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致敬第一書記群體

2020-12-24 廣西新聞網

心中有光 不怕路遠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致敬第一書記群體

舞臺上,一幕幕生動場景激勵人心。

舞臺上,一幕幕生動場景激勵人心。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秦 雯文 鄧 華圖

以文藝譜寫初心,以作品致敬楷模。9月17日晚,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百色市委、市政府,自治區文旅廳出品,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百色市民族文化傳承中心、中央歌劇院聯合出品的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在廣西文化藝術中心首演,以「時代楷模」黃文秀感人事跡致敬第一書記群體,濃縮呈現全國扶貧攻堅戰線的奮鬥與榮光。

「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展現奮鬥在基層扶貧第一線的駐村幹部、第一書記等黨員幹部勇於擔當、永不懈怠的扶貧精神,讓黃文秀們的精神和力量傳播得更遠、影響得更深。」編劇、導演田沁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扶貧路上》通過對黃文秀事跡的再現,挖掘廣西扶貧主戰場百色這片土地上的先進典型和可歌可泣的故事,展現全國脫貧攻堅戰線廣大幹部群眾的精神風貌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讓觀眾切身感受扶貧事業的壯闊歷史徵程,共同傳遞「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堅定信念。

1 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行,致敬真切滾燙的不滅初心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是廣西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文秀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組織創排的精品劇目。該劇入選了2019年度全國現實題材及革命歷史題材舞臺藝術重點劇目、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扶持項目,由田沁鑫任編劇、導演,印青任音樂總監、作曲,宋小明作詞,王麗達、高鵬、王澤南等人擔綱主演,匯聚國內一流編創團隊和我區文藝骨幹力量。

該劇的創排過程歷時兩年,最終呈現給觀眾的是主創團隊數度深入百色採風,反覆調整劇本十餘版,不斷打磨、精進的成果,更是文藝家們傾情展現英模形象、用真心鼓舞人心的實踐——

2018年7月,文化和旅遊部組織國家藝術院團的藝術家奔赴百色展開創作採風活動,先後到了百色7個縣(市、區)的26個扶貧點,近距離感受扶貧前後的變化,感受貧困地區基層黨組織和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決心。2019年6月中旬,《扶貧路上》劇本初具雛形,而幾乎就在同一時間,黃文秀不幸遇難的噩耗傳來……得知這一消息,田沁鑫等主創立刻奔赴百色,冒著可能遇到洪災的危險,到黃文秀遇難地點實地考察,在採風中發現她寫的三大本扶貧日記……

黃文秀作為一位默默奉獻的基層青年黨員、一個工作在扶貧一線的扶貧幹部,用個人的選擇與犧牲,詮釋新時代的精神風貌,這個年輕的生命在止步的時候,時刻心系個人所在地區的民生、基建……這樣的黨員幹部值得謳歌和抒寫,戲劇舞臺需要這樣的正能量。深受感動的主創團隊很快確定全新的創作方向,以銘記、還原「時代楷模」黃文秀事跡的形式,致敬290多萬奮戰在「扶貧路上」的駐村幹部、第一書記,以及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一線幹部,從廣西百色一個村的「扶貧之路」,照見全中國貧困地區的小康大道。

「創作《扶貧路上》的過程,是一次向人民學習、被人民感動的過程,戰鬥在脫貧攻堅戰一線的幹部群眾,賦予了《扶貧路上》最大的靈感與最深的內涵。」田沁鑫說:「黃文秀有她的個性,也代表了第一書記的共性,她以自己的行動照亮生命,用青春的火炬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很多人,我們藝術家要用最好的文藝作品傳遞這份光亮,傳播這種精神,這是對英雄最好的致敬!」

2 紮根本土,激蕩情懷,用音樂演繹民族奮進畫卷

「山歌飄在雲霧間,日子一天又一天,布洛陀拜了千百拜喲,百姓的生活盼改變……」隨著序曲《好大的事情在身邊》響起,壯鄉的好山好水鋪展出畫卷,打動人心的扶貧故事開啟篇章。作為民族歌劇,《扶貧路上》演唱部分融匯了美聲、民族和通俗唱法,經過精雕細琢的音樂和唱詞,旋律優美、朗朗上口,很多音樂和唱段具有濃鬱的廣西特色,悠揚的山歌和民族曲調唱出了壯鄉兒女對家鄉的熱愛和奮進的決心。

音樂總監、作曲印青介紹說:「在音樂創作中,我們力圖堅持藝術性和人民性的完美統一,廣泛汲取了百色當地的民間音樂素材,加以改編和創新;同時又注入了現代性的音樂語彙和表現手段,著力刻畫出黃文秀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突出了劇中眾多人物的鮮明個性和時代感,也增強了音樂的戲劇性和情景性。希望這部劇的音樂既能體現壯鄉廣西的民族特色之美,又能展現當代中國的恢宏壯麗之氣。」

女高音歌唱家王麗達在劇中飾演黃文秀,聲情並茂的演繹直擊人心——「蝴蝶啊,空中飛,身輕力不虧,年年引得東風到,歲歲與春歸……」充滿希望的詠嘆《蝴蝶飛》唱出開展扶貧工作的興奮和期待;《我問》傳達幫助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急切心情;《五星紅旗》點燃紅色信仰,匯聚走在扶貧路上的前進力量……優美的歌聲中,一個感村民所感、急村民所急的扶貧幹部形象感人至深。在最後一幕結束時,王麗達淚流滿面:「這是我演出的第十部歌劇,也是我藝術道路上最重要的一部劇。我一直懷揣著崇敬和感恩的心來飾演文秀,她對父母的孝,對百姓的親,對國家的忠,一心一意建設家鄉的赤誠深深打動了我,排演過程對我而言是一次精神上的提升和洗禮。」

其他角色各自的特點也在歌聲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超生的燕來媽唱的是「閒得沒事就生娃哎,富養窮養都不怕,小豬都是一群養哎,七長八短都長大」;酗酒的班統豐唱的則是「我本山中一吶醉漢,坐在坡上四呀下看,窮人吶窮天又窮地哎,不如醉裡做神仙」……百姓的唱段充滿家長裡短的煙火氣,也顯示出受條件所困的認識局限,反映了扶貧路上的各種不易。

「我們都是共產黨員,扶貧路上擔當奉獻,我們都是第一書記,努力奮鬥為了人民!」開場一群「第一書記」的合唱氣勢恢宏、群情激奮,隨後他們成為「歌隊」,在黃文秀思緒萬千時,以伴唱的身份出現,與之「對話」,使得人物內心的展現方式藝術而多元。對個體生動真摯的描摹始終與群像展示相結合,也時刻提醒著觀眾——這些散布在華夏大地上各個角落的「第一書記」是一群人,都是一個個為人民著想的「黃文秀」,共同傳遞那份「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堅定信念。

3 豐富的意象,凝練的表達,講好脫貧攻堅的生動故事

《扶貧路上》以黃文秀的「駐村日記」為主線進行回溯敘事。從黃文秀任駐村第一書記後的集合動員大會,到她挨家挨戶走訪村民、組織集體抗洪救災,從廣大村民對黃文秀的懷念呼喚,到背後站起更多接力奮鬥的扶貧人員……一幕幕生動場景再現了黃文秀的扶貧足跡;一曲曲動人旋律傳達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感;一篇篇日記頁面,不僅拼寫出了黃文秀的精神,更立體地拼寫出了第一書記的群像……演出現場,觀眾一次次被「黃文秀」這一人物形象綻放的青春力量和優秀品格深深打動,掌聲和淚水錶達了大家對她的不舍和敬意。

貫穿全劇的重要意象「蝴蝶」是該劇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符號。主創團隊在百坭村採風時,看到一隻黃蝴蝶飛了過來,據當地傳說,逝去的人想念家人時會化作蝴蝶飛回來……這個有些悽美的傳說讓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文秀的存在。於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美麗、美好、多情」涵義的蝴蝶,在創作中被賦予更豐富的意義——它的第一次出現是「在壯闊的山河裡飛」;而後在「黃文秀」的歌聲中,象徵著第一書記們「飛入」村村寨寨;再出現是在風雨中,但「大雨壓不跨、狂風不能催」……「蝴蝶」和「黃文秀」完整關照,營造出「柔弱身軀」與「強大精神力」之間的反差和張力。

凝練、簡潔、多空間的舞臺設計,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與服裝,多媒體手段營造的廣西百色地貌及百坭村的環境,與劇情、音樂相得益彰,使該劇的視覺呈現充滿鮮明的時代氣息。雖然故事發生在廣西的山水之間,但主創團隊並沒有著意展現優美的自然風光,「扶貧扶的是人,不是風景,要讓觀眾看到大山裡的一個個人家」,田沁鑫說。舞臺左、右、後3個方向都有高大的三層框架結構,既像是廣西的群山,又營造了更為立體的舞臺空間,當劇中人遊走其中時形成流動的畫面,讓故事的講述多了一層詩意。

據悉,該劇南寧演出結束,將於10月17至18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隨後於10月24、25日亮相上海大劇院,把生動鮮活的扶貧故事寫進人民群眾的心坎,以充沛的正能量點燃新時代的精神火炬。

 

相關焦點

  •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首演 以黃文秀事跡致敬第一書記群體
    ,藝術再現黃文秀感人事跡,致敬第一書記群體。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以「時代楷模」、百色市委宣傳部派駐新化鎮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為創作原型。《扶貧路上》劇照  黃文秀是廣西百色田陽縣的一個壯族姑娘,2016年從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時,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毅然回到百色深入農村基層,成為百坭村第一書記。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裡,黃文秀寫下了三大本扶貧日記。
  • 致敬飛入村寨的「蝴蝶」 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首演
    「蝴蝶啊,空中飛,身輕力不虧,年年引得東風到,歲歲與春歸……」 詠嘆《蝴蝶飛》充滿希望和力量,這是黃文秀在扶貧過程未曾改變的模樣。在「黃文秀」的歌聲中,第一書記們「飛入」八桂村寨,將國家的政策陽光送到脫貧群眾的手上。
  • 助力脫貧攻堅 民族喜歌劇《馬向陽下鄉記》打破傳統形式,以「喜...
    脫貧攻堅題材的《馬向陽下鄉記》民族歌劇於11月25日、26日在國家大劇院傾情上演,據了解,這部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大型民族歌劇已經是第四次來京演出,不同以往的是,這部民族歌劇打破傳統形式,而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喜歌劇的形式,來展現「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這部劇遲遲未開始排演,因為在等待黃定山導演的檔期。
  • 第一個大型民族新歌劇:《白毛女》的民族化,真正的中國歌劇
    《白毛女》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後第一個大型的民族新歌劇,民族化是她最主要的特點。這首先體現為刻畫與展示本民族生活和具有本民族思想、性格的人物形象,以表現和高揚民族精神。這部歌劇是作者自覺投入火熱的鬥爭生活,認真地對生活進行觀察、分析、體驗,在此基礎上加工提煉而成的。抗戰期間,晉察冀邊區曾流行過一個民間傳說:一個佃農的女兒,父親被惡霸地主逼死,她自己又遭到地主的蹂躪,隻身逃入深山,在山洞中苦熬了好幾年。因為吃不到鹽,見不到陽光,以至全身發白,被村人誤傳為「白毛仙姑」。
  • 鄭州西亞斯學院民族歌劇《月照蓋頭嶺》獲評中國民族歌劇重點扶持...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何可 通訊員 趙志攀  10月19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公布2020-2021年度「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名單的通知》,經指導委員會專家認真遴選,共有7部作品入選2020—2021年度「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
  • 全面小康路上德保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凝聚民族團結力量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全面小康路上德保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寫在德保縣各族群眾2020年奮戰脫貧攻堅收官之際   我們無限致敬和緬懷曾經並肩作戰、在奮鬥徵程上不幸犧牲的遊勇滕、黃志強同志。五年艱苦卓絕歲月裡,廣大幹部風雨兼程,砥礪奮進,以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與擔當,幹出當驚世界殊的無前偉業,書寫了足以載入民族發展史冊的榮耀篇章。   五年來初心不改,我們堅定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堅決踐行黨的政治承諾和歷史賦予的使命。
  • 淄博市人防辦駐村第一書記汪金鋼 扶貧路上的貼心書記
    >   「我們來到這裡就是扎紮實實為村民辦實事,脫貧攻堅戰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作為第一書記   2019年7月,在淄博市人防辦項目推進科工作的汪金鋼來到淄川區西河鎮澇窪村,成了村子裡的駐村第一書記。   接地氣的 貼心第一書記   「汪書記為人樸實,待村裡人親得很。」「汪書記一天到晚為村裡操心跑腿,老少爺兒們早就把他看成村裡的人了,心裡有話都想給他說說。」提起汪金鋼,澇窪村村民一連串飽含鄉情的評價。
  • 致敬紅色經典 秀色直播直播歌劇《冰山上的來客》
    【紅色經典@時代英雄】系列直播計劃探班知名劇院和劇團,幫助大家從經典舞臺藝術中共同了解經典歌劇背後的英雄故事與時代精神。在歌劇《冰山上的來客》直播活動中,膾炙人口的主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剛一響起便勾起網友們的回憶,引發眾多網友共鳴。歌劇《冰山上的來客》由同名電影作曲家雷振邦之女、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雷蕾擔綱作曲,不僅保留了原電影音樂的"主題",還貼合歌劇特色,以豐富的音樂手段烘託父輩膾炙人口的旋律,將觀眾再次帶回那個純真年代、帶到美麗的帕米爾山下。
  • ...初心點亮扶貧路——棗莊市薛城區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張大川
    】特色種植「敲開」致富門——臨邑縣稅務局「第一書記」劉炳山扶貧紀實【攻堅扶貧】心繫百姓 真情扶貧——鄆城縣稅務局「第一書記」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紀實【攻堅扶貧】小康路上的「稅月情懷」——東營區史口鎮西商村「第一書記」燕全亮【攻堅扶貧】俯首甘為孺子牛 ——陽信縣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
  • 明光市蘇巷鎮:當好扶貧路上「服務員」
    中新網安徽新聞12月11日電 (張晟 常兆) 2014年10月,風華正茂的陳進同志作為省第六批選派幹部,在明光市蘇巷鎮牛郢村任職黨總支第一書記,從此,他便與扶貧結下了不解之緣。
  • 四川擬表揚一批第一書記和扶貧幹部
    4月2日,四川觀察記者從省委組織部獲悉,全省將集中表揚一批省內對口幫扶、涼山州綜合幫扶以及第一書記、一線扶貧幹部。>寶興縣蜂桶寨鄉黨委書記周成渝滎經縣扶貧開發局局長王成偉漢源縣小堡鄉政府扶貧工作人員王 宏石棉縣大型水電工程服務中心主任
  • 【扶貧手記】張家川縣木河鄉李溝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
    【編者按】近年來,張家川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暨中央、省市委的部署要求,從中央、省、市、縣選派優秀幹部到建檔立卡貧困村和深度貧困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
  • 「致敬警察節」合肥巢湖這位民警「化身」駐村第一書記,將「扶貧...
    貧困戶生病,他先後6次開車送醫治療;貧困戶有犯愁事,他積極幫助解決;貧困戶農產品銷售難,他幫忙「帶貨」解決銷售難題……2018年,帶著組織的囑託,安徽省巢湖市公安局民警伍斌來到了中垾鎮太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
  • 【民族團結黨旗紅】扎西平措:彝族村落裡的康巴「第一書記」
    幾年時間裡,他從一名西藏軍區駐守軍人到駐村第一書記,再到擔任冕寧縣彝海鎮副鎮長。他把軍人和康巴漢子那股吃苦耐勞、粗中有細的精神頭,帶到扶貧戰場上屢立新功。面對這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扎西平措內心充滿無限光榮的使命感「我出生於少數民族地區,這裡是我的家鄉,我的故土,有我最可愛的鄉親們,我為能成為他們的一員而高興」。
  • 扶貧路上 步履鏗鏘——記神木市店塔鎮梁家塔村第一書記高智宏
    「扶貧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還未結束,必須沉下心來,讓梁家塔村在冊貧困戶充分享受政策,實現全部脫貧」。神木市店塔鎮梁家塔村第一書記高智宏說。此時,高智宏與村書記武子榮了解情況後當即入戶走訪,給吳飛琴帶來了希望。先是給吳飛琴的丈夫申請了殘疾證和慢保,又給她的孩子申請了大學生幫扶資金,同時按照有關政策將吳飛琴納入特設公益性崗位,徹底解決了她的後顧之憂。「在大家的幫助下,我的日子也有盼頭了。」吳飛琴說到。
  • ...派駐雙堠鎮佛住村第一書記傅有星:鋪下身子辦實事 扶貧路上譜新章
    「當好第一書記,必須帶著真情,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多向基層幹部學習,主動與村民交朋友……」這是山東省菸草專賣局派駐沂南縣雙堠鎮佛住村第一書記傅有星在駐村初期的一篇日記。
  • 第十四屆廣東省藝術節開幕,民族歌劇《紅流澎湃》打頭炮
    眾多嘉賓和觀眾歡聚一堂,共同觀看了開幕大戲——民族歌劇《紅流澎湃》。開幕大戲民族歌劇《紅流澎湃》是南方歌舞團重點打造和推出的一部原創民族歌劇,該劇選取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農民革命運動的先驅彭湃同志生平事跡中感人至深的故事為原型進行編創,展現了彭湃以及追隨他的革命者們,對於理想信念堅定執著的追求,為了黨、為了人民不惜犧牲一切的可歌可泣的偉大精神,將近一個世紀前如波濤洶湧的廣東省農民革命運動的洪流再現於歌劇舞臺。
  • 打贏脫貧攻堅戰 企地攜手奔小康——齊魯石化第一書記紮根扶貧一線...
    11月9日,高鵬、李雲先、邵光鵬、孫向軍等齊魯石化「第一書記」回到扶貧過的郯城縣。許多聞聽「齊魯石化第一書記來了」消息的村民紛紛趕來,和第一書記們暢談今日鄉村的可喜變化。  在山東省委統一安排下,2012年4月份開始,齊魯石化先後選派4輪12名第一書記到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泉源鎮、廟山鎮進行扶貧。
  • 鹿邑縣人防辦張益偉榮獲全縣「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稱號
    映象網訊(記者 申學南 實習生 凌輝 通訊員 董緒武 馮淑娟)近日,中共鹿邑縣委、縣政府辦公室聯合發文,表彰了2019年全縣脫貧攻堅「整改提升百日會戰」工作中,積極投身扶貧一線,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做出積極貢獻的先進典型,縣人防辦張益偉同志獲得「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 錦屏扶貧故事|細數扶貧路上我們那些感人的戰友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派駐錦屏縣敦寨鎮龍池村的「第一書記」楊端明,帶領村民到京城闖市場「賣水果」,為龍池村水果找銷路、創品牌,現如今,龍池村每年水果創收1000多萬元。他被村裡孩子稱為「楊爸爸」,被村裡的村民親切地叫作「老楊」。劉光英 楊秀琴 攝 一輛國產車、四個「第一書記」的戰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