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巷街一遊
王曙光
從東風路南行至文峰北街 ,途經頭道街、二道街,來到了三道街,三道街北行進入一條古色古香的古巷,便是人人皆知的網紅街倉巷街了。與其說它是一條小吃街,不如說是一條濃縮的歷史文化街。如今的倉巷街,人人皆知,婦幼盡曉。
倉巷街與甜水井街合稱龍鳳街。走進倉巷街的巷子,仿佛置身於遠古的街巷,卻給人似曾相識的親切感覺。那些青磚黛瓦默默訴說著古都安陽歷史的變遷,那塊塊青石鋪就,涇渭分明的石路,指引人們步入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展覽館。那高高掛起的紅燈籠把年的喜慶氣氛烘託到了極致,一街的素青色配上這大紅的燈籠,紅燈籠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素雅的色調配上這鮮豔的紅,整條倉巷街立馬顯出了高貴、典雅之氣!
這裡的安陽小吃絕對正宗,有著名的煎血糕、雪白的令人垂涎欲滴的棉花糖,還有一串串珍珠瑪瑙似的糖葫蘆。一座四合院裡廚師們正在為遊客們準備著美味佳餚。各種安陽特色小吃應有盡有,遊客們真是大飽口福呀。
移步走進倉巷街的展館,館裡展示的文物用圖文並茂的特殊語言,優雅地訴說著安陽的名勝古蹟。安陽古城的九府十八巷也歷歷在目,它們被製成鳥瞰圖展示在人們面前,圖面像棋盤一樣的布局,盡收眼底。
步入另一古典四合院展館,這裡展示的是古城的安繡。古都安繡堪稱一絕,經繡師巧手繡成的白菜鮮翠欲滴,彩線勾勒的文峰塔也在其中,亭亭玉立於畫布之上,是那麼的引人注目。令林州人民引以為榮的人工天河紅旗渠景區也被製成了繡品,智慧的安陽繡工巧手如雲,栩栩如生的繡品讓遊人讚不絕口。
走著賞著,移步換景。忽然眼前一亮,一架古琴躍然眼前!這不是彰德府宣和琴院的古琴麼?它就那麼物真琴實的擺在那裡,遊人們忍不住想撫古琴奏高山流水一曲!古琴愛好者真是大飽眼福了,據展館工作人員講述,此古琴非普通古琴也,它的年代久遠,大有來歷呢。
步行在這古色古香的,電影拍照專用似的建築群落裡,心情立刻爽朗起來。說不定自己已被拍成了景呢,也許已成為了電影背景中的群眾演員甲乙丙丁了呢!不由得心裡竟然美滋滋的。
走著、美著、遐想著……喲!這裡還有安陽民居呢!路過一家青磚院落,門口坐著一位慈祥的老大娘,這裡顯然是她的家。大娘已近九旬,古城安陽將近一個世紀的風景,她盡收腦海。大娘如數家珍,講故事般向我們娓娓道來。原來倉巷街原本是儲存官糧的倉庫!忍不住又回大倉門看了一眼,是啊,高大威武的大倉門還在,破舊失修的糧倉還在,那些賑災放糧的故事還在,只是故事中的人已不在。他們藏在了歷史的酒釀中,歲月越久,香氣越幽……
拜別大娘,我們繼續前行。一個一個並排的圓形的石墩橫在了眼前,是啊,倉巷街名曰步行街,本是不準交通工具駛入的。那些像衛兵一樣憨態可掬的石墩,把遊人的電動車和汽車等代步工具擋在了街外。人來人往,男女老少都身著新衣,臉上帶著幸福的微笑。他們都慕名而至倉巷街,滿載收穫而歸。
被石墩擋住了腳步,轉身東行二遊倉巷街,仿佛已是一個熟客兼解說員,偶爾向身邊的遊人講述倉巷街的前世今生,借花獻佛、現學現賣。倉巷街的名字已刻入腦海,以前怎麼沒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呢。
倉巷街,一條普通又獨具特色的復古街巷,它就真真實實地展現在那裡,只要你來,它永遠就在那裡。它像好客的安陽人民一樣,每天面含微笑迎接著四面八方的遊客。
是不是也想去倉巷街玩一玩呢?來吧,古色古香的大倉門永遠向您敞開,令人流連忘返的倉巷街早已做好了擁抱的姿態迎接您們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