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日,黨中央授予周永開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受中央組織部委託,四川省委在成都舉行了周永開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頒授儀式。省委書記彭清華號召全省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周永開同志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牢記宗旨、心繫群眾的深厚情懷,苦幹實幹、擔當奉獻的優良作風,回饋桑梓、胸懷家國的崇高境界,嚴於律己、坦蕩無私的高尚情操。五個方面的內容,既是對周老的高度肯定和對他先進事跡的高度凝練,也讓我們看到了周老於平凡中書寫偉大,和他作為共產黨員的那份赤誠與擔當。
「我是在黨的教育、培養下成長起來的,理應知恩圖報。」對有著92歲高齡的周永開同志而言,老去的是歲月,不變的是信仰,執著的是奮鬥。入黨75年來,周老忘我奉獻早就習以為常,但面對累累功勳,他卻自感「為黨和人民還做得不夠」,自己「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永懷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心,用一件件小事、好事回饋著對家園對群眾的愛,周老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彰顯出胸懷家國、回饋桑梓、無私奉獻的崇高境界。
沒有國家哪有小家。正因為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國」,深知我們的國家還需要建設需要投入,周老才對「蝸居」60平小屋甘之如飴,對穿著洗了又洗、用了多年的衣服安之若素,卻對荒山護林、脫貧幫困慷慨解囊、不計回報。對照現實中一些黨員幹部,老是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打小算盤,老是想著多撈一點決不讓自己吃虧,老是算計著個人利益講究投入與產出平等交換,凡此種種,怎不讓人汗顏。
胸懷家國、回饋桑梓,要永懷一顆「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自入黨以來,周老就堅持把群眾當親人,不論是青蔥歲月,還是耄耋之年,他都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革命時期,為了推翻壓在人民群眾身上的「三座大山」,他冒著生命危險,戰鬥在隱蔽戰線;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了增進民生福祉,他跑遍田間地頭,問計農業農村發展。離休之後,為改變山區群眾的貧困命運,他長住花萼山20多年,帶領著當地群眾脫貧致富。周老用自己的模範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人民的愛、對家園的愛、對國家的愛,交出了一份經得起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優秀答卷。
胸懷家國、回饋桑梓,要永懷一顆「飲水思源」的感恩之心。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廣大黨員幹部應該具備的精神品質。周老始終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沒得共產黨,我啥子都幹不成」;世人對花萼山護林造林取得的巨大成就驚嘆不已,他卻說「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對組織給與的榮譽和關心,他並沒有覺得理所當然,反而感到「受之有愧」。對於黨的事業、國家的重託、人民的期盼,他總是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用感恩的心,為組織履職、為國家盡責、為人民擔當。「對黨有感情,對國家有熱情,對人民有親情」,周老贏得這樣的評價可謂實至名歸。
胸懷家國、回饋桑梓,要永懷一顆「不求名利」的淡泊之心。「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實踐證明,如果黨員幹部守不住清貧、耐不住寂寞,很容易背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思想蛻化變質,甚至墜入貪腐深淵。多年來,生活非常簡樸,布衣素食、簡簡單單是周老的日常,但對國家和群眾,他卻總是十分慷慨,拿出離休工資植樹造林,在母校設立「共產主義獎學金」,捐資10萬元助力武漢抗疫……每一個溫暖和熾熱的舉動背後,都是他對人民、對國家深深的愛,在他心裡,卻唯獨沒有自己。「將來離世之後還要捐出我居住的房子、餘下的存款和自己的遺體,以此回報我們偉大的黨和人民」。這樣的話語,讓人動容。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為人民服務永遠在路上,為國家奉獻永遠無止境。身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作為新時代黨的忠誠衛士,紀檢監察幹部必須胸懷兩個大局,像周老那樣回饋桑梓、胸懷家國,始終保持對紀檢監察事業的銳意進取之心,自覺把人生理想、事業追求融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偉業之中,爭做新時代的奮鬥者、愛崗敬業的奉獻者,在追夢圓夢的道路上勇毅篤行。
來源 | 廉潔四川
原標題:《系列評論④ | 向周永開同志學習:回饋桑梓 胸懷家國有大愛》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