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動畫《靈籠》 如何折射出資源匱乏與社會無奈

2020-11-28 騰訊網

文丨星野喵0ww@bigfun社區

《靈籠》是本季度登陸B站的幾部經典國創作品之一,除了它優秀的3D技術,精巧的故事設置,與獨樹一幟的末日背景外,該作背後傳達出的社會價值與人文含義依舊是不可被忽視的對象。

在馬克隊長帶領的「獵荒者」再一次遭受到噬極獸等怪物的毀滅性打擊後,《靈籠》又一次將其故事的深度展現了出來。

所以,在這部國創動畫已經播出十餘話之際,筆者就用這篇文章與大家分享下《靈籠》到底為我們傳遞出了多少值得思考的地方。

《靈籠》世界為什麼總是充斥著悲痛與憤慨?

在筆者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靈籠》已經播出了十集加一個外傳。但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故事進程,觀眾們的情緒也悄然改變,從一開始對這部「末日科幻」的好奇,到現在表現出悲痛與憤慨。

如在第10集中,當大家看到「獵荒者」大量犧牲,看到馬克隊長被光影會奸細割喉,看到這些在末日時期還為人類開疆拓土的勇士們走向絕境,我們是不是會因為怕被「發刀」,而不願讓他們去冒險呢?

在第7集中,「塵民」(《靈籠》世界中處於下層階級的群體)少女病重,但因為基因缺陷的塵民,被「燈塔」的生命公式系統判定為沒有治療價值。所以看到這裡的觀眾們是不是血氣上湧,感到氣憤,認為「燈塔」過於冷漠,甚至想要打抱不平?

相信很多觀眾在觀看靈籠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上述感覺,但問題在於我們為什麼能夠感受到這些情緒?

從表面上考慮,如神秘怪獸出現人類無力對抗,「上民」為了一己之私剝削「塵民」,這些亂象的刻畫都導致了我們可以直接感受到悲傷或者憤慨。但這樣說本身是很片面的,不足以命中《靈籠》的核心矛盾,也就是引發整個故事最本質的原因:資源匱乏。

在「末世劇情」中,怪物入侵是一個很常見的設定,這樣做不僅是為了體現人類的渺小,更多的是為了擠壓人類生存空間,放大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爭奪資源呈現出的種種窘境。記得筆者在上一篇介紹《靈籠》的文章裡,就提到近代史上歐洲著名的哲學家奧爾特加·加塞特曾提到:小城鎮人滿為患,出租屋供不應求,酒店一房難求,火車上座無虛席,咖啡館裡人頭攢動,公園裡散步者比肩繼踵,名醫診療室裡的病人絡繹不絕。

而這寥寥幾個字,揭示的就是世界人口數量伴隨著工業革命產生了爆發性增長,但資源匱乏,又導致了人們生活質量降低,甚至無法享受到基本生存保障。

所以,《靈籠》中那位被生命治療公式判定為沒有治療價值的小女孩,生活條件惡劣且困頓的「塵民」,為了生存不得不從事高危行業的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存在的。畢竟在這個世界上一樣有難民,有飽受饑荒折磨的人,更不要說醫療和教育的欠缺,究其原因也確實和《靈籠》一樣:資源有限。

更進一步來說,《靈籠》中通過種種條件淘汰所謂劣質人口讓他們成為「塵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和他人在學習與工作上不停的競爭,畢竟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淘汰,以致無法進入到心儀的學校或者失去合適的工作崗位。

但這些被淘汰的人真的不夠優秀嗎?並不是。

就如同故事中那些「塵民」,他們一樣能夠吃苦,一樣有不錯的智慧。只是資源匱乏,能夠享受正常生活的位置只有那麼多,所以不得不去採取這樣的制度保持社會運作。

所以《靈籠》故事中的核心矛盾:資源匱乏,說到底就是對現實社會的一次足夠折射與真實寫照。

無法選擇的命題:是為自己還是為大家

上文提到《靈籠》通過種種事例讓我們聯想到現實生活中資源匱乏導致生存競爭加劇,可以說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但在這裡,估計有不少觀眾還是不滿於這種故事設定。

畢竟就算是「末日」,人類生存空間被擠壓,但也沒有必要在故事中展現的那麼殘忍,不需要把「塵民」完全當成工具,而「上民」如馬克隊長這樣還要去開荒,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的確從設定角度來說,我們真的沒有必要那麼殘忍,只要合理控制人口,就不需要「獵荒者」們頻繁地冒險去尋求資源,而老年人或者「塵民」中生病的孩子,也可以因為低人口數量而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這種想法確實美好,但在《靈籠》中幾乎沒有被提及。相反的是,我們可以發現在「燈塔」世界中無論是「上民」還是「塵民」數量都是龐大的,甚至是超負荷的。即使如此,作為「燈塔」繁育機構的「晨曦大廳」依舊照常運轉,甚至不惜設置種種制度來保留優秀的人類基因。

於是問題又出現了,既然大家退一步都可以「安度末世」,又何必像現在這樣「你死我活呢?」

原因很簡單,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而這也是《靈籠》的點睛之筆。

從個體角度上來說,只要自己生活順心,不受到波及,沒有太多挑戰,哪怕外部世界是洪水猛獸,又有什麼關係?這也是眾多觀眾的視角,我們關注的只是每一個具體的角色,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生離死別,所以我們才會對他們進行情感投射,同情生病的小女孩,同情馬克,只要他們順利活著就好,哪會管這些人承擔的責任以及「燈塔」的興亡。

但站在集體角度,並非如此。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這些古希臘哲學家開始就提出這樣一個觀點:人們締結成組織是為了藉助大家的力量進行生存,讓人類這個種族保存下去。所以當個體難以適應環境的時候,就會組建家庭,結成部落,而這些初級組織再次面臨生產資料匱乏,極端自然災害時,又會結盟組建城邦。

所以「燈塔」本質就為城邦這樣一個共同體,那麼自然也會承載著將人類文明繼續延續下去的願望,正如它在每一話片頭所說「無論面對何種困難和挑戰,人類作為命運共同體,都應拋棄偏見團結起來,在時間的長河中砥礪前行。」類似的設定不僅在動畫中,如在《流浪地球》這樣的科幻電影裡也是如此,裡面的宇宙空間站就是人類能夠再次復興的砝碼。

如此,我們便可以發現,《靈籠》其實就是利用資源匱乏將集體和個人間的矛盾集中展現出來。

畢竟在看動畫的時候,觀眾們可能會指責「燈塔」法律冷酷,指責「末日社會」不近人情,感嘆「塵民」們的卑微,以及質疑統治者們的能力。

但如果將大家放在統治者的位置上就會發現,一面是在有限的空間內必須通過犧牲來保留文明的持續,並為後代提供復興的土壤。另一方面則是必須要讓很大一部分人獻出正常生活的權利,否則所有人都會因為資源缺乏社會失序以至消亡。為此在這種進退維谷的情況下,在個人生活與人類文明的天平下,通過理性思考或許也只能發出一聲嘆息了。

畢竟從末世突圍是人類的責任,但如果不放棄一部分人,又該如何度過難關?

只能說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悖論。

冰冷之外,尚有溫度

如果說《靈籠》僅僅是一部過於理性的動畫,那麼這部國創,最多只能收穫一個還不錯的評價,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得到眾多觀眾的追捧。所以,《靈籠》除了告訴我們絕望之外,還為我們展現了很多生的希望,而這也是吸引大家最主要的原因。

還是以第7集中那位「塵民」女孩為例,雖然為了救助她,不少「塵民」受到了懲罰,甚至獻出生命,但最終結局還是好的。換句話說,即使「上民」與「塵民」格格不入,但關鍵時候還是有人願意伸出手來幫助這位少女,也就是等級制度雖然殘酷,但人性光輝依舊閃耀。

同樣,在馬克的師父在準備「遠行」時,他很自豪地對馬克說道:「孩子,我願為你而行。」而這,也是一位前輩通過寄語為後輩提供於盡頭處再開拓的勇氣。

這些內容說起來雖然微末,但細想卻很有溫度。它們的出現就是想說明,「靈籠」世界即使再昏暗,再殘忍,但在故事中總會有角色可以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依舊呈現出善意進而關愛他人,就如同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或許大多時候我們都無能為力,但是力所能及的關心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要知道,觀眾本質為感性的集合體,對於動畫而言大家除了欣賞跌宕起伏的劇情外,還希望接收到一些積極向上的東西,讓身心放鬆下來。這也就是為什麼傳統意義上講的「黑深殘」作品大都比較小眾,因為壓抑的氛圍自然會讓觀眾心情低落,感到痛苦。而那些能夠讓我們挖掘出希望的動畫,才是真正的寄託,畢竟觀眾最想看到的還是美好的東西。

所以觀眾才會去支持《靈籠》,畢竟它在揭示了深刻含義後,依舊給予了我們可能會發生「大團圓」式結局的幻想,而不是讓大家內心暗淡無光。

總歸,在筆者看來《靈籠》確實是國創之光。它是一部從末世中到曙光中去的作品,那麼對於今後的故事,筆者相信《靈籠》也一定會為我們帶來一份別樣的驚喜。

相關焦點

  • 資源匱乏,如何分配?這兩部動漫的分配方法,你會選哪個?
    末世的一大特點就是資源匱乏,既然極度匱乏,那麼如何分配資源就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有些動漫故意繞開這一點,避之不談。也有動畫圍繞著這個痛點展開了自己的敘事,國漫靈籠就是其中之一。雖然我覺得靈籠中這個「燈塔」有可能是個虛擬的靈魂監獄,但目前還是應該按照末世動畫來看待它。浩劫之後倖存的人類避難於空中的燈塔上,這裡資源緊張,無法自產的重要資源要靠獵荒者從危機四伏的陸地上帶回。那時地面已被怪獸佔領,獵荒者每次去地面執行任務都是九死一生。
  • 製作《靈籠》的藝畫開天,是否能做好《三體》代表國產科幻動畫?
    小夥伴們熟知的《靈籠》不僅成績不錯,並且製作方藝畫開天還接到了《三體》動畫改編權,很多小夥伴們都會問藝畫開天,究竟能否做好《三體》代表國產科幻動畫?請聽我細細道來。《靈籠》不僅在國產動畫領域中大放異彩,也是目前國產科幻動畫的代表作,沒有之一。而就在剛剛!《靈籠》在B站的追番數已經破500萬!僅憑9集,追番數不僅破500萬,播放量更高達1.6億。
  • 《靈籠》最新話:如何用打鬥展現出科幻大片的既視感
    值得高興的是,本周《靈籠》如約而至,成功登陸B站與大家見面。根據第七話的劇情,大家可能已經發現,《靈籠》在前面精心設置的懸念——「燈塔」權力交接、「上民」與「塵民」間若隱若現的衝突以及「燈塔」歷史上那位神秘的白髮少女等等,都正通過後續的內容穿過茫茫的迷霧,逐漸顯露出它們原本清晰的容貌。
  • 國產動畫《靈籠》竟隱藏著這樣細思極恐的隱喻
    當然,一直在追《靈籠》的觀眾肯定懂,這部動畫不僅是看看劇情那麼簡單,每一集都有著對人性的思考。包括片頭曲中也有「human nature」(人性)這樣的歌詞。片頭曲點出「人性」是這部動畫討論的核心第10話關於人性的討論,尤其集中在會首威逼利誘4068
  • 走在科幻之巔的國創動畫,究竟有多大魅力?
    文丨星野喵0ww@bigfun社區2019年9月,由「藝畫開天」與「bilibili」聯合出品的原創網絡動畫《靈籠》,榮獲中國動畫領域頂級殊榮:第十六屆「金龍獎」——最佳系列動畫獎銅獎。不過對於《靈籠》來說,即使沒有這份榮譽加持,良好的口碑和極高的人氣也可以證明該作的優秀。
  • 原創科幻動畫《靈籠》下半季今日開播
    文|akAyc 圖|來源網絡在經過近一年的反覆推敲打磨過後,由武漢藝畫開天工作室創作的漢產原創科幻動畫《靈籠》的下半季已經確定於今日(7月31日)起在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開播,一直支持並期待該作的朋友們算是熬出頭了!
  • 全靠同行襯託,《吞噬星空》開播後,《靈籠》國漫科幻一哥穩了!
    《吞噬星空》作為科幻國漫的最新力作,貼吧、微博和知乎有許多人拿它和《靈籠》比較,知乎已經出現「《吞噬星空》會超越靈籠嗎」這個問題,但《吞噬星空》亮相之後,不是踩一捧一隻是實話實說,《吞噬星空》作為一部科幻動畫,除了特效各方面都稍遜《靈籠》一籌,《靈籠》依然是最強的科幻國漫。
  • 《靈籠》神篇章:就算救助馬克,也從沒看過如此跌宕起伏的劇情
    在大布局上,《靈籠》雖然是一個「在末日裡求生存」的故事,但「中章」前後的劇情卻截然不同。在「中章」之前故事都較為溫和,各方勢力雖暗流湧動卻沒有完全浮出水面,整體內容大都停留在《靈籠》的故事背景以及馬克和冉冰等角色互相「發糖」上,除了能夠滿足我們對「科幻」的好奇心,更多的是喜聞樂見的戀愛故事。
  • B站上了一部國產科幻末世動畫,以為媲美《靈籠》,可看完失望了
    國產動畫現在究竟怎麼樣了?每年都在說崛起,可事實上,時隔幾年才出那麼一部比較有代表性的國產動畫,不過,毫無疑問的是,國產動畫它確實是在穩步向前,崛起之路也並非一蹴而就!對於國產動畫的崛起,我一直有個看法,那就是,不僅僅在於量,更在於題材的豐富,而近年來國產動畫的題材也不局限於一種,而是多種題材協調發展,譬如,走搞笑熱血路線的《伍六七》系列,玄幻高武的《鬥羅大陸》,末世科幻的《靈籠》,這些不同類別的優秀動畫都在說明了國產動畫確實在進步。
  • 靈籠打開了國產動漫的新大門,科幻這條道路上無比出眾
    嗶哩嗶哩掀起了一波《靈籠》熱潮,《靈籠》上線後的b站,已然成了靈籠的b站,一邊是彩虹屁,一邊是「靈學家」,靈籠這部動漫究竟是何作,為何受到了無數的動漫迷稱讚?​《靈籠》定義為科幻,未來。是國產動漫的新作,在此之前並無科幻未來的動漫上映,若是硬要說,那麼《超獸武裝》算是一部科幻未來的動漫大作,以十萬年得基礎輪迴來定義世界,力量劃分以黑洞為標準。而這部動畫承包了數代人的童年。
  • 《靈籠》打開了國產動漫的新大門,科幻這條道路上無比出眾
    嗶哩嗶哩掀起了一波《靈籠》熱潮,《靈籠》上線後的b站,已然成了靈籠的b站,一邊是彩虹屁,一邊是「靈學家」,靈籠這部動漫究竟是何作,為何受到了無數的動漫迷稱讚?《靈籠》定義為科幻,未來。是國產動漫的新作,在此之前並無科幻未來的動漫上映,若是硬要說,那麼《超獸武裝》算是一部科幻未來的動漫大作,以十萬年得基礎輪迴來定義世界,力量劃分以黑洞為標準。而這部動畫承包了數代人的童年。一直以來國漫活在「有畫面,沒劇情;有劇情,沒畫風」的魔咒內,而無數的動漫在結尾時全部「崩毀」吳京導演的《流浪地球》推動了科幻的未來,而動漫《靈籠》開創了成人動畫的科幻進程。
  • 《吞噬星空》動畫沒有《靈籠》做得好?兩集內容能看出什麼?
    你覺得《吞噬星空》動畫好看,還是《靈籠》好看?一個是原著小說改編動畫,一個則是原創動畫,你們覺得它們有可比性嗎?面對這種類型題材的動畫,國內觀眾都是懷揣的激動的心情打開動畫劇集的,因為期待已久,當初的《靈籠》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 《靈籠》成國漫之光 網友期待動畫版《三體》
    2019年,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斬獲票房超50億,在國產影史總票房上位列第二,很多人驚呼:國漫崛起!近日,《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在成都發布,該報告提供的一系列數據顯示,國漫在過去的一年發展勢頭極為迅猛,其中最近有著超高人氣的原創科幻動畫《靈籠》以累計8287萬的播放量,在去年B站新番動畫中排第三。
  • 聊《靈籠》三大生存法則,十二集透露出的法則原因,你猜到了嗎?
    《靈籠》三大生存法則:等級劃分 基因優化;取締家庭關係;遠行關於《靈籠》三大法則網上討論一直沒有確定的說法,普遍接受的說法是:取締家庭關係、生命公式判定、人類基因劃分。但其實根據官方早就給出了答案,只是可能停播太久,很多觀眾都忘記了劇情,忽視了前面的一些細節。第三集馬克和城主討論姐姐的事情時,城主批評馬克姐姐公然違抗三大法則,指出的內容就是「等級劃分 基因優化;取締家庭關係;遠行」。而生命公式判定,動畫中章劇情馬克只說是城主制定的規則,演講時候說「他該怎麼判定生命公式 又該怎麼判定生命法則」,可見並不屬於三大法則中。
  • 科幻國漫持續推出,全CG動畫星骸騎士首播,這一次吞噬星空輸了
    而科幻領域就像是一個未被完全開發的稀有資源,迫切的想要進行深度挖掘,進而導致科幻國漫持續推出的現狀。在末世科幻題材動畫《靈籠》大火之後,動畫《吞噬星空》緊隨其後,但是相比較於靈籠,那差了可不止一兩點。01技術應用日前,動畫《末世覺醒之溯源》也已經播出,整體感覺一般。直到現在,一部使用虛幻引擎4全流程製作,名為《星骸騎士》的全CG科幻動畫的播出,再次讓我們看到了國漫科幻題材發展的願景。
  • 停更一年,《靈籠》還是那麼炸
    停更一年,這部融合了末日科幻、廢土烏託邦、機甲戰鬥的高概念國漫回來了!世界末日、科幻機甲、種族鬥爭,這些元素都是國產動畫裡少有的;但《靈籠》做了出來,還完成得很有看點。上民的生活資源豐富,對他們來說「人口補給計劃」成了首要任務。
  • 《靈籠》:BOOS養成計劃?最終反派可能是不起眼的他
    不同於其他科幻題材的動漫作品,《靈籠》在凸顯科幻元素的同時,其想要表達的價值觀早已超越了一般科幻作品的範疇「作品無論是從畫面製作、動作流暢度、視覺呈現、劇本編排上都堪稱國產動畫頂級水平,但如果單從製作水平上來定義其為「現象級」作品,這遠遠是不夠的,主要是因為《靈籠》為國產動畫開拓全新的題材風格。」人民網如此評價《靈籠》。
  • 《靈籠:INCARNATION》
    《 靈籠:INCARNATION》是由藝畫開天創作的一部動畫,是一部關於末日的科幻大劇。《靈籠》的概念片在前幾年就已經發布出來了,但一直到2018年卻遲遲沒有定檔,直到2019年二月製作組發布了靈籠的正PV。
  • 《靈籠》:BOSS養成計劃?最終反派不是噬極獸,可能是不起眼的他
    不同於其他科幻題材的動漫作品,《靈籠》在凸顯科幻元素的同時,其想要表達的價值觀早已超越了一般科幻作品的範疇。 「作品無論是從畫面製作、動作流暢度、視覺呈現、劇本編排上都堪稱國產動畫頂級水平,但如果單從製作水平上來定義其為「現象級」作品,這遠遠是不夠的,主要是因為《靈籠》為國產動畫開拓全新的題材風格。」人民網如此評價《靈籠》。
  • 套著科幻外殼做「龍傲天」、女性向動畫,靠譜嗎?
    從內容創作角度來說,受限於己身創作能力、創作周期和資金投入幾個方面的問題,動畫製作方較難創作出滿足觀眾需求的科幻動畫。在商業方面,由於國產網絡動畫的變現渠道不夠清晰,而今其主要作用是引流,投資科幻動畫的性價比要低於其他類型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