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的兒子、陳思王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詩中表達了濃濃的兄弟情誼。
七步成詩已經算是很厲害的了,但北宋時期的寇準三步就能作出一首詩,更加讓人佩服。
傳說,寇準小時候非常聰敏,常被人稱作「神童」。有一次,他的父親寇湘在家裡宴請賓客,在他們喝得正高興的時候,有一個客人對寇湘說:「聽說,你兒子非常擅於作詩,能不能在這裡現場作一首出來,你看怎麼樣?」
寇湘聽後,馬上答應,就說:「好,就讓小孩出來為大家助興,正好希望大家能為他指正指正」,於是讓下人去叫小寇準。
小寇準來到後,若無其事地讓客人出題目。
客人說,咱們這離西嶽華山不遠,那就以《詠華山》為題做一首詩。
只見小寇準踱步思索著,一步、兩步,剛邁出第三步時,一首五言絕句就隨口脫出:
只有天上在,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用二十個字就把華山雄偉峭拔姿態描繪出來,客人們無不嘆服,有客人就說:「這孩子這麼聰明,說不定以後能當宰相。」
結果,在寇準四十三歲的時候,也就是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他被任命為宰相(同平章事)。
寇準為人剛直,是有名的忠臣。宋太宗趙光義,曾評價說:「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意思說,能擁有寇準這樣的賢臣,就像唐文皇(太宗)李世民得到了魏徵一樣,可見這是對他很大的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