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商品交易所農業品事業部執行經理 張智舒
大家下午好。今天主要在這兒匯報一下玉米澱粉期貨上市以來的階段性成績。下面,我們首先看一下玉米澱粉期貨的市場運行情況。2014年12月19日玉米澱粉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掛牌上市,上市以來它的年均成交量3682萬手,今年前7個月的成交量是1055萬手,上市以來的日均持倉量是21萬手,今年前7個月的日均持倉量是9萬手,這個數據可以明顯的看出,而且從圖上也可以看出,澱粉期貨在上市後的2015年下半年開始到2016年和2017年的上半年呈現成交和持倉的上漲期。隨後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成交持倉持續下降,這個市場變化,我們認為是與玉米期貨有一定關係的。
玉米是生產澱粉的主要原料,從生產工藝看它基本佔了澱粉生產成本的80%左右。澱粉上市後剛好遇到玉米臨儲政策改革,玉米當時也成交持倉呈現大幅上漲,單日持倉曾經一度成為中國期貨市場最大的品種。玉米市場隨後達到平衡期,然後逐漸下降,澱粉也是隨著下降到了現在的年均成交量大概1000萬手左右,日均持倉量是10萬手左右的水平。
但是,這種下降其實與澱粉它自身的功能發揮是並不相關的,也就是說即使成交持倉是有一定的下降,但是澱粉期貨的功能發揮的水平反而是提高的。我逐個指標向大家介紹一下,首先看一下客戶結構相關指標。今年前7個月玉米澱粉參與交易客戶數是7.5萬戶,法人客戶持倉佔比46%,成交佔比43%。從左邊這個圖可以看到,參與交易的客戶數確實是和成交持倉一樣,呈現階梯下降的趨勢。這個主要也是因為期貨市場的品種是不斷的增加,現在已經有70多個品種了,其中除了期貨還有期權,還有場外非標的產品,這些投資的客戶以及基金是相對分散的。但是,即使交易客戶數下降,但是我們的法人客戶數其是是沒有很明顯的下降的,因此法人客戶的佔比反倒是逐年提升的,而且法人客戶成交和持倉也是逐年增加,說明品種客戶結構是在不斷優化的。
下面再來看一下期現價格相關性。今年前7個月期現價格相關性0.86,基本回到上市初期水平。但是2018年和2019年期現價格相關性還是比較低的,說明這個品種價格發現功能還是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再看一下套保的相關指標,今年上半年套保效率是49%,從左邊這個圖可以看出,從2016年開始套保效率從百分之二十幾一步一步升到50%,這塊延伸講一下,剛才佟總也提到期貨市場發揮功能,當年大豆價格暴跌的時候,當時油粕企業也是利用油粕的期貨,當時在期貨市場上基本彌補了在現貨市場上的巨額虧損。因此我們認為套期保值的功能也是在持續發揮的,我們把產業客戶參與度放在一起看一下,隨著套保功能不斷提高,產業客戶參與度也在提高,說明產業客戶也逐步認識到玉米期貨在套期保值功能上的作用。
下面再看一下流動性的指標。我們一般是用相對買賣價差和價格衝擊成本來測算深度。這兩個指標一般是越小越好。從圖上可以看出,這兩個指標經過前幾年大值之後逐漸下降,現在已經和我所成熟品種指標相近似了,也就是說玉米澱粉的流動性還是不錯的。
最後再看一下期貨的交割情況。今年前7個月玉米澱粉的期貨交割量5000手,就是5萬噸左右,佔大商所農產品交割量5%,交割率是萬分之四,接近農產品平均交割率的萬分之三點四,從圖上可以看出交割量並不像成交持倉出現先漲後跌的趨勢,基本每年還是比較平均的,年均交割量大約6000手左右,呈現特點主要集中在159合約,最大的交割合約是剛上市之後的1509合約,當時達到4100手,第二大就是1605合約,達到3900手,第三大就是今年5月合約,達到3500手。隨著玉米澱粉成交持倉的下降,它的交割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交割率逐漸上升,現在已經接近於市場農產品的平均交割率的水平。
對於交割區域,我們玉米澱粉期貨是由15家廠庫和2家倉庫,覆蓋5個省區,其中黑龍江2家交割廠庫,吉林4家交割廠庫,遼寧是1家交割倉庫和1家廠庫,河北是1家交割廠庫,山東是7家交割廠庫和1家交割倉庫。按照各區域的交割量累計來看,山東目前還是交割量最大的區域,但是它的交割量主要還是集中在上市的前兩年,其次是吉林地區,然後是遼寧、黑龍江和河北。
以上就是玉米澱粉期貨的運行和功能發揮情況。下面再來看一下對於玉米澱粉期貨我們大商所做的一些工作,從玉米澱粉上市之後,我們是陸續出臺了一些政策來保障玉米澱粉期貨的平穩運行。首先增設交割庫,剛上市的時候是6家交割倉庫,現在已經擴大到17家,數量翻了3倍。第二就是我們推出升貼水調整機制,當時也是應對市場上對我們反應的基準交割地和非基準交割地的價格變化而推出的,在推出之後分別在2017年和2018年進行了兩次調整,2017年主要是針對黑龍江地區將貼水由0元調到負70,適用於1809合約,2018年主要針對山東和河北地區,將升水由95元調整到145元和125元,主要適用於1909合約。在此之後我們還對交割質量和交割規則方面進行調整,2017年3月份,當時應對臨儲改革可能會出現大交割量的風險,我們擴大廠庫的標準倉單註冊量,由原來十幾萬噸擴大了50%。其次,我們應對玉米澱粉新的國標,對交割質量標準兩項指標進行調整,適用於2001合約。最近我們根據現貨市場的變化,正在研究一個貨櫃動態交割的可行性,後面我也會具體介紹一下。
下面,重點介紹一個是我們的升貼水調整的機制,再一個就是剛才提到貨櫃動態交割。對於升貼水調整機制,在2016年推出的時候當時也徵求過市場意見,可能在座有一些廠家當時也參與到我們這個討論中。一個是我們向15家廠庫每周徵求他們的出廠價,我們認為這個價格是基於真實成交的,是很有代表性的。其次我們向諮詢機構,也是向他們買每日報價,這些諮詢機構把價格給我們之後,我們也會進行分析,從中選出3家機構進行總體測算。
除此之外對於沒有一些出廠價格地區或者出廠價代表性不強的地區,比如說遼寧的南部港口是沒有出廠價的,我們對於這些地區還會綜合考慮他們的運費,因此整體綜合的測算方式來確定最後升貼水是否調整。但是對於升貼水調整機制有兩點要說明一下。一個就是我們發布的升貼水為了不影響盤面的運行,會在新合約實施,因此用這個升貼水的合約,距離我們發布有一年以後,也就是數據有一定的滯後性。第二點,升貼水在發布之前我們會向市場徵求意見,市場如果對於我們升貼水反對的意見比較強烈的話,我們也會重新測算,然後再另行發布,就像今年本來8月我們是要調整的,但是也是因為市場的意見我們暫緩了。
下面,我把升貼水每個期間內的升貼水變化以及各個區域的交割量放在一起做了對比。可以看出升貼水的變化和交割量是有一定關係的,當然這也是我們設置升貼水機制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夠便利交割,貼近現貨。
下面再來說一下貨櫃動態交割,這是我們現在的思路,今天藉此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思路是基於現貨市場的變化,現貨市場在2014年澱粉剛上市的時候,澱粉的產量是2000萬噸左右,當時山東是偉大的,然後是吉林、河北等地區。近幾年隨著澱粉產能的不斷增加,尤其是東北地區一個是臨儲改革政策的,再一個深加工補貼不斷的實施,產量是在不斷增加的。2019年全國澱粉產量增加了50%,東北地區產量由400多萬噸增加到了762萬噸,增長了70%,尤其黑龍江地區產量增長5.4倍。所以說,東北產區的地位是在不斷加強的,這第一個變化。
第二個就是現貨的運輸方式也是在變化的。東北的玉米澱粉主要是通過鐵海聯運到華南、華中等銷區,外銷量約佔80%,其中有90%以貨櫃運輸為主。也就是說東北有70%的澱粉是裝在貨櫃裡的,對於華東、華中這些玉米澱粉據我們了解是自給自足,對外銷量不足50%,外運的部分也是佔了50%,是以貨櫃的方式運輸的。我們就對貨櫃運輸方式進行了了解,我們了解到貨櫃在工廠門口裝箱之後就密封了,這期間無論在港口堆場還是上船直接南下,一直到南方工廠之後才會開箱,這就是整個貨櫃的方式。參與過玉米澱粉倉庫交割的可能也了解我們的倉庫交割方式,如果是一個貨櫃的澱粉來了,首先要拆,然後要檢驗,然後要入場入庫堆垛,走的時候想貨櫃來裝,還得裝回去,還不一定裝的回去。因此貨櫃的現貨運輸方式與我們期貨的倉庫交割的流程已經非常不匹配了。也就是說,尤其是東北地區這70%裝在貨櫃裡的玉米澱粉是沒有辦法參與到期貨交割裡面來的,當然市場上很多客戶也向我們反應了這一點,基於此我們想要把貨櫃運輸方式融入到倉庫交割中,也就是說未來澱粉在工廠裝箱之後,直接運到倉庫,然後免檢入庫,以貨櫃的方式堆場,最後以貨櫃的方式整箱進整箱出。
對於整個這個方案有幾個要點介紹一下。第一個,我們的交割倉庫,再來申請貨櫃資質。也就是未來的交割倉庫,一方面會為貨櫃來的澱粉服務,也會為非貨櫃來的澱粉服務,大家開出來的都是倉庫倉單。第二點,因為貨櫃要免檢入庫,為了保證澱粉質量,我們前期還是考慮要這些澱粉都來自於我們的廠庫,後期未來可能根據市場情況再定。第三點,就是在免存期內我們會有動態換貨,這也是貼近於現貨市場,一方面降低大家用箱成本,另一方面也是降低澱粉長時間存放質量變化的風險。
以上就是貨櫃動態交割整體的模式,在這裡介紹也是希望市場上有一些新的想法或者建議意見隨時向我們交易所反饋。
最後,再說一下澱粉的下一步工作。今年剛好是期貨市場30周年,對於而立之年的期貨市場,還有正處於青壯年豆粕、豆油這些期貨品種來說,玉米澱粉還是一個五、六歲的幼童,經過大家的培育,它將來的功能發揮水平是會不斷提高的。
第二點,就是現在玉米市場確實處於變革期,由後臨儲時代向無臨儲時代轉變,玉米澱粉在升貼水設置以及其他交割交易這些規則在設計上也會充分考慮市場的變化。
最後,我們交易所也會提供一些配套的服務,進行一些產品的創新,來助力澱粉期貨越走越好,越走越遠,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張玉潔
《期貨日報》社有限公司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