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瀚視野
北京時間11月25日消息,因疫苗利好消息及美國平穩過度正式啟動,原油期貨大幅收漲,交投最活躍的紐約主力合約創3月5日以來的最高收盤價。紐約商品交易所1月份交割的美國基準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上漲至每桶44.91美元,上漲1.85美元,漲幅4.3%。全球基準的1月份布倫特原油在洲際交易所歐洲期貨交易中上漲1.80美元,收於每桶47.86美元,漲幅3.9%。這兩個基準股指均創3月5日以來近月合約的最高收盤點位。
此外,1月布倫特原油合約周一升至2月合約的溢價水平,這種情況被稱為"現貨溢價"。這一現象,加上沿期貨曲線逐漸消失的「正價差」(即較長期合約較短期合約溢價交易),被交易員視為需求的積極信號。
瑞穗證券美國能源部門主管Robert Yawger在一份報告中稱,"從期貨溢價到現貨溢價的轉變是巨大的,因為儲備經濟不起作用。現貨溢價是一種價格結構,意味著需求上升和/或供應短缺……當存儲經濟不起作用時,存儲往往會減少,從而為價格帶來支撐。」
今年以來我們看到了整個國際油價的大幅度下跌,甚至於說急漲暴跌的現象都非常明顯,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國際油價的發展趨勢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當前國際油價的上漲,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應該還是有疫苗帶來的整體市場預期的改變,國際油價的暴跌之前,我們就非常明確說了,這是因為全世界面臨著疫情,這個百年未遇的大型衛生事件,在這樣的情況下,國際油價實際上一直受到需求的嚴重影響,所以在需求沒有恢復的情況下,國際油價實際上完全不具備上漲的空間,但是新冠疫苗的不斷推出和不斷有好消息出現,特別是疫苗有效性非常高的好消息實際上給國際油價形成了巨大的支撐,所以我們看到當前實際上還是疫苗所帶來的市場變化對國際油價帶來的影響。
其次,我們從國際原油供給的角度出發,當前的國際原油供給實際上,面臨著比較大的供給特殊化的局面,一方面以美國頁巖氣石油地區開採量減少為特點,在這樣的情況下,實際上國際石油在美國地區的減少已經成為一個趨勢,這種趨勢為油價的進一步上漲提供了一定的供給支撐。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中東地區當前不確定的國際地緣政治形勢,實際上也導致了中東地區的石油供給量有可能進一步降低。所以從石油供給量的角度出發,石油供給又進一步下降,完全有可能帶動了國際油價的變化,這是從供給側帶來的國際油價上漲的動力因素。
第三,國際油價的未來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從目前來看國際油價未來依然處於向好的趨勢,畢竟當前只要疫苗能夠被確定有效,那麼國際油價上漲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但是這個依然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一方面是對於這一種疫苗什麼時候能夠普及,能夠徹底消除當前的影響,這依然是個未知數,從目前來看,即使疫苗被確認有效,也是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夠真正普及。另一方面則是從石油供給的角度出發,新的一輪歐佩克的會議實際上,結果是完全未知的,甚至之前的減產協議能不能持續都是未知數。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國際油價依然處於較大的不確定性之中,我們到現在也不能說國際油價是一定能夠實現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