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在古代文獻資料中,曾經作為益母草的別名。但是隨著植物學的探索和發現,如今與之相關聯的有兩種植物:夏枯草和夏至草。
這兩種植物有個相同的特點就是,在夏季枯萎,但是這枯萎是有區別的。
夏枯草在夏季果穗變棕紅色,像枯萎了一樣,這時候採收藥材;但是夏至草通常在夏至前後整株就枯萎休眠了。
1、夏枯草
唇形科夏枯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淺紫色或白色花,花後的果穗跟麥穗很像,因此也被叫做「麥穗夏枯草」。
夏枯草常見於南方山野,農村水塘旁邊,溫暖溼潤的草叢中、荒地、路旁都能生長。
夏枯草花期4-6月,果期7-10月;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以河南、安徽、江蘇、湖南等省為主要產地。
按照《中國藥典》中描述,夏枯草通常以其乾燥的果穗入藥。
清熱瀉火,明目,散結消腫。
2、夏至草
夏至草也叫白花益母草。在北方農村鄉野更為常見,它跟益母草非常像。
唇形科夏至草屬植物,它的莖是四稜形,白色的花,花開時圍繞著莖稈轉一圈,因此農村也叫它「紡車子」。
夏至草喜光喜溼,在濟南這邊春季早早就發芽了,一般薺菜花開的時候,那些急性子的就開花了。而這種草,在夏至前後,也就基本成片枯死了。
按理說,它叫夏枯草名字更為妥帖,但是此時「夏枯草」這個名字已經有主了,因此被取名「夏至草」。
夏至草在古代是有名字的,被稱為「鬱臭草」。夏至草這個名字是植物學家夏緯瑛先生最先用的。如今夏至草的名字更為公認。
據悉,夏至草跟益母草藥性差不多,因此也有「小益母草」、「白花益母草」的名字。
以上是與夏枯草相關聯的兩種植物的介紹,我對於夏至草更熟悉些,北方農村田野極為常見的,因此照片也拍得更多些。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