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本北海道滑雪的遊客越來越多,來北海道的遊客絕對不會錯過札幌,因為札幌是北海道的首都,也是北海道最大的城市。但是北海道還有一個值得去的地方,北海道南部的海濱城市函館。
函館市是北海道南部沿海城市,鎮守津輕海峽,水廣海深,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從17世紀開始,隨著德川幕府開始踏足北海道,函館成為重要的軍事據點。
1854年,美國黑船來襲,美日籤訂《日美和親條約》,日本的大門被強行打開,函館成為最早開放的港口之一。
鑑於函館重要的地理位置,德川幕府決定加強函館的軍事防禦建設,於是在函館開館的同一年,德川幕府下令在函館修建一座稜堡,於1857年動工,也就是今天的函館五稜郭。
稜堡是火器時代西方人發明的堡壘。這個堡壘不同於以前的方形堡壘。其主要特點是形狀為多邊形,多為五邊形,使每面牆在面對敵人時都有一定的角度。敵人的火炮很難正面轟擊牆壁,大大降低了固體火炮的殺傷力。
目前史學界的主流觀點是,稜堡起源於16世紀的義大利,後來被西方國家借鑑,其中荷蘭人最熱衷於建造稜堡,因為荷蘭的平原寬闊,沒有山川河流等天然屏障,在歐洲國家的混戰中非常不利,尤其是西班牙戰爭,荷蘭人在火力和兵力上沒有優勢,所以荷蘭人建造了大量的星稜堡。
1661年,鄭成功進攻臺灣,在潮水的幫助下迅速登陸後,鄭成功包圍了該島的首府熱蘭遮城。然而,由於缺乏炮兵力量等原因,鄭成功的25,000人的軍隊無法攻克熱蘭遮城,最終通過長達一年的圍困迫使荷蘭人投降。在此期間,哲蘭哲城的荷蘭守軍只有不到1500人,這說明這個稜堡的防禦是強大的。同一時期,日本人意識到了稜堡的威力,所以在函館修築工事時,日本人選擇修築星稜堡來應對強大的美俄海軍.
函館五嶺郭是仿照荷蘭的星形稜堡,正式名稱為「龜田役所土壘」或「柳野城」,但今天叫函館五稜郭。
五稜郭在建成之後只經歷了一場戰爭,即開啟了日本的明治維新的戊辰戰爭。
這場戰爭中,武陵國的地上建築幾乎全部被毀,剩下的遺物都在日後修復。目前,五稜郭已經成為日本國家指定文物,所以你去函館一定要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