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公元1645年(乙酉年)的某一天,也就是大明滅亡的第二年。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準備通過聊天群開個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討論會,召集了大明的歷屆皇帝,只為討論一個話題:為啥大明只存續了276年,誰是大明的敗家子?
討論現場氣氛異常激烈,皇帝不愧是皇帝,都在吹噓自己的功德,壓根都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能不能找出誰是大明的敗家子?我們一起看看,他們的聊天經過吧。
在群裡,皇帝們討論了許久,都覺得自己是有功的,並沒有錯,也不願意背負敗家子的罵名,這讓朱元璋很鬱悶了,不知道該如何下這個結論。於是就讓其他皇帝們先去休息了,朱元璋一個人在好好想想。
話說朱元璋讓皇帝們休息後,思考了良久,最終也有答案:他對皇帝們說,你們的功過是非,是非曲折,誰是大明的敗家子,種種的這些就留給後世評說吧,歷史自有公論。
其實縱觀明朝的整個歷史,就皇帝本身而言,每個皇帝還不算太差,起碼是上任的前期都還是有所作為的。就算是明萬曆皇帝,30年不上朝,但是對於國家的領土完整,還是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幾次的出徵,雖然出徵耗盡了國庫銀兩,但保全了明朝領土不被入侵。
如果非要辯個功過是非,定出個敗家子來的話,小編則更偏向於明萬曆皇帝。為什麼呢,就因為他30年不上朝,整個朝廷、機構停擺,無法運轉。就萬曆年一朝,可以說耗盡了張居正十年的改革成果,也耗盡了大明的氣數。所以,明萬曆皇帝死後僅24年,大明就正式步入了歷史。
如果你們來判,誰更符合敗家子的標準呢?歡迎在評論區交流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