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照片是1929年4月4日廣州市公安局局長歐陽駒就職儀式的合影,照片中間最為引人注目。中間坐著的那位並不是歐陽駒,而是一位洋人,洋人後面那位站著的才是歐陽駒。
一個外國人坐在一眾地方要人的中間,顯得十分突兀,他有何本事?
原來此人是莫裡斯·科恩,是孫中山的保鏢,深得孫中山的信任。他曾幫孫中山訓練部隊和保鏢,屬於孫中山的親信。後來科恩還成為國民政府的少將,是民國唯一的外國籍猶太人將軍。
科恩出生在1887年,出生地在俄國佔領下的波蘭農村。他出生不久,當地發生反猶活動,一家人到了倫敦東區——一個倫敦猶太人的聚居地。
在倫敦,科恩並沒有學到什麼。少年時,他就是別人眼中的壞孩子,常常被警察抓住。後來,科恩涉及一宗盜竊,被判刑5年。出獄後,父母也不想留他在身邊,將他送去加拿大的朋友那裡。希望那裡能夠讓科恩有所改變。
科恩到了薩斯喀徹溫省,這裡以農業著名,他成了一家農場的幫工。到這裡後,他更肆無忌憚,還學會了射擊和賭博,所以不久又進了加拿大的監獄。
在加拿大,有不少華人勞工修鐵路,所以有些華人店鋪。科恩有一次到了中餐館吃飯,店鋪老闆馬三被當地賭棍偷走了不少錢。科恩看見後,抓住了賭棍,奪回了馬三的錢。在當時白人很少幫助華人,科恩這樣做贏得了馬三的好感。
科恩和馬三相識後,馬三向科恩介紹起中國狀況,講了孫中山。這是科恩第一次知道孫中山,科恩由此對中國產生興趣。辛亥革命後,馬三介紹科恩加入同盟會。科恩開始為同盟會買槍枝彈藥,還訓練了一些士兵。
一戰時,科恩加入加拿大鐵路軍團到歐洲作戰。在戰場上,科恩因為熟悉中國人,還要負責監督中國勞工。等戰爭結束,回到加拿大後,科恩迎來經濟衰退。科恩除了在戰場上練就的好槍法外,別無所長。
1922年,科恩到香港發展。科恩通過朋友,認識了孫中山的秘書,成為了孫中山的保鏢。
科恩和孫中山初次相見是在上海,孫中山的魅力徵服了科恩。二人聊得很投機,從此科恩成了孫中山的保鏢。孫中山為科恩取了一個中國名字——馬坤,他總喜歡別一把大號手槍在腰間。
漸漸的,一個外國人樣貌的保鏢,成了名人。不少拜會孫中山的人,都會看到站在孫中山旁邊的科恩。
一次衝突中,科恩左臂受傷。他心想如果傷在右臂,豈不開不了槍。於是他又弄來一把槍,學會了左右開槍。科恩因此還被稱為「雙強馬坤」,他的名氣更大了。
馬坤身為孫中山的保鏢,和宋慶齡自然相識。抗戰時,科恩還保護過宋慶齡。宋慶齡很信任科恩,外出都會帶著科恩。
香港淪陷時,科恩送走了宋慶齡,他沒來得及走。科恩被日本人抓入集中營,因為科恩曾宣傳過日本暴行。直到1943年,科恩才在一次交換俘虜的行動中,被釋放。出來後的科恩回了加拿大。
建國後,科恩是少有的能同時在臺灣和大陸活動的人。兩地不少要人,都曾會見過科恩,科恩常以此為美。
1970年9月, 馬坤在英國曼徹斯特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