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6點,華燈初上,霓虹閃爍。
東京街頭,布滿了川流不息下班回家的人們,而日本銀座最牛媽媽桑——白坂亞紀,她的一天才剛剛開始。鏡頭下,她井然有序又馬不停蹄的進行著上班前的準備工作。
這是NHK電視臺製作的紀錄片《行家本色——銀座夜晚的女人們》中的一幕。
「行家」即為在本行業內出類拔萃之人,也可以說是匠人精神的體現者。《行家本色》系列,拍過編劇名家坂元裕二,漫畫家宮崎駿,創作歌手宇多田光,也拍過很多其他不知名或者說小眾而神秘的行業裡,站在頂端的人。
這一期的主角白坂亞紀,畢業於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學。20歲開始,她就在銀座俱樂部行業裡摸爬滾打,29歲時,開了自己的俱樂部「稻葉」,經營至今已有32個年頭。
作為銀座當年最年輕、學歷最高的媽媽桑,白坂亞紀在日本是紅極一時的話題人物——她曾年收入三億日元,也經歷過金融危機「以死抵債」的日子;她擁有通天的人脈,傳說首相都曾為她痴迷,也面臨過明星員工被挖角「如鯁在喉」的情況;她時常受邀給企業家們做經營之道的演講,出過書,風頭無兩,也需要時常做好「破釜沉舟」覺悟的準備……
在NHK的記錄下,她是日本銀座與時代的代言人,更是職場上的一段傳奇。
這個女人的故事,讓擰巴著是否應該在2020年轉型的我,忽生新的頓悟:如果不能自信的回答這三個問題,轉不轉型都一樣,僅是複製經歷而已。
01/
你是行業內最優秀的那20%嗎?
說起想轉型的原因,那可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不滿意的職場也各有各的狀況。
例如說:
覺著這個崗位沒什麼前途。付出越多,沉沒成本越高,早早抽身離開才是上策。
覺著這個職業門檻低,社會地位也低,每天渾渾噩噩的餬口而已,沒啥價值。
覺著這個行業雖好,但關係錯綜,矛盾不斷。被卷在衝突漩渦中,太折磨人。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在困惑著,那不如先來一起看看白坂亞紀的一天。
晚上六點,白坂亞紀開始化妝美發。造型的間隙,她會抓緊時間,閱覽當天最新的報紙和雜誌,查看各類社會新聞與熱點、政治經濟、娛樂八卦,確保自己和見識廣博的客人們有共同話題。
接著,快步來到一家非常熟稔的酒吧,點上3-4杯酒自斟自飲,這是作為工作前的熱身。因為白坂亞紀,私底下其實是一個有點內向的人,所以需要通過提前喝酒熱身,才能保證8點上班時,呈現最佳的工作狀態。
晚上七點半抵達酒吧,組織員工開會,包括介紹新人,明確工作目標,分配當天任務,分享自己的行業經驗。查看預定座位的顧客姓名,提前安排好座位,根據客人的喜好進行適當的布置。
晚上八點,酒吧準時開門。客人陸續進入。
在鏡頭的記錄下,偶爾能聽到白坂亞紀和客人的輕聲對話。客人的喜好,生日,控制糖分的健康記錄,家人情況,甚至是喜歡的女生類型,她都了如指掌。所有客人的各類信息,能在一瞬間都記起來,信手拈來。
凡事用心,了解人性,巧妙話術,這是白坂亞紀制勝的三大法寶。鏡頭下,她忙碌而鎮定的遊梭於人群中,得體而體貼的照顧著每一位客人。
第二天早上八點,開始工作。不管前一天睡的多晚,白坂亞紀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給曾經光顧過的客人發封郵件,一對一的。這項工作通常需要持續5個小時。下午,核對前一日的銷售清單,進行帳目記錄,成本管理,行政支出等常規工作。
到了元旦,白坂亞紀和團隊會變得異常忙碌,因為她們要給24,000位客人手寫賀卡、包裝及郵寄,僅郵寄費就需要花費約124萬日元(折合約8萬人民幣);2月份情人節的時候,除了賀卡,還要在額外郵寄咖啡豆和巧克力,工作量可想而知。
看到這裡,我們捫心自問一下:
像白坂亞紀記住所有客人信息一般,你對本崗位上所有核心數據,也能做到如數家珍?
對行業內人脈資源盡心盡力的維護,你在本行業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屬於最優秀的20%?
如果有機會讓你出一本書,你能將本行業乾貨講的清晰透徹,成為外行入門的必讀教科書嗎?
數據分析,結構化思維,認知擴展,同理心等,這些可遷移的核心競爭力,是職場上個人發展的硬道理。這也解釋了我們身邊那些特別優秀的人,他們總是幹什麼像什麼,幹什麼成什麼。不僅在本行業內做到領先,跨界也總能出類拔萃。就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高琳老師,跨國高管,創業演講,出書作傳……貌似就沒有她做不成的事兒。
所以,不妨在核心競爭領域,先使勁做到極致,努力讓自己有能力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再考慮轉型的事也不遲。
因為,世上所有的開掛,不過都是對關鍵資源的厚積薄發。
02/
你能正確解讀職業價值嗎?
如同開篇提到的,有些人想改行的原因是,認為自己所在的行業沒有價值。它不能影響GDP指數,也不能救死扶傷,更不能對人類文化或者歷史進程產生任何推動的作用。作為一個渺小的,平凡的,甚至有點無聊的職業,它完全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產物。
那麼,俱樂部裡的媽媽桑呢?這個行業,有沒有價值?若按照傳統思想,這大概都算不上一份體面的工作吧,還談什麼價值?
白坂亞紀從來不認為「稻葉」僅是一個風花雪月的地方。她給俱樂部的行業定位是,用不斷挖掘和積攢的人脈資源,搭建出社交關係網絡,創造出只有俱樂部才特有的場景價值。
它能夠打破日本傳統的職位等級,男尊女卑,前後輩地位,內行競爭等舊關係,在這個新場景裡,人們輕鬆而平等。藉助中介的平臺,可以從這裡得源源不斷的資源。
比如,白坂亞紀發現兩個互不認識客人之間,可能會有業務交集或合作可能,就會巧妙的為其適當引薦,讓他們結識;普通的打工者,可以在這裡和企業高管平等對話,展示自己;剛入社會的年輕人,可以在這裡得到前輩提供的職場建議與忠告。
營造出讓人念念不忘,流連忘返的高端場景,助力客人事業發展與拓展;與此同時,內部員工為了匹配客人,也會不斷加強自我提升與進步,互相促進,大家慢慢都會變成更好的自己。這是行業的迷人之處,也是白坂亞紀發掘出的職業價值。
那些被我們忽略的行業價值與深層次潛質,是不是需要像白坂亞紀一樣,站在更高的層面,更長遠的角度去重新理解呢?
硬幣有兩面,任何行業都會有所謂的「黑洞」。如同莫林.希凱所說:「滑雪時,如果你一直盯著巖石,縫隙和障礙物,你一定會撞到它們。但你如果專注在終點上,那麼滑雪板會將你毫不費力的帶到那裡。」
所以,與其抱怨自己的渺小,不如重新解讀自己的職業價值。始終低估行業所特有的使命感的話,那麼,不管轉型與否,我們都只會苦不堪言。
03/
你能善用衝突來帶的契機嗎?
職場,如同江湖,高手與菜鳥雲集一堂,是非曲直渾沌纏繞。有的人,特別反感職場衝突,尤其是涉及部門利益劃分,同事間因競爭互黑、挖坑等不堪入目的伎倆。為此,他們不惜中途改道離場,變更領域。
白坂亞紀在行業裡堅挺32年,她說,「這個行業,比大家想像的更壯烈」。
作為日本經濟興衰的晴雨表,經濟繁榮時,銀座有超過3000家俱樂部,而經濟危機之後,再加上自然淘汰,就只剩下十分之一存活。俱樂部開業僅兩個月,就關門倒閉是經常的事,競爭異常慘烈。
而且,銀座俱樂部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行規,「新人不能在老東家周邊開店」。原因是新店會搶走老店客源,帶走老店客人。這樣的規定,是為了避免行業內部競爭與衝突發生。
面對這樣白日化的競爭與衝突,堅持不轉型的白坂亞紀,又是怎樣處理的呢?
她將衝突視為突破的機遇,一個改變行規的契機——她率先鼓勵、支持下屬在同一樓裡開新店,作為自己俱樂部的分支,既是助攻,也是盟友。
她積極分享經驗,熱心張羅,帶著客人一起去捧場;自己店裡客滿無座位的時候,她會親自將客人引薦到新店,資源共享,讓每一位來到銀座的客人都不會敗興而歸,逐漸形成行業攏聚的規模效應。
行業慘澹時,相互扶持。經濟危機後,她聯合銀座同僚四處奔走宣傳,舉辦有吸引力的活動,想盡辦法振興銀座昔日活力。白坂亞紀說,「我經常會展望十年,二十年後,銀座會怎樣發展?」
必要的競爭,是維持行業健康發展的必然存在,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在職場同樣適用。衝突,它是中性的。
人們感到反感或疲憊的原因,可能和衝突本身無關,而是情緒在搗亂。
賈伯斯有句話,我很欣賞:「那些本來只是尋常不過的石頭,卻經由相互摩擦,互相砥礪,發出些許噪音,才變成美麗光滑的石頭。」
所以,如果能客觀看待衝突,將它當作一個改變現狀的契機,發掘一個WIN-WIN的機遇,甚至改變現有行業運行模式的話,那你無需轉型,因為你已創造了一個嶄新的行業。
寫在最後
生活,不過是用手裡的一些,去換取另一些。但每次雙手能拿的,也就那麼多。
說到最後,轉型與否,並不是決定人生輸贏的關鍵。重要的是,我們能用歲月沉澱的格局,將手裡的牌打到最漂亮,不論它原本有多爛。
中年人的內心秩序,早已容不得他人來破壞。所謂輸贏,將由我們自己來定義。
希望這個來自日本銀座媽媽桑的老故事,能對你的新決定有所幫助。
關於作者
RubyWu,有意思教練特約作者,曾為傳統紙媒記者,後轉至港企供職,於商業地產深耕細作十餘年。12歲少男的中年老母。尤擅長製作有意思的糖衣良藥,嬉笑怒罵皆是愛,助力職場新人成長。
本文來自於有意思教練的寫作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