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歷史沉澱,各個載體的文化都蓬勃發展,各領風騷。
像對聯,一直就受到了歷朝歷代文人雅士的追捧和喜愛,每逢外出踏春時,遊山玩水,欣賞美景,以景為題,以景為對,對上那麼幾幅,既增添了氛圍,又能增加無限的樂趣。
有個秀才進京趕考,途中宿在一家客店,到涼亭歇涼。這時,老闆娘帶著小孩曬穀,不一會雞來了,老闆娘叫小孩去趕雞,小孩怕太陽曬,就把手裡的竹筒扔向雞。老闆娘一件,一下子來了雅興,邊對秀才說:「你是進京趕考,文採肯定不錯,我給你出個對子」秀才說:「可以啊,請老闆娘出題」老闆娘根據當時的情景就念出上聯:
飢雞盜稻童筒打
這個看似簡單的上聯其實也暗藏玄機——異字同音聯。有三個同音字,十分難對。
秀才苦思良久,也不知道從何下口。正當秀才尷尬之際,看到了涼亭的老鼠,好像在哪兒歇涼。恰恰,一個客人咳嗽兩聲把老鼠嚇跑了,秀才一見,下聯就有了。他笑呵呵的對著老闆娘說:「老闆娘,下聯我有了」
暑鼠涼梁客咳驚
秀才的下聯,也是三對同音字,可謂工整奇巧。
不僅僅是陌生人之間的鬥嘴,親人之間也會互不謙讓。比如宋代文豪蘇軾和蘇小妹,兩個人常在文字遊戲中,一爭高下。
蘇軾閒著無聊,溜達到小妹的閨房,看到小妹在閨房牆上畫了很多的貓,便問:「小妹,你在牆上畫這麼多貓,是有何用意?」蘇小妹一聽,笑了笑說道:「古有畫餅充飢,我這是畫貓驚鼠。」
蘇軾聽了非常有趣,因此也觸景生情。便對妹妹說「小妹啊,為兄有一上聯,你可敢對?」蘇小妹不甘示弱立馬接道:「有何不敢?咱倆誰怕誰?」蘇東坡的上聯,也不新奇,只是當前情景的回放。蘇東坡的上聯是:
餓鼠搶牆,妹妹畫貓驚餓鼠
蘇東坡的上聯表面上看是應景之聯,這副對聯是首尾相接聯,對聯的前面以「餓鼠」起頭,對聯的最後又以「餓鼠」結尾,可謂是十分的巧妙。這下可難住了蘇小妹,聰明機智的她,一時竟也難對出下聯。蘇東坡見狀,又假裝好人似地對蘇小妹說:「妹妹莫急,慢慢想,為兄給你三天時間,到時你再回我。」
三天時間裡,蘇小妹的腦海裡,一直被下聯糾纏。三天也沒等到妹妹回復的蘇軾跑來找妹妹。當時,院子裡曬著稻穀,有幾隻雞正在吃稻穀,蘇東坡隨手撿起來一塊石頭,邊打雞邊說道:「叫你偷吃穀子,叫你偷吃穀子!」這一幕正好被蘇小妹看到,一下子靈感觸發。於是,下聯便也脫口而出:
飢雞叼稻,哥哥拾石打飢雞
蘇東坡聽罷妹妹的下聯,拍手叫好:「小妹果然聰明過人!」
雖然現在的我們對古代的詩詞與對聯的規則並不是很了解,但是我們也可以在平時空閒的時候與朋友進行附庸風雅一番,也不用太過在意規矩隨心隨意就好,就當作是換一種娛樂方式吧。
雖然說有些對聯或者是俗語只有短短的幾個字,但其中卻包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背後也暗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
千百年來,從王侯將相到民間佳話,從文人墨客到才子佳人,或多或少都和對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中華對聯精粹》這本書中涵蓋了所有傳統的對聯,是中國古代經典的通俗化讀本。
對聯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傳統經典精粹》是一部中國古代經典的通俗化讀本,精選《大學》、《論語》、《中庸》、《老子》、《莊子》、《商君書》、《管子》、《墨子》、《鬼谷子》等18部先秦傳統經典進行精粹。
並結合社會現實,加以注釋、譯文和點評,賦予了這些經典以新的時代內涵,為大眾提供陶冶性情、提升道德素養的寶貴精神食糧。
喜歡古典文學,但又對,對聯文化一知半解的買這本就足夠了。
藉助對聯,人們或寫景抒情,或託物言志,或酬答題贈,或哀輓慶賀,嘻笑怒罵皆文章。
對聯是一種源遠流長、雅俗共賞的應用文體。品讀國學經典,從一本對聯文化開始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