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素媛案」的那個罪犯嗎?雖然《素媛》是部講述兒童性侵問題的電影,但其罪犯的原型和整個案件卻是真實存在的。這在當時,不僅引起了整個韓國的高度關注,還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震動。但現在,更引發韓國國民不安的是,該罪犯正在接受集中心理治療,3個月後他就將出獄。
據了解,2008年底,這個名叫趙鬥淳的男子在京畿道安山市綁架了一名小學生並實施了性暴力導致後者重傷。這種行為在思維相對傳統且經濟發達韓國來說是難以想像的「惡劣」,雖然民眾一直在聲討該罪犯,但因為事發時飲酒,有無法約束自己行為的可能,這導致刑罰上從輕處理,判了12年。對於這樣一個觸犯現代文明底線的行為,僅僅只有12年的刑期,無論如何都有些說不過去,除了由此改編的《素媛》電影外,韓國一直都有不少團體在要求加刑或者不服判決,但始終沒能如願。而3個月後,他就將出獄,韓國民眾的不安該如何安撫,兒童安全又該如何保障呢?
根據韓國法務部的鑑定,他們認為趙鬥淳的「性偏離性」相當高,也就是說,其心理認知上的偏差使其有相當程度的「再犯可能」,因此針對這一案件,韓國方面已經讓其累計接受了550個小時的防止再犯的心理治療,早前是針對性暴力的心理治療,最近又依據新的法律,讓其學習有關涉少兒性犯罪的治療。從這點上看,韓國法務方面應該確實是在「對症下藥」,用專業的方式來改造犯罪者,一定程度上有其科學依據,但如果科學能徹底掌控人的心理,那麼法律的存在也就不必要了。
考慮到趙鬥淳本人在犯罪時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且「性偏離」程度高,這意味著其本人的心理已經「成熟」。如果犯罪者沒有完全信任並且徹底配合相應的心理治療和引導,那麼這些手段不僅僅是沒有效果,甚至有可能會更加嚴重,雖然目前暫時不得而知其具體的心理狀態,但從韓國社會的反應來看,在他出獄後,針對他的炮火可能會前所未有的「猛烈」,而韓國本身強烈的尊卑有序思想和社會的壓力下,此人會不會作出一些更加極端的行為將很難預料。當然,韓國方面給出的解決方案很簡單,稱會有專人對其進行持續半年的24小時監視。
結合其本人還有家人以及妻子的情況,雖然社會壓力很大,但出獄短期內應該也不會有太過嚴重的問題。從長期來看,更需要關注的其實並不是犯罪者本身,而是如何將這種犯罪行為發生的可能降到最低,法律只是面對犯罪行為時最後的威懾手段,預防犯罪才是減小犯罪的唯一有效手段。從現代各國的經驗來看,公共地段的監控和地區經濟的發展是其一,這裡最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童婚」至今依然嚴重的印度,而更重要和急迫的是從小培養孩子和社會上成人的性認識,「談性色變」往往是催生性犯罪的溫床。
只有樹立一個從上而下全面的性教育體系,做好相應的預防手段,最後再利用法律來懲罰犯罪的人,才能讓性犯罪者在付出最大代價的同時起到威懾作用。法律方面最受推崇的一般是「化學閹割」,但由於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負面效果甚至誘發報復犯罪,因此很少情況才會使用,而從兒童方面,日本隨身攜帶的緊急口哨其實就算是挺好的經驗,但這個的前提也是兒童能夠意識到性犯罪的發生,很多兒童連基本的常識都沒有,用最簡單的方式向外界求助就更不用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