狀說」,要美國認清大陸的底線,表明「不管蔡英文此行是否能與美方就維持現狀說達成共識,大陸方面都不會調整其在兩岸政策上的立場」。文章還猜測,蔡英文會對美國說清她的兩岸論述,但不會對大陸和臺灣人民說清楚講明白,因為模糊的兩岸政策對她最有利。

美英對蔡英文此行的態度,也引發島內媒體的高度興趣。據《中國時報》28日報導,美國國務院宣布,國務院主管經濟與商務的助理國務卿裡夫金將於5月31日至6月3日訪問臺灣,拜會當局官員與民間部門代表,討論如何進一步深化美臺蓬勃的經濟夥伴關係。裡夫金也是繼前助理國務卿費爾南德斯2012年到訪後來臺的最高層級官員。27日,英國在臺代表機構「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宣布即日起更名為「英國在臺辦事處」。政治大學學者甘逸驊表示,英方此舉具有很深的戰略意涵,代表對馬當局兩岸及「外交」政策的肯定。

《聯合報》28日分析稱,在蔡英文即將赴美「應試」前夕,英美同時對臺灣做出聲援動作,且背後均指向一個重要事實:肯定臺灣這些年來維繫東亞區域和平的努力,勢必對蔡英文形成壓力。文章說,民眾或許可以接受蔡英文的「模糊策略」,但務實精算的英美等國會接受因此所帶來的臺海、東亞的不可測風險嗎,「屆時是否會有另一波『超越點到為止』的外交動作,這恐怕也是已視總統寶座為囊中物的民進黨必須細細思量的重要變量」。

南海問題成高爆彈

參加國民黨「總統」初選的「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嘲諷蔡英文說,就是無法讓美國信任,才會每次選前都「趕考」對美方說明;而美國為何不信任民進黨,因為他們認為蔡英文是「麻煩製造者」。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趙建民說,看現在的態勢,蔡英文離當選不遠了,但臺灣社會卻瀰漫一股不安情緒,擔心兩岸現行模式將來可能改變,「要當總統的蔡英文,必須找出讓大家安心的方法」。

《中國時報》評論認為,蔡英文此次訪美不應輕率對南海問題表態,否則不但將引發臺灣內部新的「統獨爭議」,更會讓北京對民進黨敵意快速上升,對她的選情絕對是負面高爆彈。美麗島電子報28日稱,蔡英文訪美的關鍵在於其兩岸政策論述是否被美國所認可,很顯然她要順利過關並非易事:一來她沒有辦法繼續照搬2012年的「模糊策略」來應付美國的質疑與顧慮;二來關於維持兩岸現狀的具體路徑恐怕也是美國人最為關心之處。事實上,蔡英文很難講清楚說明白,還是只能以模糊了事的策略來應對,「對於蔡英文訪美,其兩岸論述大體上早已定調,並不會因為訪美而有多少實質的調整與改變。進一步來講,蔡之訪美,與其說是與美國溝通,還不如說是做一場選舉的政治秀罷了」。

相關焦點

  • 蔡和馬都錯過一件事? 港媒:處理兩岸關係黃金時間 蔡英文顯然錯過...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年終之際,脫口說出「不相信大陸會對臺灣動武」的表態,讓島內一驚。香港中評社3日發表評論稱,蔡英文如此對兩岸關係進行表態,意味著她要轉向愈來愈困難。蔡英文已錯過了在黨內處理兩岸問題的黃金時間。
  • 兩岸關係不是美國能左右的,更不會因臺獨分子的收斂而改變
    對於美國的這一錯誤行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發出警告稱,中方堅決反對美艦向臺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將繼續時刻保持高度警惕,隨時應對一切威脅,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無論是島內的分裂勢力,還是任何域外勢力,誰也別指望能夠將臺灣從中國的版圖中分裂出去。假如島內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進行勾結,挑戰中國大陸兩岸政策的底線,解放軍必將予以反擊。
  • 蔡英文「考慮反制」香港國安法,美國跟著起鬨,兩岸關係再添變數
    而民進黨當局如「熱鍋上的螞蟻」般反應激烈,並對此細則妄加指責,蔡英文更是表態稱如果香港國安法對臺灣造成傷害或有不合理的現象時,「我們會考慮反制措施」,真可謂是大言不慚!資料圖: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中國時報》發表社論稱,蔡英文連任後不到半年,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即使美國等西方國家集體阻撓並予以制裁,都無法撼動香港「二次回歸」的既成事實。報導還稱,「民進黨自毀臺港關係」,不斷借香港問題進行政治鼓譟,如今臺港關係生變,「臺灣等於自己放棄了與大陸維持往來的中介,很難想像接下來臺灣能想出怎樣的辦法,為兩岸關係的恢復找到可行的出路」。
  • 兩岸險狀七特色?蘇起警告蔡英文停止「兩國論」:大陸不會忍太久
    包括大陸政局安定、美國政局動蕩;兩岸互信降為零,中美互信也跌到近年最低;兩岸溝通完全中斷,中美溝通氣若遊絲;川普與蔡英文都高度自信,排斥內部「鴿派」主張;大陸及臺灣民意敵對,內部沒有節制力量;美國已無力及時救援臺灣,只能等臺灣變天后才考慮是否翻轉「既成事實」;臺灣「大選」結束、美國大選尚未落幕。
  • 央視熱評:蔡英文520老調重彈,兩岸難題何時才能有解
    5月20日上午,蔡英文在臺北就任新一屆臺灣地區領導人並發表講話。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就其講話中有關兩岸關係內容應詢時表示:當前,兩岸關係形勢複雜嚴峻。「臺獨」是逆流,是絕路。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
  • 改善兩岸關係需要的是誠意,而這恰恰是蔡英文最缺的
    作者:滕飛審稿:淺夢2021年到來之際,蔡英文在元旦這一天發表公開致辭,如果是不了解蔡英文為人和行事風格的人,很可能在聽了蔡英文的這番表態後,會誤以為她態度誠懇,是真心想要改善與發展兩岸關係。但從近些年來蔡英文對待兩岸發展的態度來看,蔡英文這番看似誠懇的發言,不過就是在作秀而已,因為她打心底裡就沒有改善與發展兩岸關係的意願。而且,改善兩岸關係需要的是真正的誠意,可蔡英文缺的恰恰就是誠意。為什麼說蔡英文缺少誠意,那是因為她明知道兩岸關係癥結所在,卻故意假裝看不見。一直以來,發展兩岸關係最基本是要承認和接受「九二共識」,也就是要承認「兩岸一中」的核心內涵。
  • 留給蔡英文時間不多了?11日,兩岸傳出重大喜訊,解放軍已經出手
    今年8月28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宣布將於明年元旦開放美豬美牛進口,此事一出,立馬引發島內民怨沸騰。就在上個月,還有數以萬計的島內民眾因此事上街遊行,以示不滿,而在本月,拜登的一句話更是讓臺灣民眾徹底對民進黨失望了。據臺媒此前報導,11月22日下午一點左右,臺灣例行「秋鬥」遊行在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登場。
  • 蔡英文和美國「駐臺代表」共赴金門,大陸學者:就像黑幫老大罩著小弟
    昨天是八二三戰役62周年,「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首次赴金門出席追思活動,正值美陸臺情勢變動時刻,AIT此舉引發關注。大陸學者表示,AIT為「姿態性」參與相關活動,但AIT性質為民間機構,非美國官方正式代表,「不至於象徵美臺聯手跟大陸搞戰爭」,若兩岸發生衝突,美國是否介入,還是有很多問號。
  • 馬英九接連猛批蔡英文!
    日前,各地海事局分別發布航行警告,在渤海、黃海、南海均有軍事活動,為確保安全,任何船隻在規定時間內不得進入相關海域。除此,解放軍東部戰區官方微博21日消息,近日,東部戰區海軍某驅逐艦支隊由杭州艦組成的艦艇編隊,赴東海某海域,展開多個實戰化科目訓練,錘練部隊打贏能力。
  • 蔡英文強調「臺灣不選邊站」,美媒的報導卻狠狠打臉
    據臺媒報導,在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以及解放軍軍機巡航臺海空域常態化的背景下,蔡英文10月31日上午召開了一場臺灣安全高層會議,會上的相關表態引發各界關注。臺灣「聯合新聞網」等多家臺媒報導,這場會議針對「對岸軍事威脅與區域安全」、「持續深化臺美關係」、「穩定兩岸關係」、「島內政經穩定及安全」、「未來經濟發展」等五個面向進行了討論。
  • 臺媒批蔡英文「親美」:想佔便宜「沒門」
    臺媒批蔡英文"親美":窘境如被踩螞蟻想佔便宜"沒門"  參考消息網7月14日報導臺灣中時電子報7月14日發表文章稱,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全球瀰漫「美國優先」的恐懼,已經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 綠營陳淞山:蔡英文不想弄僵兩岸,會切割激進者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即將在520連任,面對後蔡英文時代,綠營政治評論員陳淞山接受訪問時表示,蔡第二任第一個大問題是經濟,第二大問題是兩岸關係。陳淞山表示,蔡英文第二任首先面對的第一大就是經濟問題,蔡連任的前兩年是經濟危機,因為疫情過後,紓困的預算杯水車薪,疫情過後的問題很麻煩,經濟短時間之內很難復甦。蔡第二任也想要修復兩岸關係,現在兩岸情勢險惡,兩岸關係若無法修補,對於臺灣造成的社會動蕩以及經濟上的負面衝擊,對於臺灣來說是非常不利。
  • 解放軍密集出動後,蔡英文表態了,以退為進行不通
    自蔡英文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民進黨當局為了推動「臺獨」, 在兩岸關係上動作頻頻。一方面,民進黨當局不斷推動「去中國化」,在島內製造「綠色恐怖」,妄圖阻止兩岸之間的正常交流;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又和美國政客沆瀣一氣,甘願充當美國遏制大陸的棋子。針對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的行動,解放軍近期作出了有力回應。
  • 蔡英文認慫了?
    有網友說,蔡英文慫了。從一些外媒報導看,她的講話也的確造成了混淆視聽的效果。實際真是如此嗎?1在昨天的「雙十講話」中,蔡省長談及臺灣抗疫、經濟策略、區域合作等多項內容,但毫無疑問,有關兩岸問題的表態最受關注。
  • 大陸連續8天亮劍,島內嗅到危險信號,緊要關頭,蔡英文火速表態
    眾所周知,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兩岸和平統一也是大多數中國人的願望。然而在蔡英文等「臺獨」分子、部分美國政客的挑釁下,兩岸關係遭到嚴重破壞。近段時間以來,臺海局勢也變得愈發緊張。為此,解放軍曾多次亮劍臺海,以此震懾「臺獨」分子,近幾個月來,解放軍軍機巡航臺灣空域已成常態。
  • 拜登作出重要表態,蔡英文夢想破碎
    事實上,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之所以提倡美豬開放政策,以及一再遭到被島內民眾聲討的軍購問題上執意妄為,罔顧民眾福祉,為的就是爭取籤署所謂「臺美經貿協定」,而就在最近,拜登在接受訪問時發表的言論卻讓民進黨當局迎來一記當頭棒喝。
  • 兩岸警鐘長鳴!資深臺媒戳穿蔡英文陰謀
    編輯:初陽兩岸能夠統一,這是多少人都日盼夜盼的事情啊。很多臺灣同胞,一直都是期盼著能夠早日完成統一的,可是身處如今的臺灣,很多臺灣同胞們已經看到了蔡英文當局那張「醜惡」嘴臉了。對於今年來說,蔡英文當局獲得了「大選」的勝利這是一個十分重磅的消息。雖然說這件事情已經過去這麼久了,但是還有很多的事情似乎也在慢慢的「發酵」。伴隨著蔡英文為代表的民進黨繼續「執政」,如今非常嚴重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兩岸的關係已經深受民進黨的「阻撓」了,同時兩岸警告也再次拉響了。蔡英文當局的很多所謂的「政策」,都在嚴重影響著兩岸的關係。
  • ...處長赴金門追思,蔡當局爆吹「美臺是真朋友」,臺網友:當墊背還...
    原標題:美在臺協會處長赴金門參與追思,蔡英文幕僚爆吹「真朋友」,臺網友嘲諷!【環球網報導】今日(8月23日)是「炮擊金門」戰役62周年,臺「中央社」報導稱,「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今日到金門參加相關追思活動,報導引述臺「國安」幕僚聲稱,AIT首次有處長層級出席,具有一定意義,該人士還宣稱,「美方釋放的信息,仍是美國與臺灣是『真朋友、真進展』」。這一說法,隨即引起島內網友嘲諷,「能當墊背卻沾沾自喜的朋友還真難找啊!」
  • 「喬王」尋根 王金平的「兩岸牌」
    4月28日,美「宙斯盾艦」行經臺海時更是一度打開「船舶自動辨識系統」,被外界視為美方在「中美關係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上」高調示威。 這絕非臺灣之福,但卻為王金平問鼎大位提供了機遇。2019年3月7日,王金平宣布參選。他在致辭中稱,未來四年臺灣不應再陷入「統獨」爭議的死胡同,兩岸的關係是「中華兒女,本是同根生」。
  • 解放軍連日巡臺「打卡」,島內做出罕見舉動,蔡英文緊急表態了
    臺灣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小部分「臺獨」分子和極少數西方政客的幹擾下,臺海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隨著蔡英文成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臺海問題愈加惡化,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公開發表「臺獨」言論,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是不得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