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宴。
蘆笙迎賓。
2019年姑娘節開幕式。
紅網時刻記者 陳綱 通訊員 蘇文 秦玲玲 整理報導
5月29日至6月1日,以「神奇綠洲 醉美綏寧」為主題的2020年邵陽綏寧苗族四月八姑娘節將在綏寧縣城及部分民族村寨舉行。
「姑娘節」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了神秘的魅力。看過下面的文字之後,也許您會按捺不住想去綏寧親身體驗下這個神秘的魅力呢!
姑娘節的由來
「四月八」即農曆四月初八,是湖南綏寧苗族的「姑娘節」。2008年,綏寧苗族四月八姑娘節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傳說,該節是為紀念宋代飛山峒女英雄楊黎娘(亦稱楊金花、楊八妹)而傳承下來的民俗節日,主要流傳於湘桂黔和湘西南苗族地區,是苗族婦女特有的傳統節日。楊黎娘的哥哥因為反抗欺壓,被官府抓進大牢。每次親人探監送去的食品全被獄卒搶食一空。聰明的黎娘就用楊桐木葉汁將糯稻飯做成烏飯,獄卒怕飯有毒不再搶食。哥哥得以飽餐,體力逐漸恢復,在農曆四月初八晚上,兄妹裡應外合越獄逃走。從此,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為紀念黎娘,各家都要邀請出了嫁的姑娘回娘家,兄弟和父母都要給姑娘贈送禮物,姑娘們回到娘家,一起吃烏飯,唱山歌,比女紅,跳花跳月,載歌載舞,歡度節日。久而久之,就成為湘西南乃至湘桂黔邊苗族群眾的姑娘節,流傳至今。
表演姑娘節的故事由來。
黑米飯(烏飯)。
文化:母系社會女性崇拜和女祖崇拜的珍貴遺存
綏寧縣是女性文化的基因庫,有著濃鬱的女性文化現象和女性崇拜、女祖崇拜習俗。相對於很多地方崇尚的是女媧鍊石補天摶土造人的女英雄形象而言,在區位相對邊緣化的原生態民俗文化區,更多地存在著對女媧作為造人和造萬物的女祖形象崇拜。處於湘西南邊地的綏寧,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原生圖騰崇拜區域。對人祖女媧的深層與普遍的敬仰,使得這裡集中了相當豐厚的女性文化事象和文化觀念,成為了在罕見的生態文化、民族文化基礎上的中華女性文化基因庫。
綏寧巫楚古風中有著最具特色和魅力的、集中而單一的主題特徵,那就是濃鬱的女性文化現象和生殖崇拜現象。在綏寧,像儺溪、儺峒、儺母衝(老母衝)、崇拜(崇排)、老祖山、鳥壇、女陰泉等帶有遠古儺母(女祖)崇拜印記的地名故事頗為常見。牂牁柱、跳花樹、長生棍等象徵男根的民俗物品遺蹟多多。人祖女媧(緬婆、老母、薩母)的元型形象,這個承載著古老華夏民族敬重母親、關愛女性的原始、樸素而偉大情感的文明基因,這個直接遠古、凝聚人與自然兩個層面生態智慧的文化磁場,在以綏寧為代表的湘西南巫楚文化區域衍生出多姿多彩、層磊深厚的歷代女性文化。一是遠古神話系統中的女祖敬仰。
在湘西南,洪荒神話的傳說版本較多,但儺公儺母善有善報得葫蘆種子坐葫蘆舟逃生而再造人類的基本情節是一致的。作為自然崇拜、人祖崇拜、生殖崇拜、女性崇拜等多重崇拜的複合體,女媧在這一區域分別有太婆、緬婆、老母、儺母之稱。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這種圖騰的複合與重疊,在民間口口相傳的創世紀神話中,是常見的現象。二是女神敬仰。湘西南「接姑娘」、「慶娘娘」的巫風很濃。這也與古楚文化傳統有關。清道光版《寶慶府志》載:「楚俗多奉娘娘廟,有天霄、雲霄、洞霄諸號,即山魈之訛也,……迎神之詞,穢褻不經,名曰:慶娘娘」。「三霄」即「山魈」,「山魈」即「山鬼」,「山鬼」即巫山神女。屈原《九歌山鬼》有「採三秀兮於山間」,三秀就是高唐神女所化的靈芝,郭沫若《屈原賦今譯》認為:「於山即巫山」。三是女英雄敬仰。譬如對楊黎娘這類女英雄的敬仰,還有侗族對老祖母「薩母」的敬仰等。四是時代女傑敬仰。在湘西南綏寧的女性崇拜中,歷代優秀的女性人物都不斷地被表彰與傳揚,每到姑娘節等重大節慶,就會以歌舞比賽、挑花刺繡比賽、姑娘宴趕菜等許多方式,對姑娘們的技能進行檢驗,以表彰鼓勵好姑娘、巧媳婦。2015年,苗族四月八姑娘節開展了湖南最美苗族姑娘評選,就是通過對最美苗家姑娘的評選,倡導美好的女風、家風、世風。
山歌對唱。
跳儺舞。
製作萬花茶。
民俗:苗族女性技藝的集中展示
姑娘節體現對女性始祖崇拜的民俗事象,最典型的就是姑娘節烏飯祭老母(儺母)的濃鬱古風。姑娘節一般的說法講的是為了紀念古代飛山峒蠻為哥哥到牢房送烏飯的女英雄楊黎娘。而據學者林河先生的考證,其淵源遠遠早於這一時期,他認為,四月八吃烏飯,則是弒母祭天、血染飯烏、族人分食、以祈昌盛的古俗遺存。而烏飯葉的發現,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採集時代的女性身上去。女媧團土造人類,她的英雄後裔蚩尤乃南方少數民族之始祖,於是,以蚩尤直系後裔自居的楊姓子民追懷遠祖,崇拜英雄,傳揚族風,以求興旺,成就了湘西南以及大西南區域四月八吃烏飯敬姑娘的濃厚民俗。這就是說法不一而從江浙到大西南都存在的四月八吃烏飯習俗的最原始的來歷。我們認為,這是對姑娘節民俗的最本源、最壯美的追溯。以綏寧為代表的湘西南女性文化區域,自古以來,女性從生育、成長到婚戀、勞動,都傳承了多種多樣的技藝。從煮飯洗衣到苗侗女子接生術、苗侗女子防身術,以及跳花許願、山歌傳情、木葉吹歌、草標寄意、行歌座月、夜歌哭嫁、油茶、萬花茶製作、挑花刺繡等,每一種技藝都有動人的故事,豐富的內涵。而每次四月八姑娘節就成了這些傳統技藝的集中展示舞臺。
喝攔門酒。
跳花跳月。
精神特質:苗族女性文化的美麗體現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傳承千年,弘揚的是苗族女性傳統美德和美麗形象。一是美麗自然的健康體質。湘西南女子在最佳的自然生態環境生長,她們像樹一樣茁壯,像山花一樣美麗。崇尚自然,道法自然是她們與生俱來的生存法則,動靜相宜的山水風度是她們最迷人的氣質魅力。二是勤勞智慧的優良傳統。她們像辨別和採集食品的女媧一樣,認識自然與社會。像製造自然與人類的女媧一樣創造事業與人生。像女媧一樣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地管理和領導自己的家庭與團隊。三是堅韌無私的奉獻精神。她們學習女祖和歷代女傑的堅忍不拔,堅守自己的職責,從娘家到婆家,從家庭到社會,從為人妻女、為人姑嫂、到為人母親,為人親友與同事,嚴於自律,德範一方。從生命的起點到終點,她們用真情書寫大愛,用奉獻美麗人生。四是浪漫多情的文化人格。這裡的女子用山歌唱道:「要愛就愛有心人,好比山中樹纏藤;要纏就要纏到底,生生死死不離分。」湘西南女子的放蠱術雖然尤其落後的一面,但體現的對愛的專一、執著與熱烈,確實感天動人。
吹牛角。
姑娘回娘家。
跳竹竿舞。
傳承和發揚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把對這位原始女神、女祖的崇拜升華為對大自然的崇拜、對勇敢美麗智慧女性的崇拜,對偉大母親的崇拜,對女性英雄豪傑的崇拜,使人們在心靈深處真正樹立起敬畏自然、尊崇一切生命的意識,樹立起關愛女性、敬重母親的信仰,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之子」,成為孝老愛親的人子人後。這對於傳承與弘揚我國「天、地、國、親、師」五位一體的精神信仰,科學地、紮實有效地貫徹實施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五位一體協調發展的宏偉戰略,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主要活動
銅錢舞。
捉泥鰍。
整個節慶以制烏飯、祭女祖為主要內容,彰顯對女性的尊重和崇拜。同時還有祭狗祭牛、趕菜、舂餈粑、耍龍舞獅、吹蘆笙、對山歌、吹木葉、爬藤、逗春牛、抬故事、跳儺舞、跳花樹等活動。有的團寨還要準備豐盛的菜餚和醇香的米酒,舉行盛大的姑娘宴,老少齊聚,熱熱鬧鬧招待回家的姑娘。姑娘宴又叫「長桌宴」「合攏宴」,綏寧姑娘宴主要有「跳花跳月」「姑娘趕菜」「蓑衣蓋酒」「烏飯傳情」「踏歌留客」等內容。跳花跳月主要指姑娘宴上,一家人手拉手圍繞長桌跳起「轉轉舞」,表達對花的崇拜、對姑娘的禮讚、對家庭團聚的喜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姑娘趕菜主要指各家各戶都精心準備了精美的菜餚,請遠道而來的貴賓品嘗,看哪道菜最美,哪道菜最香。蓑衣蓋酒來自於綏寧的地方民謠:「戀郎就要戀老郎,戀到老郎味道長。嗨到夜裡打個啵,好似蓑衣蓋酒缸」,意思就是酒越蓋越醇香,越蓋越綿長,感情越談越好,越談越深,寓意苗家姑娘淳樸大膽、熱情好客、愛情執著。烏飯傳情主要指苗家四月八制烏飯祭女祖招待姑娘饋贈親友,紀念的是苗族女英雄楊黎娘採集楊峒木葉做烏飯救兄長的事跡,《本草綱目》載稱:「久服能輕身明目,黑髮駐顏,益氣力而延年不衰。」踏歌留客主要指苗家姑娘熱情好客,姑娘宴尾聲時,苗家姑娘都要唱起深情婉轉的留客歌,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再來苗鄉,再續美好的回憶。
舞板凳龍。
逗春牛。
祭狗。
綏寧縣委副書記、縣長羅玉梅介紹,本屆姑娘節將舉行抗疫英雄廣電出發儀式暨四月八姑娘節自由行、2020年邵陽綏寧苗族四月八姑娘節開幕式、空氣負氧離子指數發布儀式、第四屆湘西南土貨節暨扶貧商品展、精品旅遊線路推介會等主體活動,傳承非遺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展現民俗風情、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同時也以綏寧人的熱情好客歡迎抗疫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