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戰爭,哪怕是二戰之後,世界的大環境趨於和平,依然無法避免在個別地區有零星半點的戰爭發生。最典型的就是中東地區。由於中東地區盛產石油,因為作為世界上軍事實力最為強大的美國,就從未放棄在這一地區爭取利益。不僅在幾次中東戰爭中都能看到美國的身影,二戰以後世界上幾次較大的戰役大多是由美國主導和展開。
回顧這些戰爭,我們可以發現,戰爭的發生並非事出突然,而是有一定的前兆。雖然每次戰爭的前兆會有出入,但大體上逃不離三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今的中東地區,這三點前兆都已經出現,意味著在這一地區,很有可能會迎來一場較大規模的戰爭。
第一點就是出現特殊的輿論風波。任何侵略都是不正義的,沒有理由的戰爭很有可能讓戰爭發起方受到世界的一致討伐。如在海灣戰爭中,美國就藉口伊拉克正在研發生化武器,發動了戰爭。戰爭的結果眾所周知,伊拉克根本沒有所謂的生化武器。這不過是美國為了自己的石油利益發起的一場侵略戰爭罷了。
如今,類似的輿論風波再次出現在伊朗地區。據報導,美國派遣了由加油機和戰鬥機組成的編隊進入伊朗領空。所幸伊朗並沒有對這三架飛機發起攻擊,否則,恐怕美國就會以伊朗襲擊本國戰機為由發起攻擊了。
第二點是軍事演習的增加。所謂無風不起浪,輿論風波越是猛烈,圍繞這個地區的軍事演習也就越來越多。除了訓練部隊在戰鬥中的配合,軍演還能向外界秀肌肉,並以此發出威懾。
據央視新聞的報導,在美伊局勢劍拔弩張的關鍵時刻,伊朗展開了大型無人機戰鬥的演習。顯然,這是伊朗方面正在向美國聯軍發出強烈的警告。
第三點是出現嚴重的內部危機。一般來說,當一個國家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時,戰爭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歐洲二戰爆發的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持續的經濟低迷。眼下,美國國內正在遭受疫情和經濟的雙重困擾。因此,美國很可能會通過發動一場戰爭來轉移這些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些都距離我們很遠,但我國民眾仍然需要提高警惕,為了自己的安全,在這段時間儘量減少前往這些危險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