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太陽,為什麼還要再造一個?
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第二個太陽? 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的核心溫度大概在1500萬度—2000萬度,而地球上的金屬材料在1000度左右就會融化。鍾武律介紹,中國的「人造太陽」所要做的,就是在地球上建一個能夠承受住1億度、甚至超過2億度高溫的裝置。
-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建成,它能帶來什麼?
但對地球來說,事情就沒有這麼簡單了。核武器氫彈的原理就是核聚變,但這種聚變反應難以控制。該機構的聚變科學所副所長鍾武律在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說:「這個裝置它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採用了先進的結構和控制方式,具有先進偏濾器位形的優勢。」它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的託卡馬克裝置。
-
為何科學家曾認為:木星將成為第二個太陽,現今卻又極力否定?
木星不僅體積巨大,質量更是太陽系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太陽質量的千分之一。就連科學家都曾提出過:如果太陽熄滅後,太陽系最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太陽的行星就將是木星。言論一出就引起了全世界範圍內科學家的討論,如今這一猜想終於迎來了肯定的結局——木星不會成為第二個太陽。
-
中國「草原天眼」緊盯太陽,獲得85個太陽事件,它牽扯人類的神經
在科學家的心目中,明安圖射電頻譜日像儀又被稱作「草原天眼」,它是來自草原的「地球衛士」,自從2013年投入使用以來,就一直不間斷的緊盯著太陽的活動變化情況,截止到目前,已經成功獲得了85個太陽活動事件的觀測,收集到300T的數據。
-
50億年後太陽就會消亡,木星有沒有可能成為第2個太陽?
需要注意的是,太陽拋離的是自身的外殼,而這些外殼中的物質其實是沒有參與過太陽內核的核聚變反應的,這就意味著,如果這些物質被重新聚集起來,就可能會演化成一顆恆星,成為第2個太陽。 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50億年後太陽就會消亡,木星有沒有可能成為第2個太陽。
-
成也太陽敗也太陽,太陽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只剩10億年
而地球上平均溫度可以維持在17攝氏度左右,不僅得益於太陽每天不間斷的熱輻射,還要感謝地球上厚厚的大氣層,這些大氣層能夠保證熱量不會快速的散失到外太空,就像是給地球蓋了被子一樣。正是由於太陽和地球大氣,才使得我們的地球綠意盎然,誕生了各種各樣的生命,我們的食物、水、燃料等等都是太陽給我們的恩惠。
-
水星不會被太陽吞噬的原因
八大行星之中,以水星離太陽最近,太陽如此強大的吸引力,按理說,水星應該會墜入太陽,成為太陽的零食。可是,數十億年來,水星為何好端端的?原來是因為水星圍繞太陽公轉的速度,水星以87.9個地球日公轉太陽一周,足足比地球快了四倍。
-
答:我們的太陽有沒有自轉?
上周六,空少為大家留了1個問題,來看看空少的解答以及從留言中選出的最佳答案吧! 想要查看原問題背景介紹的朋友們可以點擊《問:我們的太陽有沒有自轉?token=f04b8d38f00efcf0d4d3fe7ba259d71b) 我們的太陽也是一顆恆星。那麼,我們的太陽有沒有自轉呢?如果有的話轉動有多快? 我們都聽說過太陽黑子,那是太陽表面的暗區,直徑大小約有幾百至幾萬公裡,甚至比地球還大,在明亮的太陽表面非常明顯。而太陽黑子不是原地不動的。
-
太陽表面5500℃,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而不被融化?
眾所周知,太陽的力量非常強大,每秒鐘釋放出的光和熱遠超我們的想像。太陽的表面平均溫度大約為5500攝氏度,核心處的溫度更是高達1500萬攝氏度。很多人不明白,這個溫度是怎麼測出來的呢?不管是單質還是化合物,任何掉落到太陽表面的物質,一瞬間就會被轉化成等離子體,原有的分子、原子形態已經不復存在。其實太陽就是一個巨大的等離子體火球。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金屬的熔點很高,鎢的熔點更是高達3410攝氏度,白織燈中就是靠鎢絲通電燒紅之後發光發熱。不過鎢並不是地球上熔點最高的物質,而是熔點最高的金屬單質。
-
除了太陽以外,我們星系還有「第二太陽」
除了我們現在所了解到的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一顆冥王星。這是因為冥王星的體積實在是太小了,而且在它的附近發現了更多的星球,從而推動國際天文聯合會重新定義了行星。根據重新定義的行星,冥王星正式從地球九大行星中除名。但是在這次會議之後,除了接受會議對冥王星決定的人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持不同的意見。其中一部分人認為,冥王星依然是一顆行星。
-
人生,需要向著太陽奔跑
人生,需要向著太陽奔跑--成長新視點如果你想前進,讓我們一起向著太陽奔跑,放棄一切煩惱。這樣,我們才會跑得輕鬆,跑得輕巧。向著太陽奔跑,你的心情會舒暢,你的行動會瀟灑,因為你的心裡放下了所有的負擔和一切滋擾。向著太陽奔跑,也請帶上你的同伴,你的好友,和你一起奮鬥的人。因為他們,都是給你幫助和能量的人,你的成長是他們不放棄、不拋棄的結果。向著太陽奔跑,讓我們手拉手,肩並肩,一起去迎接陽光,開創美好!
-
太陽為什麼能發光?
太陽每時每刻發射出巨大的能量,給我們地球帶來光和熱,恩格斯說:「我們的地球本身只是由於有太陽熱才得以生存下去」。可是,地球所接收到的太陽能,僅僅只佔太陽全部輻射能的約二十億分之一。太陽發出的光和熱,它的力量是如此的偉大。
-
戴森球:造一個大殼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同理,假設我們讓剩下55億人也過上同樣的生活,則每年需要675億噸標準煤。經濟一旦發達了,人口通常就不增長了,依這個邏輯,全球共同富裕後人口按100億計,則每年需要900億噸標準煤。900億噸,這就是全人類共同奔小康的代價。
-
太陽能量來源的拼圖終於補齊了
而今天,位於地下深處的中微子實驗室將目標指向九天之上的太陽。繼2014年發現來自質子-質子鏈的中微子之後,在最新的《自然》論文中,Borexino又發現了來自太陽內部碳氮氧循環的中微子,補上了太陽能量來源的最後一塊拼圖。 現在我們知道,每秒鐘有超過10億億個光子,在名為太陽的天然巨型熱核反應堆中碰撞反射後,飛過8分鐘的路程,灑向地球白天一側每一平方釐米的土地。
-
比太陽還大的恆星你知道多少?
如果你認為這有什麼了不起的話,那就看看白矮星吧,它的密度甚至還更大。這就是天狼星B,它的大小也和木星差不多,但重量卻跟太陽一樣。他發出暗淡的白光,一旦氣體消耗完畢,他就會變紅,並冷卻下來。現在讓我們靠近它的巨大鄰居天狼星A,不用望遠鏡,已從地球上就能輕易的看到這顆恆星,它比我們的太陽重兩倍,比太陽寬一點五倍。他是我們夜空中最亮的恆星。
-
太陽黑子出現多年來最大的太陽耀斑,太陽是否開始覺醒?
這種光是從太陽能材料發出的,描繪出了磁場線,這些磁場線懸停在一組將在太陽左側上方旋轉的黑子上。圖片來源:NASA /太陽動力學觀測站2020年5月29日,一個太陽黑子家族——太陽表面的黑點,代表複雜的磁場區域——發生了自2017年10月以來最大的太陽耀斑。雖然太陽黑子在地球上還看不見,但航空航天局的宇宙飛船在它們上方還是發現了太陽耀斑。
-
光從太陽到地球要8分鐘?光子:你低估我的速度了,只需一瞬間
想像一下承載日落光影的光子從太陽出發,直到它映入眼帘,被你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分子吸收的這個過程,從我們的角度來看光子在太空中旅行了8分多鐘,對於光子自身來說它的旅程並沒有時間。為了讓你更容易理解,我們體會一下光子如何能夠在一個瞬間到達地球的方案。
-
海子《太陽·斷頭篇》
(臺上八十老人擊壤而歌壤,以木作,前廣後銳,長尺三四寸,其形如履)合: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領: 從歌曲中聽出了那個人彈五弦之琴、造南風之詩的那個人在夜晚治理國家的那個人但是,有一種南風誰敢回憶為了人本身還需要行動,行動第一歸根結底是太陽而夜晚將同時存在下去2.祭禮之歌a.大爆炸大輪迴轉身投入鼎火之胎,聽覺深處到處是物質之火,耳朵裡灌滿火災,燒焦之屍全歸於你。
-
太陽擺爛近10年,成聯盟反面教材,為何實力還不是很強盛
兜兜轉轉,太陽上一次進入季後賽還是在納什小斯時代,那也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十年,可以讓一個小夥變得飽受滄桑。縱觀太陽十年重建史,沒有真正完成重建不說,還成了這個聯盟的反面教材。那麼十年過去了,太陽為何還是現在這個樣子,主客觀原因都存在。
-
孩子一句話,他就整了個「太陽地球和月亮」……
太陽下面就一個主電機,它在控制月球和地球進行公轉的同時,還通過底部的皮帶帶動遠端同軸齒輪讓月球圍著地球轉,而地球則有一個單獨的電機。兒子的一句話引來父親興致半月造出「三球儀」這麼個大傢伙擺在家裡的確很佔地方,為何要研製「三球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