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上了春晚,有的一夜爆紅,有的不溫不火
明星爭上春晚,許多人是想為日後自己影視歌多棲發展打針「催化劑」。不過,就算是春晚常客,試圖達到小瀋陽(微博)上個菜就「一睜眼,紅了」的效果,恐怕真是一種奢望。這不,多少在春晚上費盡全力,演技和長相都不差的演員們,始終徘徊在不溫不火、讓人叫不上名的春晚「二線」幫。 「一夜爆紅」,對他們來說只能是個神話。可玩魔術的劉謙卻體會到了「一夜爆紅」,也體會到了「一夜爆紅」給自己帶來的收益。
臺灣魔術師劉謙在央視2009年春晚近景魔術《魔手神彩》亮出絕活後,一時風光無限。不少網民開始追捧這個年輕人,對他的一切充滿好奇。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名滿天下的魔術師,從沒正式拜師學魔術,而且一直「不務正業」:中學時他好玩電腦,上大學時則報了日語專業,畢業後又愛上了唱歌,繞了十幾年,劉謙最終當上了職業魔術師、星空衛視《魔星高照》的節目主持人。
本期陣眼
劉謙1976年6月25日生於臺灣高雄
7歲時開始對魔術表演產生興趣
日文系畢業後卻開始了魔術生涯
2009年央視春晚表演近景魔術走紅
大衛·科波菲爾為他頒獎
其實在上央視春晚之前,劉謙在國際魔術界已經名聲響噹噹。1998年福爾摩莎魔術大會最佳創意獎、2000年大阪國際魔術公開賽冠軍、2003年世界魔術研討會年度最佳手法獎、2008年日本近距離魔術協會年度最佳魔術師……今年36歲的劉謙,幾乎已囊括國際各大魔術獎項,並活躍於世界各地的魔術舞臺,按他的話說,可能只有北極這種地方沒有去表演過。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魔術界的佼佼者基本靠自學成才,引他入門的人,只是百貨公司一位賣魔術道具的店員。
劉謙出生於臺灣高雄市,是家中的獨子。童年時的他,常常幻想自己能夠像電影裡的超人一樣,擁有不可思議的超能力,或者像機器貓也行,能掏出許許多多神奇的玩具。 7歲那年,劉謙在一家百貨公司的魔術道具櫃檯停下了腳步,店員的一個硬幣小魔術把他迷得不行。此後,他一放學就往這裡跑,店員都被他弄煩了,問「你到底要幹嗎」,他說「我想學」。於是店員開始教劉謙一些小魔術,最後乾脆把他拉到櫃檯裡做活廣告:「看嘛,小孩子都會玩你們也能學會啦。」當時的劉謙還不知道,魔術正在一點點改變他的人生軌跡。
此後劉謙的兩個老師也都不是職業魔術師,例如有一個只是製作魔術節目的電視人,但這些非專業老師卻反倒讓劉謙有了自己發揮、創新的餘地。
12歲那年,劉謙報名參加了臺灣少兒魔術比賽,當時他並沒指望拿獎,因為其他上百位小選手都有很厲害的師父,都擺出很華麗的道具,但他的表演只有幾張紙片。比賽完後,劉謙到後臺準備收拾東西走人,哪裡想到在頒一等獎時,魔術大師大衛·科波菲爾用很不流利的中文喊出了他的名字。
劉謙說這個冠軍對他意義非常大,因為第一次體會到努力做一件事情就會有回報,而且是得到了自己的偶像大衛·科波菲爾的肯定。如果沒有得這個獎,他日後可能不會如此堅持地練魔術。劉謙還笑言,媽媽拿走了他的獎金,「但到現在還沒還」。
畢業求職不順,上街賣藝半年
許多人一定認為,如此喜愛魔術的劉謙,成為職業魔術師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劉謙說這其實是不得已的事。
在老一輩的觀念裡,玩魔術是旁門左道,不是一個正當的行業,還有可能養不活自己。因此劉謙對自己的期待是成為一個「帥氣的上班族」,白天上班,回到家玩玩魔術,高興就表演一下,不高興就不表演。但東吳大學日語系畢業後,劉謙卻在找工作時處處碰壁。他最初想進知名日資企業,結果應試時被刷,然後退而求其次想當個翻譯,又被拒,其間還遇到過詐騙集團。
無奈之下,劉謙跟家裡商量,自己去靠表演魔術掙錢。劉謙的父母一向很開明,比如一直不幹涉他玩魔術,但這時也不禁擔心起來。父母問他有沒有長遠計劃,他說沒有,問他有沒有信心,他也說沒有。
最後商量決定,劉謙用半年時間闖蕩試試。劉謙說:「我真的就因為喜歡,才自己慢慢摸索慢慢練習的。其實我的手很笨,有時候為了練好一個動作,重複幾千遍都不算多。 」
劉謙說,因為自己是高度近視,所以表演的時候一定會戴上那副「哈利·波特」眼鏡,「一旦摘下來,我就成了劉謙,一個平凡的年輕人,一個渴望遠離魔術的人。 」
在這半年賣藝生涯裡,劉謙坦言,每一次上街頭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意外狀況,這種心理壓力甚至足以逼瘋一個傳統的舞臺魔術師。這半年中,謀生之餘,劉謙參加了一些國際賽事,拿到一些獎項,被一些國外的經紀人注意到了。
機遇出現,變身電視主持人
半年後一檔電視節目正好找上門來。這檔魔術節目叫《魔星高照》,劉謙要做的就是走上街頭給普通民眾變魔術。這種魔術叫「近景魔術」或「近身魔術」,魔術師與觀眾之間面對面、肩並肩的表演,突破了舞臺與觀眾的距離,也沒有燈光、道具的掩飾,全靠魔術師手上真功夫。
在這個節目播出的3年中,劉謙給各個階層的人都表演過魔術,無論警察、流氓還是農民,同時要應對各種反應。比如有一次給農民表演,結果被人家潑糞,因為他們打擾了農民耕作。但有時候,他又體驗到其中的樂趣。比如有一次他們拍攝組假裝到一個水果攤買蘋果,結果切開蘋果從裡面變出一張紙條,上書「恭喜你中大獎,索尼17英寸彩電,請跟店家索取」。當時店主就慌了,打電話給水果批發商問怎麼回事。還有一次,他和廣州一位魔術師一起戲弄一個店家,說牙膏可以吃。他們的做法是把牙膏管擠空,灌上巧克力醬,但表演時搭檔的道具拿錯了,裡面仍是牙膏,結果一口全部吞下去。
在這三年裡,劉謙學會了跟不同的人交流,鍛鍊了應對各種狀況的臨場反應能力,同時更知道如何在電視媒體上,將魔術編排得吸引人,更商業化,大眾化。
劉謙一夜成名後,不少人開始對魔術感興趣,並覺得這是一個有意思的行業。但劉謙坦承,這個行業的人要快樂很難。比如說小時候,大家看到汽車跑、看到電視機有圖像,就會覺得很新奇,但是慢慢長大了解一切後,這種樂趣就沒有了。老百姓需要魔術,其實是對奇蹟的渴望。魔術師的工作就是把大家的心情帶回從前,讓觀眾對眼前發生的事充滿新奇感。但最感受不到這種快樂的就是魔術師本人。
劉謙在央視春晚表演的魔術如此成功,觀眾一般認為有兩點,第一就是不再靠兔子、撲克牌這些老把戲,而是用身邊的小物件表演。劉謙說,靠華麗道具、昂貴布景的魔術時代已經慢慢過去。其次,觀眾覺得劉謙很有個人魅力,帥氣、幽默,對此他解釋,以前大家認為魔術師就是要手快,其實除此之外還需要各方面的涵養,「你技術再好,如果大家一看就討厭,根本沒有活下去的空間」。 據《天天快報》報導
劉謙眼中的春晚
春晚結束後,一時間劉謙人氣突升,博客點擊率節節看漲,劉謙在博客裡如此回顧春晚之行:
總算結束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各位臺灣的朋友們知道那是一個什麼東西嗎?讓我來解釋一下吧:
1.每年除夕的四小時特別節目,一年一度的盛事。
2.收視率超過95%(沒錯! 95%所以幾乎全大陸人民都在看)。
3.現場直播,一有差錯,全世界都立刻看見。
4.所有藝人登臺都沒有酬勞。但是大家還是乖乖去。
5.所有Dancer加起來有一千多人。
6.有些表演團體在三個月前就會入住北京每天排練。
7.許多表演者能登上一次春晚舞臺,就被當成一生的榮耀。
8.從一個月前,每隔一天就來一次彩排,總共超過十次。
9.晚會總長4小時,但是安排了6個小時的表演,所以每一次彩排之後,上級領導就會依照心情以及喜好刷掉一些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