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可不是蠱蟲能夠控制的啊!」
今年4月新番中,兩大國產動畫備受期待,一個是劇情畫質皆精彩的《大理寺日誌》,另一部就是筆者今天要說的《百妖譜》,隨著最後一個故事【滕根】篇結束,作品第一季也就此落下帷幕。桃夭的治妖之旅,也暫時告一段落了。
都是講妖怪和人的故事,作品難免會被拿來跟《夏目友人帳》比較,在配樂和故事內涵上固然還有些差距,但《百妖譜》最受觀眾喜愛的,是其特有的中華文化內核。就像最後一個關於滕根的故事,借上古神獸之名,以愛情故事為背景,蠱蟲為線索,講的其實是人心。
百妖譜滕根篇:蠱蟲這個東西,其實是控制不了人心的
滕根篇講的是邢姬座下十二神獸之一的滕根和人間蠱師族唯一後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桃夭應滕根之求來到他們村子救治他的夫人張嬸,在途中跑到神女閣求姻緣,卻因為太窮被趕出去了。後來被張嬸帶回家用下了蒙汗藥的飯菜相待,以為他們中藥昏睡的張嬸半夜前往甄府給同樣前去神女閣求蠱的甄小姐餵藥,卻被神女閣眾人攔下了行動,並對其下手。
神女閣眾人原來是化成人形的妖怪,還給甄小姐下了蠱母,眾人對戰期間隱藏的桃夭救下了張嬸,並及時喚出滕根消滅了三個妖怪救下了她們。
滕根原本是以蠱為食的神獸,奉邢姬之名消滅傷害普通人性命的蠱師族眾人,在發現一名少女並未用蠱傷人之後,滕根化身為少年陪伴其左右一邊除蠱,一邊尋找蠱母的下落。兩人一起並肩作戰,合作殺了無數的蠱蟲。
直到有一天少年因邢姬之命需要返回天界,面對少年突然需要離去,張嬸想到了「無論和權利都能得到的蠱」,萬分不舍的少女違背了自己永不用蠱的諾言,將蠱母放進了少年的碗中,少年此後一直陪伴著她,兩個人變成了現在的張伯和張嬸。用蠱之事卻成了張嬸難以抹去的心病,她一直以為張伯之所以留下是因為蠱母的原因。
她不知道的是,張伯是以蠱為食的神獸,蠱母對他來說只是食物而已。從桃夭那裡知道事情真相的張伯說出了當年的故事,讓他留下的是放不下張嬸的心而已。而從桃夭那裡知道蠱母去向的張伯,和張嬸解釋了自己並未中蠱,治好了張嬸多年的心病。「留下來陪你,是我最認真的決定。」
就像桃夭問張嬸的那句話,「你真的認為蠱母可以讓一個有心離開的人,留在你身邊這麼多年」,讓一個天界神獸留下來,並化身張伯的陪伴的原因,不過是愛情二字罷了。崑崙一日,人間十年,滕根害怕回去之後,就再也找不到可以相知相伴的張嬸了,他請來桃夭為他向邢姬開一張假條,不過是為了陪伴張嬸到最後。
桃夭的這帖藥,不僅消除了張嬸的心病,還讓我們看到了神獸和蠱師之間的愛情,一切不過是我想陪伴在你身邊而已。故事的最後,兩人不再四處雲遊除蠱,而是開了一個名為「懶回顧」的書屋,給世間之人以面對「蠱」的勇氣。
懶回顧這個名字,是張伯早就準備好為張嬸取的店名,「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清心寡欲的修道之人懶得在花叢中回頭,不過是因為曾經擁有過你而已。張伯早就對張嬸表明過心意了。
張伯的這間書屋,是他用來實現世間無蠱的方法。
何為蠱?
「有疾齒 , 唯蠱虐?」早期,甲骨文中就曾有關於蠱的記載,因為有蠱,所以才會牙疼。後期還有骨痛是因為蠱蟲作祟的說法。
再後來關於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外力刺激讓人意亂神迷的狀態,從而對身體或行動上造成傷害。還有一種是將疾病歸類為蠱,這個就是受制於當時的思想文化的局限。
戰國時期對蠱有了明確的定義,「毒蠱,蟲物而病害人者」,當時面對蠱,大多是用咒語和草藥祛除,當時有命令禁止用其害人。《史記》中還有「以狗御蠱」的說法,但當時大多數還是跟疾病牽扯到一起。漢代,對於蠱的描述也多與巫術聯繫在一起。
到了《後漢書·禮儀志》,有「窮奇、滕根共食蠱」的記載,兩個都是十二神獸之一,當時這一概念也還尚未明確。
直到東晉後期,關於妖蠱的記錄才逐漸多了起來,「鄱陽趙壽,有犬蠱......蠱有怪物,若鬼,其妖形變化雜類殊種:或為狗豕,或為蟲蛇。其人不自知其形狀,行之於百姓,所中皆死。」
《後魏書》:「帝曾中蠱,嘔吐之地仍生榆木。」
從這些記錄來看,妖蠱初期的形象頗多,除了蟲蠱之外,狗也可以變成蠱。直到隋朝時期,蠱的形象才多以蟲基本概念。而此時,蠱也多是人為飼養的,跟飼主之間存在某種聯繫,可以傷害他人。
《百妖譜》中介紹的蠱,就是後來以蟲形狀為主的蠱,這種蠱可以根據飼主的使用情況來殺害或者控制其他人的思想,從而達到用蠱之人的目的。
能左右人心的從來都不是蠱
「王母座下有邢姬,掌刑罰之事,邢姬座下又管馭著十二神獸,滕根就是其中之一,它狀如豹,有犀角,善變化,以蠱為食。」
以蠱為食的滕根,本身不相信蠱,也就不受制於蠱的影響,所以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斷,明白自己的感情。而世間之人,大多受困於各種感情,求而不得才會想要藉助與蠱的力量,面貌受影響的甄小姐曾受神女閣的迷惑,想要通過蠱的方式獲得愛人的心,最後在滕根張伯的勸說下,明白真相接受了自己。
就像張伯開書屋時對張嬸說的話一樣,「人,因為不敢面對自己而求助於蠱蟲,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勇氣。」張伯發現蠱蟲越殺越多的時候,大概也逐漸明白了,蠱蟲之所以越來越多,是使用它的人多了起來,並不是因為蠱母的原因,要想徹底消滅世間之蠱,要讓人心敞亮起來才可以,要有面對自己的勇氣,不用蠱才能徹底消滅它,這才是世間無蠱的真正有效方式。
說到底,消滅蠱,最先需要的是治癒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