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如何應對「環境傳人」新挑戰?

2020-12-24 中國青年網

央視網消息: 12月19日,鍾南山院士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的新課題。面對秋冬疫情防控出現的階段性新挑戰,眾防控專家表示「環境傳人」需同時滿足幾個條件,全面科學有針對性的提前防護可以避免被感染的風險,重點首先是保護好高危人群,通過精細化不斷升級自我防護手段等,就能以低成本取得很好的防護效果。

鍾南山院士表示,近期國內一些地方出現了零星本土病例,國內疫情防控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外部因素影響,即境外輸入;二是新冠病毒通過環境進行傳播。

多位防控專家表示,通過青島疫情,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物傳人就已證實,近期北京成都的檢測情況也證實了這一點。北京市朝陽區疾控中心對1例核酸檢測陽性患者的居住環境採樣,發現4件陽性樣本。發現該例關聯病例後,對漢庭酒店、員工宿舍和工作場所進行環境採樣,發現宿舍區21件樣本陽性。成都市自12月7日發現本地病例後,從病例使用過的物品、住家及周邊環境中發現了15份陽性樣本。

國家感染性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專家介紹,第八版診療方案也強調了接觸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環境傳人」並不是新冠病毒新的傳播途徑,本質上就是物傳人。感染者汙染了周邊的環境、物品,健康人接觸後就可能被傳染。「環境傳人」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 吳尊友: 第一,物品汙染比較嚴重;第二,病毒在物體的表面存活時間比較長,一般來說溫度越低,病毒存活的時間越長;第三,接觸汙染的物品沒有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只有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才有可能造成感染。

鍾南山院士表示,新冠病毒的環境傳播是新出現的課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秋冬季節新冠病毒又到了活躍期,疫情的長期性、複雜性、不確定性沒有變,科學精準持續守住疫情防控一線十分重要。

(來源:央視網)

相關焦點

  • 新冠「環境傳人」怎麼應對?旺旺水神支招!
    近日,鍾南山院士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新課題。什麼是「環境傳人」?由此帶來哪些壓力?面對這種現象,又該如何應對?  01什麼是「環境傳人」?  國家感染性疾病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蔣榮猛介紹,「'環境傳人'並不是新冠病毒新的傳播途徑,本質上就是物傳人。」  比如說,患者排出帶有活病毒的飛沫、排洩物,汙染了周圍環境、物品,健康人觸碰到這些物體表面的病毒後,觸摸自己的口、鼻、眼,就有可能感染病毒。
  • 鍾南山點出的新冠「環境傳人」,意味著什麼?
    近期,國內多地相繼出現散發疫情,除了報告新增病例外,不少進口冷鏈食品或外包裝表面也檢出陽性。昨天,鍾南山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的新課題。「環境傳人」是指什麼?如何實現?當下應當如何防控?知道君連線了我國參與一線防控的流行病領域專家,對此進行釋疑。
  • 鍾南山點出的新冠「環境傳人」 風險究竟有多大?
    鍾南山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的新課題。環境傳人指的是什麼?如何實現?當下應當如何防控?全文2071字,閱讀約需4分鐘 新京報記者 戴軒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李項玲近期,國內多地相繼出現散發疫情,除了報告新增病例外,不少進口冷鏈食品或外包裝表面也檢出核酸陽性。
  • 【網絡謠言粉碎機】本輪疫情有何新情況?防控面臨什麼挑戰?如何...
    【網絡謠言粉碎機】本輪疫情有何新情況?防控面臨什麼挑戰?如何看待超級傳播者?權威解讀來了!在本輪疫情中,瀋陽、大連、北京都出現有病例多次檢測才被確診。而大連出現的一例超級傳播者同樣引人關注……本輪疫情有何新情況?為我們的防控又帶來什麼挑戰?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做出詳解↓↓01多地現密接者多次檢測才確認陽性,病毒潛伏期更長了?
  • 吳尊友解讀:什麼是「環境傳人」?如何應對?
    吳尊友解讀:什麼是「環境傳人」?如何應對?來源:央視新聞原標題:《吳尊友解讀:什麼是「環境傳人」?如何應對?》
  • 專家提出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新課題,決不是疫情加重
    新冠病毒開始主要是人傳人相互傳播的,決不是不存在環境傳人的可能。近期各地本土散發疫情「烽火四起」,形勢複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青島新冠肺炎疫情溯源調查過程中,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陽性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並證實接觸新冠活病毒汙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 ...防控怎麼做?——訪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題:秋季學期到來,疫情防控怎麼做?——訪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新華社記者胡浩2020年秋季學期即將到來。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各校開學前應做什麼準備?開學後如何管理?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作出權威解答。(小標題)秋冬季疫情防控有新規問:新學期學校疫情防控有什麼新要求?
  • 創業公司如何應對疫情挑戰?看這一篇就夠了
    為此,我們採訪了數十位教授、企業家、投資人和創業者,請他們針對戰略、組織、財務、營銷、公共關係與風險管理等維度給出專業建議和實踐經驗,幫助創業企業從容應對疫情挑戰,轉危為機。大量創業公司將面臨生死劫,面臨經濟上的重創,很多企業在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上都會發生質的變化,創業企業更要發揮自己靈活、易變的優勢,主動變革,大膽嘗試,向死而生,以應對外界糟糕的經濟環境。2、開源節流,緊縮成本,讓自己活得久一點。最小化團隊,能合作聯盟的就合作,只用真正有自驅力、有專業能力、能一起扛事的人。疫情後,創業公司需要的是共同抗生死的團隊,不可能再養閒人、懶人、負面人和小白兔。
  • 鍾南山: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
    中新社廣州12月19日電 題:鍾南山:關注新冠病毒「環境傳人」作者 蔡敏婕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9日出席在廣州舉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談及新冠病毒「環境傳人蔡敏婕 攝談新冠病毒:出現「環境傳人」新課題鍾南山稱,現在,新冠病毒研究出現了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就是「環境傳人」。「什麼樣的情況會感染,環境裡病毒要達到多少濃度會出現感染,新冠病毒能夠存活多少天?這就需要我們這一行業的人來找出它的規律」。
  • 我國有無發現變異新冠病毒輸入?如何看待「環境傳人」?
    12月19日,英國政府確認出現新冠病毒變異。20日起,倫敦及周邊地區,已從三級防控級別提升至最高級別四級。進入冬季,中國的疫情防控形勢面臨哪些新變化?元旦臨近,春節也要來了,新的人員大規模流動,又會對疫情防控帶來什麼影響?
  • 多國領導人強調通過多邊合作應對疫情和經濟衰退等挑戰
    多國領導人在講話中強調,世界各國應秉持多邊主義,團結合作應對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等全球性挑戰。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國際社會迫切需要通過多邊合作應對新冠疫情帶給全球的巨大挑戰。面對新冠疫情大流行,世界各國如果沒有「全面、協調、團結的策略」,就不可能有效應對疫情挑戰。他說,從新冠疫情中獲得的最大啟示是,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共同迎接挑戰,需加強全球醫療系統並共享醫療資源。
  • 施工現場新冠疫情防控_2020年施工現場新冠疫情防控資料下載_築龍...
    文後附防疫資料合集近期,多數房屋市政工程工地、基建項目陸續開復工。在建工地如何做好防控疫情的指導?如何做好應急處置預案?  近期,多數房屋市政工程工地、基建項目陸續開復工。在建工地如何做好防控疫情的指導?如何做好應急處置預案?
  • 一畝田鄧錦宏:疫情防控下農產品產銷對接的新挑戰和新機遇
    編者按: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下,企業與行業的生存發展面臨種種考驗。如何在疫情防控環境下,把握新需求、新技術、新機遇,以變應變、化危為機,是當前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
  • 加強國際合作 應對疫情挑戰
    3月2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和世界銀行集團行長馬爾帕斯發表聯合聲明,表示隨時準備支持其成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人員和經濟挑戰。IMF和世行強調,國際合作對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公共衛生和經濟方面影響至關重要。
  • 劉芹:疫情防控下的中外合作辦學應對及發展路徑探討
    庚子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影響了所有人的生活。我國政府採取有效措施,眾志成城,在短短幾個月內有效控制住了疫情的傳播,全國各地已經開始復工復產復學。但國外疫情持續蔓延,有些國家感染人數激增,社會生活無法在短期內有效恢復。根據近期聯合國網站公布的數據,已有177個國家關閉了校園。
  • 我市應對疫情防控的建議 - 信件查看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發的嚴重疫情,我國積極應對,但仍存在部分地區、政府、部門應對不積極,防控不到位情況,提出以下建議:1.完善醫療保障體系,讓定點醫院積極抗疫,1月30日凌晨,在武漢第四醫院的肺炎隔離病房區發生了嚴重的醫鬧事件,涉事家屬被拘捕,然而,被毆打的醫生因在疫區口罩、護目鏡脫落,防護服破裂造成嚴重的職業暴露,被緊急隔離。
  • 石衝囗鎮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應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工作
    (圖為會議現場)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羅賢求)12月15日,新化縣石衝口鎮召開疫情防控與應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工作會議,全面部署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應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工作。會議指出,當前,國內外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我們要高度警醒,時刻繃緊疫情防控弦,充分認識到冬春季疫情防控的重要性、複雜性和艱巨性,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堅決克服各種厭戰情緒、麻痺思想、鬆勁心態,認真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做到機制不變、標準不降、力度不減、措施不松,切實鞏固好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 校長思政第一課:弘揚科學精神,科學理性應對疫情挑戰(內附全文)
    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高松校長深刻分析了疫情給大學生帶來的挑戰、如何應對挑戰以及科學精神指導下科學防治疫情的原則,回顧了疫情防控以來學校抗疫的「硬核力量」,並激勵學子提升學習力、拓展思考力、增強行動力,持續成長,引領未來。
  • 多國領導人強調 通過多邊合作應對挑戰
    多國領導人在講話中強調,世界各國應秉持多邊主義,團結合作應對新冠疫情和經濟衰退等全球性挑戰。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國際社會迫切需要通過多邊合作應對新冠疫情帶給全球的巨大挑戰。面對新冠疫情大流行,世界各國如果沒有「全面、協調、團結的策略」,就不可能有效應對疫情挑戰。他說,從新冠疫情中獲得的最大啟示是,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共同迎接挑戰,需加強全球醫療系統並共享醫療資源。
  • ...病毒「環境傳人」是新課題 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 研究預防 更快...
    12月19日,以「科技助力新冠防控 數據驅動醫學發展」為主題的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在廣州召開,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研討會並提出一個新課題:新冠病毒通過環境傳播。他說,「這是一個新問題,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研究預防,更快篩查被傳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