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打電話喊你們去擺地攤了」。
啥子呢,我沒聽錯吧,城管和小商小販自古以來就是天敵,就是死對頭,水火不容,經常看到小商小販被城管攆得雞飛狗跳,現在城管居然打電話,主動喊小商小販去擺地攤。
確實如此,連國家總理都在十三大會議上大力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出門擺地攤,掙錢,消費,全國人民紛紛響應,把地攤擺得熱氣騰騰,充滿著人間的煙火味。各行各業都有人紛紛佔攤位,擺地攤,賺得喜笑顏開,大有那種「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感覺。
有個90後的小姑娘白天上班,晚上擺地攤賣點小飾品,姐妹們喜歡的耳環、戒指、裝飾項鍊、頭花、夾子……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據她透露,收入遠比工資高得多,一個晚上賣個二三百塊錢輕輕鬆鬆,現在都在計劃買車的事了。
還有那種高檔酒店大排檔海鮮酒樓,也把桌子擺到壩壩頭,面向大眾,降低價格,居然一個晚上五十多張桌子就沒空過,客人來了一波又一波,那個場面令人唏噓不已,太熱鬧了。
還有賣早餐的老闆,本來前段疫情下,兩個月沒收入了,鋪面租金都只交到三月份,四五月份的租金都還沒錢交,老公也失業了,孩子馬上就開學了,正在苦惱,日子怎麼過啊?就在這時「地攤經濟」來了,對這個賣早餐的老闆來說,簡直就是「瞌睡遇到枕頭」,剛剛好。第一天擺地攤賣早餐,包子、稀飯、饅頭。營業額就2000多元,當時就感動得熱淚盈眶,跪在地上,大喊「感謝政府,感謝國家,感謝黨」。一家人的生活終於有著落了。
確實,「地攤」讓疫情下的老百姓受益匪淺,解決了很多失業人員和小商小販的生存問題,其他高遠的理想暫不說,但至少要保證能讓人們正常過日子,有飯吃,有衣穿,房租水電能正常繳納,這就是當前最基本的問題,這時候「地攤經濟」來了,解決了這一基本問題。
很多人看見別人擺地攤,賺的笑嘻了,天天都有人報導,擺地攤的某某人又日進鬥金啦,還在計劃買車買房了。很多人也想摩拳擦掌,蠢蠢欲試,也想嘗嘗擺地攤掙錢的甜頭。
先是實地考察,然後買貨架,進貨,開始正兒八經坐地賺錢。可問題是事情真的那麼簡單嗎?錢真的那麼好賺嗎?你如果也抱著想「日進鬥金」的那種想法去擺地攤,多半失望大於希望。
擺地攤本來就是為著保就業,解決溫飽問題而發展的經濟,地攤上的貨物連本帶利都才幾百塊錢,難道你的貨物擺一晚上就被搶空了嗎?
現在擺地攤的人那麼多,貨物都差不多,所以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盲目跟從。
沒那金剛鑽,別去攬那瓷器活,「擺地攤」不是人人都能吃得消的,也不是人人都擺得如魚得水。
首先你要吃得苦,而且是原來就一直在從事,一直在經營的商販,「地攤經濟」對這些人才是「如魚得水」。比如包子店的老闆,每天凌晨3點過就要起來和面,發麵,蒸包子,熬稀飯,這些技術活並不是三兩天就能達到能經營的水平,你剛一開始就能保證你蒸的包子饅頭白白的泡泡的,而且有賣相,你保證你熬的稀飯能稠稠的黏黏的,而不是清湯寡水的。最主要還得有個幫手,幫著收錢、招呼客人、打打雜什麼的,要不然你一個人就會亂作一鍋粥,看著錢也賺不到。
雖然擺地攤要不了多少成本,可本來就是沒有收入才去擺的地攤,雖然投資不多,但用的每一分錢都是心頭上的肉。首先要買貨架和進貨吧,還有掃二維碼的牌子,每天從家裡到擺攤的地方如果沒有交通工具,只有自己硬扛,但如果你又去投資買個交通工具的話,成本又加大了。
然後整個晚上不開張和整個晚上只賣幾元幾十元的時候,完全有可能,而且是常事,所以要有這個心理準備。擺到晚上12點收拾回家,生意好,賣得多,身累;生意不好,沒賣幾個錢,心累。第二天上班因睡眠不好,還影響上班,現在公司老闆正在找機會裁人,每個人上班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你這種狀態,不怕被老闆堂而皇之的辭退嗎?
這就兩頭都沒顧好,得不償失,以免「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所以在擺地攤前先三思,能保證不影響工作嗎?如果賺錢不多甚至不賺錢,還能繼續嗎?有那個心理承受能力嗎?然後再做決定。
還有那種不用出本錢,不用進貨的地攤,靠自己的手藝營生,比如美甲師,美容師,理髮師,替人畫像的,各種中介,貼手機膜的……這些人擺地攤,成本就低,一個牌子,一張凳子,背個包包就搞定,只需要用時間等人來消費,這可能就是穩穩的賺,賺多賺少都無所謂,但至少不會虧本。
看來有技術,有手藝的人,無論什麼環境,都能生存,不會餓肚子。
擺地攤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也沒有什麼放不開的,很多企業家就是從擺地攤開始的,但也不能盲從,結合自己實際情況而定。
邊擺地攤,邊體驗生活的難處,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當你放下面子謀生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懂事了,當你用錢賺回面子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成功了,當你用面子可以賺錢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是了不起的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