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璐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這一屆孩子出奇地難帶,大都腦洞清奇、思維獨特,甚至有些家長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都被氣得住院了。而在學校,與家長同樣飽受「折磨」的還有批改作業的老師。
「最懶小學生」火了,寫作業耍小聰明
「最懶小學生」火了,因為寫作業時盡耍小聰明,就連老師都無奈打鉤,稱「挑不出錯」、「都是段子手」。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是網上一組小學生語文試卷的奇葩答案引起了網友關注,不看不知道,一看還真令人「大開眼界」。
本來是一道「我」如何幫助「爸爸」、「媽媽」、「老師」、「同學」做事的短句填充題,結果孩子硬是把自己寫成了一個沒有情感的「掃地機器人」。
還有一道造句題,要求用「殊死搏鬥」和「連滾帶爬」兩個成語分別造句,誰知熊孩子直接在兩個詞前面加了個「他」。這兩句話看上去真的語句通順、言簡意賅,但就是有些草率。
更厲害的還有補充詩句題,不會填的都通通用「春風吹」來應付,只要稍作改變就是一句新詩。老師也忍不住留下個「乖巧」表情包,並附言「風太大,我不生氣」。
而讓網友最「佩服」的當屬這道對話題的答案,這題本來是想考驗一下孩子的應變能力和語言表達,看父母不在家時接到老師的電話,孩子會如何應對。
誰料一個孩子只是簡單粗暴地用「不是」、「打錯了」、「再見」就將對話草草了事。真是令老師哭笑不得,不禁留下批語:「機智的小可愛」。
不得不說,這些孩子的頭腦真的很聰明,不然也想不出這些千奇百怪的答案。但究其原因,也不過是因為孩子平時沒有把知識學紮實或者急於寫作業交差之後出去玩兒,所以才把自己的「小聰明」發揮了個淋漓盡致。
實際上,耍小聰明是孩子思考問題或處理事情時的一種簡單思維,這種思維是需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斷矯正的。
否則,如果孩子總是投機取巧,就會逐漸習慣於不願付出、不願履行職責、不認真完成任務,這樣的孩子即使聰明,也很難成才。
當孩子學習「耍小聰明」時,家長該怎麼做呢?
1、對孩子的「小聰明」不予置評
當孩子因為耍小聰明而得到某些便利時,家長不要表現出讚賞或高興,以免孩子以後變本加厲地投機取巧。
相反,家長應對孩子的「小聰明」不理不睬,不做回應,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可能就會覺得自己的「小聰明」得不到關注了,自然就會收斂、作罷。
2、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很多孩子耍小聰明,其實是打破了規則的束縛,放任自流地通過自己的小心機來達到目的。因此家長要著重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提前與孩子溝通商討並制定出一些規則,如果孩子違反,就採取適當的措施「懲罰」。
3、讓孩子明白「小聰明」不如「真聰明」
家長可以在日常教育中嚴肅地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在耍小聰明,其實是在偷懶或者欺騙,這樣即使得到讚賞和關注也只是暫時的,而且耍小聰明的孩子將來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
相反,如果想要真正贏得他人的尊重,就必須有「真聰明」,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一點一滴去積累。
總結
會耍小聰明說明孩子真的有些機智,但家長要儘量讓孩子的機智發揮到好處。
在生活中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將孩子的「小聰明」逐步糾正為「真聰明」,告訴孩子只有通過自己腳踏實地的努力而獲得的成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圖片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小璐媽媽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