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研究|畫家於人物,必九朽一罷!

2020-12-06 美術研究

「九朽一罷」是中國傳統繪畫極其重要的理論,對人物畫的創作具有指導意義。該詞最早出現在宋·鄧椿《畫繼》中:「畫家於人物,必九朽一罷:謂先以土筆撲助形似,數次修改,故曰九朽;繼而淡墨一描而成,故曰一罷,罷者,畢事也。獨忘機不假乎此,落筆便成,而氣韻生動。每謂人曰:『書畫同一關捩,善書者又豈先朽而後書耶?』」[1]該詞是用來品評畫家周純的,其原意是指在人物畫創作過程中數次撲形而最後淡墨一描而成的過程。它需要多次以朽筆(如柳條木炭)勾畫形狀,數次修改。

這種說法是對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至於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謝赫《畫品》「經營位置」提法的進一步深化。清代畫家方瑐對此作了解釋:「古有『九朽一罷之法,蓋用土筆為之。以白色土淘之澄之,手團作筆頭樣,用時可逐次改易,故曰九朽,朽定遒以淡墨一描,而將土痕拂去,故曰一罷。」[2]此處「九朽一罷」仍然沿用著鄧椿的說法,其含義仍然局限於朽筆的描摹,並沒有領悟到該理論的真正含義。其後清代盛大士在《溪山臥遊錄》轉述了方瑐的說法,亦沒有什麼發展。#繪畫#

倒是沈宗騫在《芥舟學畫編論傳神人物》提出:「古人有九朽一罷之論。九朽者,不厭多改;一罷者,一筆便了。作畫無異於作書,知作書之不得添湊而成者,便可知所以作畫矣。且九朽一罷之旨,即是意在筆先之道。」[3]這卻是對該理論最好的解讀,使它成為人物畫創作中對畫面苦心經營的代名詞,對人物畫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可見,「九朽一罷」的含義一方面是要求依法對畫面構圖的苦心經營,同時更應該是要求對畫面充滿生意的人物造型的筆墨想像。#繪畫#

對於「九朽一罷」在具體的繪畫實踐中對人物畫創作的影響,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理解:

一、基本功訓練上的千錘百鍊

人物畫筆墨情趣和氣韻的表現,固然與畫家們的才能有關,更重要的是則需要依靠平時的學識、修養的長期積累。只有通過長期艱苦的訓練,畫家才能將用筆的乾濕、濃淡、飛白等融入到畫面之中,自由地表現筆墨情趣、氣韻。中國畫品格的高低往往取決於筆墨功夫的深淺,而功力的深度,只有靠「廢畫三千」的不懈努力才能獲得,單靠天才、靈感和急功求利,都無法獲得。由此可見,在基本功問題上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必須循序漸進。要從規律入手,從用筆之理法開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一步步地深入。如果沒有熟練的基本功,如果沒有嫻熟的造型能力,沒有深厚的筆墨素養,沒有對宣紙、筆、墨等材料工具駕輕就熟的把握,縱然有多麼美妙的構思,多麼豐富的想像力,也無法使寫意人物畫進入即興創作的自由天地。

人物畫集中體現了畫家的筆墨技能、造型能力和思想、修養及其才情。「九朽一罷」的藝術創作,將來自於長期艱苦的基本功訓練。正如戲劇舞臺的「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樣,繪好一幅人物畫,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是不可想像的。「九朽」方能「一罷」,人物畫家只有在造型、筆墨等諸多方面下苦功,才會在創作時隨手自如。這就一方面要求畫家對傳統筆墨程式和語彙形式了如指掌,在掌握最基本的繪畫技巧的基礎上對前人優秀的人物畫作品進行臨摹。

清秦祖永說:「作畫需要師古人,博覽諸家,然後專宗一、二家。臨摹觀玩,熟習之久,自能另出手眼,不為前人蹊徑所構。古人意在筆先之妙,學者從有筆墨處求法度,從無筆墨處求神理,更從無筆無墨處求法度。」[4]其次注重寫生,並經常到生活中去悉心體察客觀世界,虔誠地、長時間地學習、積累,在自己的大腦裡貯藏豐富的生活體驗、眾多的人物形象,也就是積累創作的素材,這樣在進入創作階段時,就能在情感不可遏制的時候積極調動心中的全部積澱,與外部事物或偶然機遇契合,引發創作的靈感,在特定的條件下升華為「一罷」式的激情揮灑,新的藝術構思連同生動的藝術形象就會脫穎而出,躍然紙上。

二、畫面構圖的苦心經營

在人物畫的創作過程中,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統籌安排。譬如,人物形象的過濾篩選、筆墨色調的運用、畫面各部分關係的協調、整體格調品位的追求等等,都是人物畫創作過程中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首取決於對畫面構圖的安排。此過程就是東晉顧愷之《論畫》所稱「置陣布勢」。南齊謝赫「六法」中稱之為「經營位置」。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作品的成敗,故古人論述到「經營位置」時常用「苦心經營」「慘澹經營」「百慮不幹」等。唐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歌》:「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並非是十日五日畫成一石一水,而是指創作構思的良苦用心。另外還有《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說:「詔謂將軍指絹素,意匠慘澹經營中。」石濤說《大滌子題畫詩跋卷一》:「每畫圖一副,忘坐亦忘眠。」這些都說明畫家經營位置的重要性。

在具體的人物畫創作過程中「九朽一罷」,就是畫家在創作主題確定,並掌握了某種生活現象之後的凝神靜思。畫家可以先根據平時所畫的許多速寫材料和積累的有關資料、生活感受,想像一個乃至幾個比較妥當的場面,以至在這些場面中怎樣配置人物等,預先在心裡把布局一個大略的形勢。這也叫「立意定景」,要求做到「得之於心,應之於手」。它突破了「工致者宜用之,寫意者可不用」[5]的局限,不僅可以指導工筆人物畫,同樣也可以用於指導寫意人物畫。

畫家藝術醞釀與藝術構思的「九朽一罷」過程,是一個艱苦探索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畫家調動所有的積極因素,按構圖的需要進行調配,把部分人物形態置於另一部分形態之中,形成明顯的人物形態結構穿插,人物和場景的主次之別。一幅以人物為主體的作品,它的重點描繪主體是人物,人物的身體語言既是人物本體的形態構成,又可能與其他人物搭配組合成一組相互獨立的空間。畫家在布局起稿階段定好大勢之後,就可以在心意的主導下安排布局,從而能筆筆得意,創作出生發不窮之勢。反之,畫之勢失,即使費盡心機勉強揮毫,所得也必是拙劣之作。

三、意在筆先的創作之道

和花鳥、山水畫相比,人物畫一直被認為比較難,東晉的顧愷之就有「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的論述。這是由於人物畫不僅在於形的塑造,但同時亦在神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謂意在筆先,就是中國畫家對自然萬物生動之氣的體驗和感受,是畫家將自然景物變成胸中勃勃的「畫意」。「意」統領全局,下筆之前,它幾乎已經決定了成敗。「作畫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古則古;庸則庸,俗則俗矣。」[6]

同時也如清鄭績在《夢幻居畫學簡明》所言:「凡故寫實,需細思其人其事,始末如何,如深入其境,目擊耳聞一般,寫其人不徒寫其貌,要肖其品。」[7]所謂「肖品」,就是要畫出人物的平素性情品質,這就需要畫家首先要具備「形神兼備」的造型基礎,需要「人與物化」的感情投入,更需要對所畫對象進行「遷想妙得」的藝術加工。另一方面,由於人物畫強調人物精神和畫家意趣的自然抒發,這就要求畫家注重有感而發,直抒胸臆,更注重自然、隨意,更注重在「九朽」的基礎上作「一罷」式的氣運筆隨,把大部分創造的權利交給了執筆以後的藝術表現過程。

不可否認,人物畫創作應該是一件特別需要竭情苦慮的艱辛之事。從觀察事物、體驗生活、積累素材、錘鍊思想到具體表現技法的磨練,是長期的、痛苦的「九朽」過程。然而,成熟的畫家,當其內心積蘊的思想情感越來越濃烈,表現欲越來越強烈的時候,恰如火山爆發,泉源迸湧,一發而不可收,解衣磅礴,氣機流暢,筆筆取神而溢乎筆外,筆筆用意而發乎筆先。沈宗騫《芥舟學畫編》:「凡作一圖,若不先立主見,漫為填補,東添西湊,使一局物色各不相顧,最是大病。」[8]鄭績《夢幻居畫學簡明》:「作畫須先立意,若先不能立意,而遽然下筆,則胸無主宰,手心相錯,斷無足取。」[9]

可見,人物畫的感染力的獲得,主要在於畫家在創作時「意」的運用,這就要求畫家在揮筆落墨之前,要先「成竹在胸」,把所畫人物形象同主觀情思高度融合,才可隨意揮灑,縱橫自如。畫家在對現實生活中形象的提煉過程中取得豐富的形象素材後,在創作時並不是對其進行簡單的堆積,而是經過反覆推敲後,對物象進行刪繁就簡地概括、提純,再在頭腦中進行組合、排列,形成一幅幅符合自己胸中之勢的畫面;並不是漫無目的隨便排布,而是根據主觀的需要來進行的,有時可以超越所選素材之間的必然聯繫。這種隨意組合的手法,體現了中國畫創作的靈活性。

四、創作敗筆的因勢利導

「九朽一罷」並不是強求作畫時只能一筆畫,而不能有所停頓;或者說作畫要一味圖快,時間只能限制在一定值內。事實上,有些宏構大作可能要長時間完成,但仍要通篇筆筆相屬,氣脈相連,貴在自然流出,不滯於手,不凝於心。「夫行住坐立,向背顧盼,皆為自然之意,當以筆直取,若絕不費力而能無不中綮者,乃為得之矣」。「人物家固要物物求肖,但當直取其意,一筆便了。」[10]人物畫家方增先認為:「中國畫要求一氣呵成,尤其是水墨畫,在畫時必須精神飽滿,思想集中,下筆一氣呵成。」人們常常形容畫家作畫,如長河浩浩奔放,一瀉千裡,「當其下筆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這神來之筆,是因為他胸中奔騰著情感的潮水,不得不湧出,一直「湧到了平靜為止」。

如果說人物畫的創作「九朽」就是反覆修改朽筆所畫的草圖,到了「一罷」之後,一般說來最好放筆直取,一氣呵成。人物畫畢竟不能等同於書法,在塑造人物形象,調度、處理畫面時是比較複雜的,不可簡單地認為一筆就是一筆,不得修改、收拾,有時還得要反覆疊加筆墨,但筆路要暢快,要「貫氣」。正如沈宗騫所言:「意思既定,然後洒然落墨,兔起鶻落,氣運筆隨,機趣所行,觸物賦象,即有些小偶誤,不足為病。若意思未得,但逐處填湊,縱極工穩,不是作家。每見古人所作,細按其尺寸交搭處不無小誤,而一毫無損於大體,可知意思筆墨已得,餘便易易矣。」[11]

對此,周京新先生說「在作畫過程中除了無法迴避的錯誤,大多數暫時的敗筆都可以因勢利導,反敗為勝。對任何一幅畫來說,具體筆墨痕跡的得失是在畫面整體觀逐步確立的過程中被逐步確立起來的,因此過程中的東西沒有什麼絕對的『對』和絕對的『錯』。」[12]在美術的創造活動中,從第一張草圖或素描開始到作品的完成存在著一連串的啟迪,西方心理學家W·埃德克·維納克說過:「沉思階段並非發生在一個與前後各階段截然區分開的特定階段,而是發生在整個創作過程的不同階段裡。」[13]

由此可見,構思貫串於創作過程中。「胸有成竹」對於畫家來說只是一種前期的預想。但真正展紙之後的每一次的揮毫,靈感往往會臨時從筆端流出,思路經常是豁然開朗,呈現出峰迴路轉之勢,原先構思形成的意圖會發生部分甚至全部的變更,隨著筆墨自然生發,原先構思形成的意圖會發生部分甚至全部的變化,隨著筆墨自然運動,產生出人意料的效果。

中國畫藝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創作經驗,有許多諸如「九朽一罷」一樣可資借鑑的理論。這些理論一方面既是畫家實踐經驗的總結,亦是民族文化的寶貴財富,體現了豐富的傳統美學思想和繪畫觀。希望日後對它們的整理和深入的探索,對於發展民族繪畫傳統,乃至對當前的中國畫的創作能有所幫助。

作者:束新水

注釋:

[1]鄧椿.畫繼[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32.

[2]方薰.山靜居畫論[G]//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1494.

[3]沈宗騫.芥舟學畫編[G]//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537.

[4]秦祖永.桐蔭畫訣[G]//黃賓虹,鄧實,編.美術叢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325.

[5]於安瀾.畫史叢書[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2:18---9.

[6]方薰.山靜居畫論[G]//沈子丞,編.歷代畫論名著彙編.文物出版社,1982:599.

[7]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575.

[8]沈宗騫.芥舟學畫編[G]//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878.

[9]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400.

[10]沈宗騫.芥舟學畫編[G]//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537.

[11]沈宗騫.芥舟學畫編[G]//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538.

[12]周京新.寫意人物課程教學畫語錄[G]//邵大箴,主編.危機·應對---二十一世紀中國畫學院教育首屆論壇論文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2006:291.

[13]翁振新.關於寫意人物畫即興創作的思考[J].福建藝術.福州福建省藝術研究所.1997.2:25

畫,有筆妙而墨不妙,有墨妙而筆不妙者,能得此中三昧,方是畫家

上古之畫跡簡而意澹,如漢魏之句;中古之畫如盛唐之句,雄渾壯麗

美術研究|論石濤畫學理論走紅及其原因!

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謂此佳處故也,故畫者當以此意造!

美術研究|畫人物是傳神,畫花鳥是寫生,畫山水是留影!

相關焦點

  • 速寫人物畫 瑞典畫家-卡爾·拉爾森 人物速寫美術作品欣賞
    :日期未知畫家作畫年齡:未知作品原作尺寸:無記錄美術作品繪製材質:場景人物速寫/素描畫(花園、穿裙子戴草帽的女人、竹籃、草耙、草地、樹、灌木叢、小橋、穿黑禮服的男人)(22.44英寸),寬度:45.5釐米(17.91英寸)美術作品繪製材質:場景人物速寫 - 木炭筆,鉛筆03聖誕節的秘密-卡爾·拉爾森
  • 美術研究|人物山水兼工的畫家,南北分家中南宋山水畫的大家!
    由此可見他是明代畫家中為數不多直接追師荊浩的畫家。謝環存世名作《杏園雅集圖》(鎮江市博物館藏)其實是一件人物、山水俱佳的長卷。圖上繪謝環與當時的名臣楊榮、楊士奇、楊溥及王英等十人於正統二年(1437)春在楊榮府邸後花園杏園雅集的故事。
  • 美術研究|繪畫創作,畫家應該被所表現對象深深的感動,有感而畫
    [關鍵詞]油畫肖像;繪畫語言;美術一、創作實踐中對藝術風格的借鑑在油畫肖像的創作過程中,對自己欣賞的藝術家的藝術風格進行分析是必要的。研究成功的藝術家創作經驗,是我們通用的一種學習方式。筆者在創作中主要採用油畫刀來刻畫人物,經過大量實踐,在《油畫肖像一》《油畫肖像二》中,試圖通過肖像畫的創作,在貼近生活的基礎上,摸索出個人藝術風格。在肖像畫創作過程中,首先畫家應該被自己所表現的客觀對象深深的感動,作品要體現出藝術家內心的真情實感,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去感動和震撼觀者。
  • 美術研究|畫家的性情修煉,作畫筆墨氣局的大小與其壽數長短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沈周所作的沒骨小寫意花鳥,氣格寬弘,筆力沉厚,氣韻生動,對明代花鳥畫大家陳淳,乃至明末清初的大寫意花鳥畫家,皆有所啟發。沈周與文徵明,除了兩人家學淵源、個人天資和刻苦的後天修煉之外,他們能夠成為吳門畫派的領袖人物,還有很重要的一條,便是人品。文徵明有句名言:「人品不高,用墨無法。」
  • 美術研究|世界名畫|陳衍寧油畫人物作品鑑賞
    美術研究|世界名畫|陳衍寧油畫人物作品欣賞|圖一美術研究|世界名畫|陳衍寧油畫人物作品欣賞|圖二美術研究|世界名畫|陳衍寧油畫人物作品欣賞|圖三美術研究|世界名畫|陳衍寧油畫人物作品欣賞|圖四美術研究|世界名畫|陳衍寧油畫人物作品欣賞|圖五
  • 美術研究|原創|作為一個畫家,應該要什麼題材都會畫
    作為一個畫中國畫的畫家,平時要多看花鳥、魚蟲、山山水水、樹樹木木、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水裡遊的,閒雲野鶴、夕陽餘暉、重點學習古人傳承下來的各種畫法。#美術建議可以找一些古代大畫家的名家名作來加以練習,練習時的宣紙可以用半生半熟紙,純生宣初習者很難把握墨色的運用度,所以不建議使用。找對了優秀的臨本,就要勤加練習,畫畫所下的功夫和收穫的東西是一樣成正比的。
  • 男性人物油畫 義大利畫家-喬凡尼·莫羅尼:教士、裁縫、紳士
    A.D 16C義大利畫家_喬凡尼·巴蒂斯塔·莫羅尼,義大利畫家,生於1525年至1578年,文藝復興晚期義大利波倫亞畫派的代表畫家。男性人物油畫美術作品一:巴託洛梅奧·邦吉男性人物油畫美術作品二:盧多維科.迪.特爾齊教士男性人物油畫美術作品三:裁縫男性人物油畫美術作品四:穿粉衣的紳士
  • 人物肖像畫:克裡斯蒂安·蒙克-蒙克|美術作品
    19世紀至20世紀挪威畫家_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生於1863年12月12日至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現主義畫家、版畫複製匠,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愛德華·蒙克繪畫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悲傷壓抑的情調。他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
  • 美術研究|批評家歌德與畫家卡斯帕·大衛·弗裡德裡希的藝術交流!
    此時的歌德影響力已溢出文學圈,成為整個思想領域的權威性人物。他與年輕畫家卡斯帕·大衛·弗裡德裡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交往,經歷由激賞到陌路的轉變,帶有藝術批評嘗試影響藝術創作的特徵,也是折射當時藝術界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對立關係的一面鏡子。而另一方面,弗裡德裡希在與大師的往來中始終堅持自己獨立的藝術人格。
  • 美術研究|對於畫家寫生速寫都很重要!
    美術研究|旅行途中的建築速寫 Alex Pantela !|圖一美術研究|旅行途中的建築速寫 Alex Pantela !|圖二美術研究|旅行途中的建築速寫 Alex Pantela !|圖三美術研究|旅行途中的建築速寫 Alex Pantela !
  • 37歲是畫家的魔咒?盤點美術史上37歲就英年早逝的天才畫家
    大家都知道梵谷只活了37歲,也為之惋惜,其實美術史上還有好幾位天才畫家也是37歲就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5、費多託夫(1815-1852)俄國十九世紀上半期批判現實主義畫家。費多託夫是在革命民主主義思潮影響中成長起來的畫家,他所畫的諷刺性風俗畫十分生動,令觀者忍俊不禁而後陷入深思,他那微妙的幽默,針砭時弊。真實的描繪和深刻的諷刺內容,揭露了當時社會中的畸形人物和醜陋現象。
  • 美術研究|視覺敘事與繪畫史句法新探! - 美術研究
    潘諾夫斯基雖然對純粹的形式分析頗有微詞2,但在具體研究實踐中也很少看到他將二者徹底對立起來。另如列奧·施坦伯格(Leo Steinberg)關於畢卡索《阿爾及利亞女人》的研究,便是融合二者的一個典型案例3。可以說,今天幾乎所有視覺角度的繪畫史或美術史(包括中國美術史)研究,都或多或少受圖像學和形式分析的影響。
  • 速寫人物 俄羅斯畫家-亞歷山大·伊萬諾夫:最後的晚餐、天使報喜
    A.D 19C俄羅斯畫家_亞歷山大·伊萬諾夫(Alexander Andreyevich Ivanov)生於1806年至1858年,是俄羅斯著名油畫家,新古典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之一。速寫人物美術作品一:潔淨聖殿速寫人物美術作品二:大衛的使命(速寫)速寫人物美術作品三:《最後的晚餐》(速寫)速寫人物美術作品四:人們在收集瑪納(速寫)速寫人物美術作品五:牧羊人的崇拜
  • 中國當代著名人物畫家——李美英
    李美英畫家《畫家簡歷》李美英,筆名紅梅,1974年生於荊州,九八年畢業於湖北美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中國人物畫研究會會員,中國藝術家雜誌社特聘畫家,一級美術師。其作品曾獲第二屆「楓葉獎」仕女畫創作大賽金獎,第四屆全國仕女畫展銅獎,代表作品《收入中國當代美術全集》、《名家仕女畫藝術》、《中國人物畫百家》、《20世紀中國繪畫》等。
  • 美術研究|18世紀朝鮮實學者的燕行與西洋美術!
    本文將重點放在以實學研究為基礎的燕行者如何運用自然科學知識分析西方美術,從而展示18世紀朝鮮自然科學和藝術相關的一面。但是西方宗教畫的華麗的色彩和人物構成令洪大容大開眼界,他不禁感嘆並覺得與眾不同。洪大容在《湛軒書》中記載了對西洋畫的感想,如下:入門。二人尚未出矣。見兩壁畫樓閣人物,皆設真彩。樓閣中虛,凹凸相參。人物浮動如生,尤工於遠勢。若川谷顯晦,煙雲明滅。至於遠天空界,皆施正色。環顧然,不覺其非真也。蓋聞洋畫之妙,不惟巧思過人,有裁割比例之法,專出於算術也。
  • 卡西斯風景畫:陽光下的路、樹的研究-佩普洛|美術作品
    A.D 19C-20C蘇格蘭畫家_塞繆爾·約翰·佩普洛(Samuel John Peploe),生於1871年1月27日至1935年10月11日,蘇格蘭後印象派畫家,以其靜物畫而聞名,是後來被稱為蘇格蘭色彩畫家的四人畫家之一。佩普洛一生都深受法國繪畫的影響。雖然他的作品從未變得過於抽象,但它以用色強烈、構圖緊湊和執行細緻著稱。
  • 藝術人物:畫家吳學斌作品賞析
    藝術人物:畫家吳學斌作品賞析 2020-05-28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卓有成就的當代著名人物畫家
    在海內外地區舉辦畫展及講學活動,被新加坡南洋美術學院、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泰國東方書院聘為客座教授。出版有《王西京畫集》《王西京作品輯》《中國歷史人物畫傳》《王西京歷史人物畫輯》《中國線描人物畫技法研究》《當代著名人物畫家王西京》《王西京的中國畫藝術》等。
  • 場景水彩人物 瑞典畫家-卡爾·拉爾森:慄樹、女孩、寫信、葡萄樹
    A.D 19C-20C瑞典著名畫家_卡爾·拉爾森,與雕塑家米列斯(C.MlLLES)、畫家安·左思(A.ZORN), 是瑞典美術史上對世界貢獻最大的三位藝術家。場景水彩人物美術作品一:在慄樹下場景水彩人物美術作品二:院子和洗衣房場景水彩人物美術作品三:寫信場景水彩人物美術作品四:葡萄樹場景水彩人物美術作品五:斯威婭在廚房裡
  • 著名山水畫畫家、西安美術學院教授陳國勇突發心梗逝世
    著名山水畫畫家、西安美術學院教授陳國勇突發心梗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20-12-10 16:32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