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抗疫排頭兵 做企業「好保姆」
長沙市工信局吹響復工復產集結號
全市已復工規模工業企業2558家,復工人數46.9萬人
科學有效的疫情防控之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步恢復產能,生產線上一片繁忙。王志偉 攝
夢潔家紡生產車間,工人戴著口罩正在有序工作。鄒麟 攝
製圖/王斌
李金
春回星城,生機勃勃!穿行在長沙各大園區,可以看到企業廠房內生產如火如荼……科學有效的疫情防控之下,長沙處處充盈著春的氣息。越來越多的企業逐步恢復產能,搶佔廣闊市場。
數據為證:截至3月5日下午4時,全市已復工規模工業企業2558家,復工人數46.9萬人,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98.7%,規上工業企業員工到崗率97.9%。
長沙下「活」了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先手棋,滿盤向好,氣象萬千。這離不開長沙市工信局的積極作為。
戰「疫」期間,長沙市工信局搶佔先機、把握戰機,通過下先手棋、出硬核招 ,打了一場「疫情防控和生產發展兩手抓」的漂亮主動仗。
事實上,1月30日起,長沙市工信局就成立6個工作組分別赴各區縣(市)、各園區指導「四類」企業(保障城市運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相關企業)復工復產。
爾後,長沙市工信局又出臺了《長沙市生產企業開復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方案》《市工信局幫扶督導「四類」工業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方案》,要求復工企業嚴格執行防控方案,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並向復產企業推廣一些好的方法和經驗。
立春來,寒日遠。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在長沙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長沙市工信局上下緊急行動起來。當戰「疫」進行到由春節休假階段轉入節後企業陸續返崗復工階段,長沙市工信局著力解決防疫和復工兩難問題,全面吹響抗疫「衝鋒號」。
聚焦物流
暢通抗疫復工大動脈
2月17日下午4時26分,一輛來自湖北荊門的貨運車隊被滯留在了隨嶽高速服務區的防疫站點,因資質證明等問題,這批供應廣汽菲克的汽車零部件,無法通關運抵長沙。這讓2月19日就準備開工生產的廣汽菲克焦急不已。
物流暢通是供應不斷鏈的關鍵所在。在企業看來,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期,這樣的一份資質證明需要的時間不少。沒想到,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長沙市工信局派駐長沙經開區的工作人員馬上緊急協調相關部門。僅1小時後,一份資質證明就被送到了企業手中。
「我們做好了大量準備工作,就差這一批零件到廠開工了。」廣汽菲克安全保衛科科長韓明表示,廣汽菲克此前在湖北有18家供應商,此次需要通關的貨物年前就已訂貨。疫情暴發後,由於零部件無法到位,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工廠開工時間的推遲,而此次從荊門出發的車隊,是年後第一批從湖北運送來的物資,車隊已經在屬地通過了嚴格的疫情防控安全監測。此次高速通關問題被迅速解決,以後資質也將不再成為車隊通關障礙,這為公司復工復產提供了重要的物資保障。
實際上,這不是長沙市工信局第一次為復工復產企業提供物流護航。
湖南夢潔家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夢潔家紡)也深刻感受到了來自工信部門的暖意。
多生產一個口罩,就能多保護一個市民免受疫情侵擾;多生產一件防護服,就能為醫護人員多備一件「抗疫盔甲」。疫情發生後,湖南夢潔家紡股份有限公司快速轉產,率先完成了首條防疫物資生產線的籌建工作。2月17日,日產800餘件防護服的生產線正式投產;3月中旬,一條日產10萬個口罩的全自動平面口罩生產線也即將上線。
在夢潔家紡復工之初,工信部門就想到了物流問題,為其協調辦理了物流通行證,確保物資順利運達。
助力復工復產,物流是「先行官」。深諳其中道理的長沙市工信局,急企業之所急,憂企業之所憂,總是第一時間協調好相關部門,保障應急物資優先通行,確保運輸防疫物資的運輸通道暢通,確保貨運車輛和貨物運輸貫通到企業、到園區、到工地,堅決打通「最後一公裡」。
嚴格防疫
工人安心復工幹勁足
在長沙光緯金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機械轟鳴,戴著口罩的工人正在將一件件半成品進行打磨拋光。2月21日,公司上工197人,正在加班加點趕製一批訂單。
「感謝政府給我們送來預防中藥合劑,並為新入職員工和外地員工免費做了核酸檢測。」長沙光緯金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周克清告訴筆者,疫情防控期間,長沙市工信局給了公司很大的幫助,防疫工作指導組每天要來幾次,核查該公司的人員情況、消毒情況,還為公司所有外來工人做了核酸檢測,並提供了額溫槍、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
「2019年完成產值7500萬元,今年的目標產值是1億元。」周克清對今年的發展信心滿滿,2月10日開工當天,應到人數213人,實到183人,現在人員復工已經快達到92%,生產線已經全部啟動。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生產企業往往是人員聚集區域,如何確保復工安全?如何讓員工安心上班?長沙市工信局迅速出臺疫情防控方案,要求復工企業嚴格執行,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我們公司是分批次復工,2月9日正式復工。我們按照政府要求,在開工之前把防疫需要的體溫計、消毒液等準備到位,開工之後員工每天進行三次體溫測量,每天發兩次口罩,還要求員工按時服用園區免費派送的預防中藥合劑。」湖南泰川宏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華告訴筆者,2019年該公司產值1.2億元,估計今年能夠達到1.5億元左右。
疫情當前,能不能復工復產的一大關鍵是看防疫物資到不到位、防疫舉措給不給力!
在病毒面前,全國防疫物資緊缺,長沙企業要復工復產,員工要上班,怎麼辦?
長沙遠大住宅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周口罩需求量8000個、長沙微格科技有限公司一周口罩需求量500個、湖南百宜飼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周口罩需求量700個、湖南維勝科技有限公司一周口罩需求量1000個……不少企業向長沙市工信局反映:復工復產急需口罩,卻無穩定採購渠道。
「得知情況後,我們積極向省工信廳尋求支持,盡力解決了企業的需求。」長沙市工信局工作組的工作人員梁豔告訴筆者,目前部分口罩已發送到企業。
協調口罩、錯峰就餐、減少生產線人員密度、要求員工自帶餐具、在企業內設立應急隔離室、向員工發放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宣傳折頁……工信部門力推的一系列舉措的實施,就是為確保疫情防控達標、為穩定生產奠定基礎。
政府大力護航,防疫嚴格,復工放得心,企業幹勁足,大家紛紛表示,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風雨過後見彩虹,寒冬過去是春天,創新積蓄的能量將不斷釋放。
快速融資
為企業注入金融「活水」
「公司上下都忙不贏,特別是公司負責人從春節到現在一直在加班,經常吃住在公司,沒回幾次家。」集貿、工、技於一身的可孚醫療成立於2005年,如今已是國內家用醫療板塊的明星企業,旗下業務包括健康監測、康復輔具、中醫理療、健康器具、醫療護理五大類,涵蓋了家庭醫療所需的所有門類。
疫情來襲,可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接了大量政府防疫抗疫物資的生產訂單。為滿足生產需求,確保物資及時送往抗疫一線,可孚醫療急需大量流動資金向上遊採購貨物和原材料。
長沙市工信局得知後多方協調,積極聯繫金融機構。比如,協調農業銀行雨花支行,開闢「綠色通道」為企業高效授信8000萬元,在1天內完成貸款審批並投放首筆信用貸款3000萬元,從授信到放款僅用2天時間,年化利率3.15%,財政補貼後年化利率約1.6%。同時,協調北京銀行長沙分行,從收集客戶資料,溝通服務方案,加急資料報審,溝通協調總、分行貸款審批,流程壓縮在一日內全部完成,發放信用貸款500萬元。
有了金融「活水」,可孚醫療果斷引進了兩條口罩生產線,第一條口罩生產線於2月7日到貨並已開始生產,目前,兩條口罩生產線合計產能每天20萬個,有效緩解當下口罩的供需矛盾。
產能猛然擴大,電力需增容。長沙市工信局快速協調施工單位日夜趕工,提前三天完成電力增容施工,確保了可孚醫療新增口罩等生產產線順利投產。
經濟是肌理,金融是血脈,企業的復工復產離不開金融助力。
望城區天龍製藥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彥也為長沙市工信局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硬核」舉措點讚:「1200萬元的到期貸款延期審批下來了,為我們解決了大問題。」
此外,晟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湖南蒙達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長沙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湖南百宜飼料科技有限公司等都跟工作組反映了在融資方面的需求。對此,長沙工信部門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幫企業解決資金壓力。
病毒阻擋了人們外出的步伐,長沙工信部門通過高效協調金融服務,為醫療物資的供應開闢出「綠色通道」。讓銀行在特殊時期快速滿足企業的差異化融資需求,以實實在在的舉動向防疫一線企業提供了實質性幫助,為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了金融力量。
多措並舉
為企業復工招兵買馬
「2月10日復工生產後,我們馬力全開,準備擴產,正在大面積招人!」近日,湖南中鋰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鋰新材)的生產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總經理彭偉雄告訴筆者,現在產線滿負荷生產,產能已達到100%,產量為去年同期的102%。
位於長沙市寧鄉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內的中鋰科技,專業從事鋰離子電池溼法隔膜及塗覆隔膜研發、生產和銷售。
快速運轉的機器、熟練操作的工人、源源不斷的卷膜……中鋰新材復工復產後,積極主動對接供貨商和客戶,制定生產計劃,迅速恢復了產能 。該公司已有6條溼法隔膜生產線和12條塗布隔膜生產線,還有2條溼法隔膜生產線正在積極建設當中,預計上半年可投入生產。目前中鋰新材正在大力招工,在500餘名員工的基礎上,再招100多人。
「現在招工困難,招不到人,就擴不了產。」彭偉雄有點憂心:疫情之下、交通管制、客運班次減少、人手緊缺……
疫情期間的「招工難」問題讓不少企業愁眉不展。為幫助企業復工復產,長沙市工信局積極聯絡人社部門和各大園區,為復工和招工開闢「綠色通道」:出獎勵政策、派專車接、網上招聘、下鄉招工……
忽如一夜「春風」來!2月24日上午9時,湘西龍山縣人民醫院外,「工作不用去遠方,長沙就是好地方」等招工宣傳海報隨處可見。多個長沙企業崗位供當地村民選擇。彭偉雄也看到了圓滿招工的曙光……
招工進了村,消息暖洋洋。湘西龍山縣桂塘鎮退伍軍人張仕祥聽到招工到了家門口的消息後,心裡樂開了花。「退伍之後又碰上了疫情,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這次招聘會開到了家門口,這麼多崗位真是讓我挑花了眼。」經過挑選比照,張仕祥初步確定了中聯重科經警崗位的就業意向。
遠赴勞力輸出地區進行招聘,這是長沙市工信局統籌調度、多方聯合、打好組合拳,精準緩解企業用工壓力的一個縮影。
為了幫助企業有序復工,解決偏遠地區員工返崗難題,2月7日起,長沙市工信局協調望城先後派出30多臺大巴車分赴省內26個縣(市)區接回員工。同時,對及時返崗復工的員工進行獎勵。
在長沙經開區,規上企業全年人員需求為10.3萬人左右,其中一線普工人員全年需求8.5萬人左右。普工需求方面,藍思科技全年就佔到了8萬人,2至3月的用工缺口為2萬人。為切實服務好藍思科技等招聘大戶,2月18日以來,長沙市工信局協調長沙經開區組建19支招工小分隊,奔赴龍山縣、桑植縣、麻陽等省內19個縣(市)開展政企合力駐點招工。目前已為園區重點企業「送來」近2萬名員工。
下好全國「一盤棋」
搭建產業幫扶鏈
「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已經陸續向武漢等全國各地發送近5000臺醫用無創呼吸機和高流量無創呼吸溼化治療儀等設備,支持一線醫護人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3日,湖南明康中錦醫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康中錦)董事長戴徵在接受採訪時說,公司能得以順利復工復產,多虧了長沙市工信局高位協調,緊急打通上遊供應鏈,迅速解決物流等問題,才讓公司短期內新增生產線提升產能近3倍!
總部位於長沙高新區的明康中錦成立於2013年,研發生產的斯百瑞醫用無創呼吸機和高流量無創呼吸溼化治療儀等設備,也成為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抗擊疫情重點推薦的產品。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作為臨床一線重要治療設備生產企業,該公司號召全員1月26日返程,1月27日緊急復工復產。
不料,恰逢春節假期和疫情雙重影響,上遊供應鏈企業基本處於休假狀態,庫存原材料告急,物流也受限。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確保生產不停頓,前提是供應不斷鏈。得知企業遭遇復工復產難題,工信部門第一時間通過內部協調、就近協調和定點協調,確保了原材料供應順暢,為企業復工生產送來東風。
「明康中錦涉及的供應鏈非常龐大,他們自己去一個個協調的話,不僅耗時長且效果弱。」長沙市工信局派駐長沙高新區工作組成員告訴筆者,他們1月27日起,便協同長沙高新區管委會先後向深圳、杭州、東莞等市政府發出紅頭信函,請求協調供應商立馬復工,共同為抗疫保駕護航。
在長沙市工信局的緊急協調下,該公司派出10人組成的供應鏈協調小組遠赴深圳,逐個對接供應商。在各方努力下,所有供應鏈企業在2月15日得以全面復工。
無獨有偶。汽車是一個複雜度極高的商品,一臺車的組成零件數量高達上萬個,而這些零件並非同一個公司生產,需要一條極其龐大的供應鏈。疫情之下,比亞迪長沙基地就面臨著生產配套供應庫存不足的問題。
因疫情導致供應鏈上原材料和零部件企業停產、運輸受限,尤其是比亞迪的部分配套企業在湖北和浙江溫州等疫情嚴重地區設廠。目前,長沙市工信局和雨花經開區正在積極協調相關資源,幫助比亞迪長沙基地的供應鏈能早日恢復正常。
關鍵時刻,雷霆出擊!長沙市工信局主動作為,緊急協調各地政府、園區、企業齊心協力,下好全國「一盤棋」,讓一條條跨區、跨市、跨省甚至跨國的生產供應鏈快速黏合、推動產能快速恢復!
聲音
當好企業復工復產的「店小二」
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復工,長沙市工信局正在全面打響抗疫復工「雙線」戰役。
1月30日起,長沙市工信局就成立6個工作組分別赴各區縣(市)、各園區指導「四類」企業復工復產(「四類」企業指保障城市運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相關企業)。
在走訪調研督查企業過程中,工作組成員掌握了企業存在的運輸、招工、成本上漲等急待解決的諸多問題,第一時間進行匯報協調解決,幫助企業順利復工復產,成為排憂解難的「及時雨」。
近日,李春豔、唐懿、董文祥三位工作組成員講述了他們的心聲。
李春豔:影響企業達產率的因素有多種,比如流動資金緊張、物流障礙嚴重、原材料缺乏、關鍵崗位人手不足、產供銷鏈條某個環節卡殼等。一句話,就是出現了暫時性的「貧血」或者「腸梗阻」。這要求我們這些「店小二」身子進一步下沉,眼界進一步拓寬,熱心進一步貼近,幫扶幫到位,服務要到家。既要當好聯絡員,又要當好瞭望員,既要做好「保姆」,又要當好「嚮導」,主動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唐懿:為支持廣大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復工復產,省、市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我們不僅要將這些及時雨不折不扣送到企業手裡,讓它們有充分的信心和實力投入「雙線戰役」,而且要站在「一盤棋」的高度上統籌規劃,通過對症下藥、精準施策,幫助企業找病根、解難題,扶上馬還送一程。
董文祥:防疫、生產兩不誤,非常時期,解決企業的難題一分鐘也不能耽擱。疫情之下,企業確實面臨著諸多困難。在走訪過程中,我們真實感受到了企業的不容易:供應鏈不暢、資金壓力、用工緊張……一邊收集問題,一邊精準施策,希望可以幫企業多解決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