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是一個人家庭血統的血緣符號,每一個姓,都擁有一段歷史。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姓,而每一個姓,都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繁衍至今,絕大多數人都只知道自己姓什麼,而不知道這個姓到底最初出自哪裡。下面,就是小編根據《中華姓氏》整理出的百家姓各姓氏的源頭。
1、趙。兩個出處,其一是出自贏姓,始祖是造父,善於馴馬和駕車,周穆王西巡時徐偃王叛亂,造父護送周穆王回都城有功,周穆王賜給他趙城為封地,後來成為趙國,子孫便以趙為姓。
其二是匈奴、南蠻等少數民族,改姓趙或者被趙宋王朝賜姓趙。
2、錢,出自彭姓,是以官職命名。傳說中的老壽星彭祖,有個孫子叫孚,掌管錢財,後代便以官職為姓。
3、孫,起源有六個,其一出自姬姓,是衛國國君康叔的後代,康叔有後代名為惠孫,根據周制,其後代以祖父的字命名,為孫氏。
其二出自羋姓,為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孫叔敖之後。
其三出自媯(gui)姓,為齊景公賜姓。
其四出自子姓,為比幹的後裔。
其五出自他姓改姓,比如夏侯頗和荀卿的後代。
其六出自他族改姓,魏孝文帝賜姓鮮卑族的拔拔氏為孫氏。
4、李,來源有三個,其一是出自贏姓,為顓頊(zhuanxu)高陽氏的後裔,他的後裔伯益因為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賜姓贏,伯益的子孫世襲大理的職務,以官為姓成為理氏,商朝末年,其後代名為理徵的大臣因為敢於直言被紂王處死,他的妻兒逃亡途中靠著李子的果實得以活命,為了避貨和紀念,改姓李。
其二是出自他族改姓,比如三國時期諸葛亮平定中原之後賜予當地少數民族李姓。
其三是出自他姓改姓,唐朝的開國元勳以及有功之臣都被賜予國姓李。
5、周。起源有三個,
6、其一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那時候就有大將名為周昌。
其二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稱為周氏。周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朝之後,後人多以國名地名為姓,秦朝滅周以後,周氏子孫和遺民紛紛改姓周。
其三出自他族改姓,北魏孝文帝時期鮮卑族複姓賀魯氏便改姓氏為周。
7、吳。起源有兩個。
其一出自姬姓,為黃帝軒轅氏後裔,軒轅氏的後裔太伯、仲雍受封吳,建立起吳國,吳國被滅後,其子孫便以吳為姓。
其二出自虞氏或者有虞氏,相傳上古時期的部落有虞氏,首領是舜,而金文之中,虞和吳是相通的,所以後代也有吳氏。
8、鄭。鄭的起源純正,出自姬姓,以國為氏。黃帝的裔孫后稷繼承姬姓,其後代建立周朝,周宣王將弟弟姬友封於鄭,稱鄭桓公,後來成為鄭國,其後代以鄭為姓。
9、王。起源有五個。
其一出自姬姓,是周文王之後,周文王十五代孫畢公高,東周靈王太子晉兩支最多,尤其以太子晉一支為最主要的支派。
其二出自媯(gui)姓,為齊田和之後,齊田和的後裔田安在項羽反秦時被封為濟北王,後代改姓王。
其三出自子姓,為商朝比幹的後裔,比乾死後葬於朝歌附近,其後代為其世代守靈,改姓王。
其四是少數民族改姓,也是北魏孝文帝時期的鮮卑族改姓而來。
其五出自賜姓,西漢王莽時賜姓戰國燕王朱丹的玄孫喜為王姓,朱明王朝也賜姓許多蒙古人為王姓。
10、馮。馮的起源主要有兩個。
其一出自姬姓,周文王后裔。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家分晉,魏國的大夫畢萬就是周文王后裔,後被封於馮城,子孫以封地為姓。
其二出自歸姓,為馮簡子之後,春秋時期鄭國的大夫馮簡子受封於馮地,其後代也稱馮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