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又槓上了,真是冤家路窄!雙方都聲稱對對方進行卓有成效的打擊,根據媒體報導的現場情況看,場面觸目驚心。這兩個西亞彈丸小國究竟有啥糾葛以至於如此大動幹戈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來認識一下這兩個國家。亞塞拜然位於外高加索的東南部,東臨裏海,南鄰伊朗,北靠俄羅斯,東部與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隔海相望,西接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另外它還有一塊領土,在亞美尼亞東南邊,與本土不相連,國土面積在8.6萬平方公裡左右。亞塞拜然全國總人口大致有990萬人,其中91%是亞塞拜然族。亞塞拜然人是突厥人的後裔,但由於歷史上受到波斯文明的深遠影響,現在大多的亞塞拜然人都信奉伊斯蘭教,且是什葉派的信徒。
2019年亞塞拜然人均GDP為4851美元,這是什麼概念呢,拿2019年我國的人均GDP為10276美元作為參照,基本為我國的一半,不過由於亞塞拜然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當地人靠山吃山,靠出口石油天然氣就能賺取大量的外匯,因此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是很高的。
那麼處在亞塞拜然西面亞美尼亞呢?歷史上,亞美尼亞當地人曾建立統一的亞美尼亞王國, 而到了16世紀中期,被伊朗和奧斯曼帝國瓜分。相對於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無論是國土還是人口,規模要小的多,國土面積只有2.98萬平方公裡,人口只有306萬。採礦業、農牧業和旅遊業是亞美尼亞的主要經濟來源,2019年人均GDP為4622美元,略遜於亞塞拜然。
事實上,兩國一直以來的紛爭主要是源於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歸屬問題,又稱為納卡問題,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在亞塞拜然國土之內,但目前實際上已擺脫亞塞拜然的管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這要怨還得怨俄羅斯人,因為,納卡問題是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
一直以來,高加索地區的民族結構比較複雜,又因為高加索地區險要的戰略位置,周邊國家長期對該地區垂涎三尺爭,因此戰火不斷。在俄羅斯帝國統治時期,納卡地區被俄羅斯吞併,為了加強對該地區的控制,俄羅斯人曾誘使波斯地區的亞美尼亞人遷往該地區,這就給之後的納卡問題埋下了隱患。
納卡地區面積約4400平方公裡,雖沒有與亞美尼亞接壤,但因為亞美尼亞人居多,亞塞拜然人少,因此,地區事務基本是亞美尼亞人說了算。至於這塊地方的歸屬權,亞塞拜然人主張接受亞塞拜然司法權,而亞美尼亞人則主張併入亞美尼亞,於是矛盾就產生了。
事實上,在俄羅斯人的威逼利誘下,亞塞拜然一直選擇忍氣吞聲,但是,畢竟納卡是自己身上的肉,怎能說拿走就拿走呢,因為,為加強對納卡地區的控制,亞塞拜然在當地進行了亞塞拜然化改造。此舉遭到了當地亞美尼亞人反對,他們在亞美尼亞的支持下,發起了將納卡地區遷往亞美尼亞的運動。
1987年9月,當地亞美尼亞人向莫斯科遞交了一份請求與亞美尼亞統一的請願書,次年2月,蘇共中央發表公開信,表示任何對現有民族區域規劃的修改,都將損害民族關係。實質就是蘇聯並不支持請願的內容,這隨即引發了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20多萬人上街遊行抗議。同月,納卡自治州單方面宣布退出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與亞美尼亞合併,這立刻導致該州阿、亞兩國之間爆發武裝衝突,納卡戰爭隨即爆發。
九十年代初,隨著蘇聯解體,從蘇聯分離出來的亞塞拜然宣布取消納卡自治,並將其置於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為了反制,在亞美尼亞的支持下,納卡也在同年宣布獨立,當然獨立的動作並沒有得到國際的承認。在1992年至1994年間的武裝衝突期間,亞塞拜然對納卡自治州及其周圍7個地區逐漸失去了控制。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今天,這也就是為什麼,雖然國際上並沒有承認納卡已經獨立,但實際上已經不受亞塞拜然控制的原因。
卡納問題這個禍種是當初由俄羅斯人埋下的,然而如今俄羅斯自己拍拍屁股走人,最終受害的,是兩個國家的人民。之前,俄、美、法一度調停,兩國在雖然達成過全面停火協議,但是因為納卡的核心問題沒有解決,另外小國家只是大國博弈的籌碼,所以調停並沒有什麼卵用。現在看來,和平協議也只是廢紙一張,兩國敵對狀態並沒有改變。
責編:楊文
版面設計:劉佳
媒體商務合作
點擊播放 GIF 0.7M
"財經姝婷說,用故事說財經"
《財經姝婷說》系列財經短視頻節目
每周五晚23點20分
在深圳財經生活頻道播出
歡迎關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