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子沒想過做成電影 卻感動了為火影配樂的尺八大師

2021-01-20 紅星新聞

由國家電影局主辦的「2019亞洲電影展」成都站活動正在火熱舉行。5月21日晚,本屆亞洲電影展紀錄片《尺八一聲一世》在成都峨影1958影城試映,導演聿馨來到看片會現場,與現場觀眾交流拍攝經歷與心得。據悉,影片將於5月31日與中國觀眾見面。

活動現場

導演聿馨在交流會上表示,她最開始只是想記錄尺八,做成電影在影院公映並不在她們團隊的計劃之中。「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到了一個聲音,就是佐藤老師的《宙》,當時內心有著迷茫的自己一下子就淚流滿面,知道這個聲音是尺八後就開始查資料,只找到一本書,所以當時就想做一件事情,用影像的方式讓更多的人知道尺八。」後來在不停的記錄中出現了很多故事,身邊也有很多人在期待,於是就有了現在這部影片。

電影邀請到了日本尺八大師佐藤康夫參與拍攝,他曾經為動漫《火影忍者》配樂,這部電影的主題曲《一聲一世》也是他創作的。佐藤在拍攝過程中告訴聿馨團隊,答應參與拍攝是因為被她們所感動。「尺八那麼小眾,中國幾乎沒有人知道,在日本也是在走下坡路,怎麼會有這麼年輕的一個團隊跑到日本要做這個紀錄片,我被感動了。」

電影名之所以叫做「一聲一世」,導演聿馨表示這個名字有兩層含義:「第一種是聲音,就像我聽到大師們演奏尺八時熱淚盈眶,覺得這一聲真的會陪伴我一世。另一個意思是心聲,做事要心無旁騖。」電影海報上「一聲一世」四個字就是導演自己聽著尺八的聲音寫下的。

據了解,尺八是一種由竹子根部製成的管狀樂器,因管長一尺八寸得名,它源於中國,在南宋時期傳至日本發展至今。20世紀末期,隨著中日民間的文化交流活動的增加,尺八重新回到中國人的視野。

紀錄片《尺八一聲一世》講述的就是這個樂器的故事。影片通過記錄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尺八演奏家、制管師、學習者的生活,去見證在尺八之路上行走著的人們,通過他們不同階段的經歷與思考,折射出古老的尺八在當下的困境與希望,也通過尺八去映照出每個人對生活、生命、世界的認知與感悟。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實習生 易沁園 攝影報導

編輯 龔銳

相關焦點

  • 這個國寶終於被拍成電影,火影配樂大師也為它而燃
    圖片說明:尺八演奏家佐藤康夫 片方供圖  影片中曾為《火影忍者》創作配樂而火遍全球的佐藤康夫的傾情演出備受觀眾期待。佐藤康夫繼承了日本由古以來傳統的尺八,不斷地挖掘尺八一音一曲當中隱藏的潛力。  對於尺八大眾雖不是十分了解,但談到動漫BGM方面,不少路人都表示非常熟悉,是縈繞在回憶裡的旋律。  近年來,《火影忍者》、《犬夜叉》、《你的名字》《進擊的巨人》等動漫作品配樂都有它的身影,作為一個尺八演奏家,佐藤康夫始終對尺八的起源地——中國,有著不一樣的情懷。
  • 「火影配樂大神」佐藤康夫:廣州觀眾的反應讓我很幸福
    而《宙》這首名曲,就是日本尺八大師佐藤康夫的代表作。被《宙》瞬間感染的聿馨用了不少心血,找來佐藤康夫、小湊昭尚、三橋貴風、海山等享有盛名的演奏家,講述他們與尺八的故事,拍成了《尺八·一生一世》這部電影。
  • 一線|《火影忍者》配樂怎麼這麼好聽?這部紀錄片透露了「真聲」
    5月23日,電影《尺八·一聲一世》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導演聿馨與主演佐藤康夫、小湊昭尚、蔡鴻文等悉數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主演之一佐藤康夫竟是日本動漫《火影忍者》的配樂師。要知道,很多《火影忍者》的粉絲都是被配樂吸引來的。
  • 日本動漫《火影忍者》的配樂尺八,居然是中國失傳千年的樂器
    最近,小編看了一部紀錄片,看了這部紀錄片之後小編的內心可以說是既難過又期待。這是一部日本人拍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講的是日本的一種傳統樂器——尺八。這便是我難過的地方,因為尺八,其實是中國的傳統樂器,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不過這部紀錄片裡並沒有講到尺八在中國誕生的歷史,今天小編便給大家講一下這支失傳千年的中國樂器。
  • 火影迷淚奔!尺八演奏家佐藤康夫演奏會 帶領二次元情緒高燒
    今晚屬於火影,屬於二次元,屬於古典與潮流的融合,更屬於尺八! 由上海天人慧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辦的「尺八一聲一世·火的意志」演奏會,6月16日晚間在北京國圖藝術中心成功舉辦。日本演奏家佐藤康夫與六三四樂隊為尺八愛好者奉獻了一場熱血與古典兼而有之的聽覺盛宴。
  • 演出開票 | 佐藤康夫新巡演4月啟程,以原創音樂掀起尺八古潮風暴
    自連續兩年攜樂隊在中國六個城市舉辦了巡迴演奏會後,剛參加完《唐人街探案3》《將夜2》等影視配樂演奏的尺八大師和三味線大師又雙叒叕來了!!!去年,被譽為「火影配樂大神」的佐藤康夫老師,就曾經帶著他的樂隊夥伴們,在中國舉行了燃爆五城的巡迴演奏會,為粉絲帶來了一場又一場「」視聽盛宴」!
  • 尺八演奏家佐藤康夫演奏動漫插曲 獻聽覺盛宴
    日本演奏家佐藤康夫與六三四樂隊為尺八愛好者奉獻了一場熱血與古典兼而有之的聽覺盛宴。  火影迷高燃淚奔 神秘禮物答謝中國粉絲  流傳六百年之久的傳統古樂器尺八在佐藤康夫與他的六三四樂隊手中煥發出新聲力量——「朝聖」的火影迷們在尺八與三味線、太鼓交相呼應的和風硬搖滾中,大呼熱血、暢快淚奔。
  • 電影配樂大師莫裡康內離世,從此《天堂電影院》裡多了天籟般旋律
    當時公司準備拍攝《荒野大鏢客》,公司要求他見見莫裡康內,但萊昂內說,自己聽過莫裡康內為《決鬥德克薩斯》譜的曲子,「有點不知所云」。 意外的是,兩人小學是同學,但萊昂內忘了。到了莫裡康內家裡看了合影才確認。當時萊昂內指出,他給《決鬥德克薩斯》片子譜的曲,是對迪米特裡·喬姆金的「拙劣模仿」。沒想到後者居然點頭同意,「我需要生活」。
  • 《火影忍者》在中國影響力多大?央視不但屢次報導還引進播放
    對於九零後的小夥伴們來說,《火影忍者》絕對是經典之作。作為三大民工漫之一,其影響力是相當的大的,在《火影忍者》完結的時候,中央電視臺還報導過相關新聞呢!當時記者前往日本穿上火影的服裝進行持續了長達一分半,關於《火影忍者》的報導。
  • 莫裡康內去世:電影配樂大師還是沒等到王家衛的「禮物」
    據外媒報導:義大利作曲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去世,享年91歲。在電影《一代宗師》中,王家衛採用了莫裡康內的配樂,他說莫裡康內是他觀影的美好回憶。而王家衛監製的莫裡康內傳記電影本計劃今年公映,可惜莫裡康內還是沒等到王家衛的這份「禮物」。大師去世,王家衛特地發文悼念:往事長存,心中有過。
  • 傳奇電影配樂大師去世,為400多部電影配樂,獲奧斯卡成就獎
    傳奇義大利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裡康於近日逝世,享年91歲。他在職業生涯的50多年中,曾經為《海上鋼琴師》《美國往事》《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西部往事》《黃金三鏢客》等影視作品,創作過超過500首配樂。
  • 《尺八·一聲一世》:縱貫古今簡淨之美,富有魔性魅力的天籟之音
    如果說到竹製管樂器,人們往往先會想到的是笛、蕭等中國傳統管樂器,而因長度為一尺八寸而得名的「尺八」,現代人可能鮮有人知,這個曾起源於中國,而後又消失了幾百年的古老樂器,卻在我們的鄰國日本得以傳承發展,成為傳統樂器的代表,由聿馨導演的音樂人文記錄電影《尺八一聲一世》,即將在國內上映,片中走訪了中國
  • 從火影和陰陽師開始走近尺八這種神秘的樂器
    火影也不例外,這首曲子的名稱就叫《Naruto Main Theme》。Naruto是「鳴人」的日語讀音,顧名思義,這段主旋律就是漩渦鳴人性格特點的高度濃縮與集中體現。然而,咱們可能並未想過,這首曲子究竟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呢?
  • 那些為華語電影配樂的日本音樂大師都在這裡了
    那些為華語電影配樂的日本音樂大師都在這裡了 時間:2017.07.2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山椒魚 分享到:
  • 電影配樂往事:沒給《發條橙》配樂,我感到遺憾
    莫裡康內十分高產,曾為超過500部電影創作配樂,代表作包括《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美國往事》《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黃金三鏢客》《西部往事》等。2007年他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成為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作曲家。
  • 《海上鋼琴師》的配樂大師離世,讓我們回顧下他一生的作品
    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在從業五十載光輝歲月中,一共為近四百部電影電視作品配樂。他曾經五次獲得過奧斯卡提名,並於2007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獲知此消息後,導演王家衛在微博發文悼念大師。莫裡康內曾經為王家衛的《一代宗師》配樂。今年也原本有一部關於莫裡康內的傳記電影上映,王家衛正是這部電影的監製。
  • 《海上鋼琴師》傳奇配樂大師走了,留下太多經典
    再好的音樂都幫不了差電影,但是好電影卻可以幫助音樂」——埃尼奧·莫裡康內就在前天,義大利作曲大師埃尼奧·莫裡康內與世長辭,享年91歲。和他合作過的電影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和王家衛,也在社交媒體發文悼念了這位老爺子。
  • 盤點大師顏尼歐的「經典配樂電影」,讓你回味無窮
    盤點大師顏尼歐的「經典配樂電影」,讓你回味無窮。 義大利傳奇配樂大師顏尼歐在羅馬病逝後,他的音樂生涯贏得了一個奧斯卡,兩個葛萊美獎,三個金球獎,並在2007年獲得了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而且《新天堂樂園》30周年紀念版重回大銀幕,向傳奇大師致敬的同時也可以回味經典!
  • 哪一個配樂大師沒有與陰陽師合作過
    陰陽師最近的平安京學力測試答題活動,一定難倒了不少玩家,其中一些問題還是相當的有難度的,哪一個配樂大師沒有與陰陽師合作過?下面請看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平安京學力測試正確答案,不知道內容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
  • 電影奕想|電影配樂還需要哲學嗎?
    說到當今的電影配樂大師,總歸繞不開日本的這兩位,久石讓和坂本龍一。網絡上關於他們誰更高一籌的爭論也是持續不斷,在小朵看來他們有許多相似,但有更多的不同,大概不是簡單比較就能分出優劣高低的。那麼兩位大師對音樂想法的不同究竟體現在何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