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舍兒 編輯/郭吉安
暌別3年的國產動畫《全職高手》終於在幾日前發布了第二季的新版片花,不少等待已久的粉絲爭相在官博下呼籲定檔。但與此同時,新版片花中與第一季區別不小的作畫風格也再次引發了探討,從成熟寫實派變換為萌系卡通風的人物畫風讓許多老粉絲大呼「不習慣」。
(男主角葉修,上圖為第一季,下圖中第二季片花)
事實上,《全職高手》動畫系列的風格差異從2018年推出的特別篇開始就已出現。這主要是因為製作公司從視美精典換成了彩色鉛筆,不同團隊各自習慣的風格不同,大量難以適應的觀眾也用評分表達了不滿,豆瓣評分從第一季的8.3降為特別篇的7.4。而針對第二季的內容,許多粉絲也在期待之餘呈現出了謹慎觀望心態。
同樣,4月份上線的《一人之下3》也因主要角色疑似更換、美術畫風突變等原因,引發了一小波爭議。再往前回顧,承載了觀眾3年期待值的《鎮魂街》第二季,在飽受了人設崩壞、劇情迷惑等爭議後,宣布將優化重啟;軍事題材國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因政策原因,第四季從詼諧風格轉為嚴肅說教,流失了不少觀眾。
受劇情銜接、情節走向、合作團隊、間隔周期等因素的影響,動漫續作在內容及畫風上的處理往往需要耗費更大的心思。因國漫續作多是有著口碑良好的前作做基礎,或改編自頭部大IP,觀眾對它預期設想會超越前作。這意味著,市場對動漫續作的綜合品質的要求,通常會遠遠高於前一季。
娛樂資本論矩陣號預言家遊報(ID:yuyanjiayoubao)通過採訪與對多部作品的觀察後發現,一般來說,左右國漫續作口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一是續作與前季的銜接不流暢。因動漫續作既要具備獨立性,又要兼顧清晰明確的故事線。如何在交代清楚前情的同時,令劇情不顯得拖沓則十分考驗製作團隊的功力。
二是續作劇情走向陷入尷尬期。這一方面是前作鋪墊線索過於繁雜,續作難以填坑所致。另一方是針對改編作品來說,原IP存在許多與動漫品類不兼容的元素,靠原創內容解救風險係數極高。
三是續作畫風突變。一方面是受檔期影響更換製作團隊所致,另一方面是受故事場景、氛圍的轉變所影響,不得不改變美術風格所致。
但風險項未必一定是劣勢,如何運用適當的方式化解動漫續作的「硬傷」,將其扭轉為優勢,則是從業者們需要思考的方向。
續作獨立性和利落性難兼得 劇情銜接成難題
動漫作品的內容體量普遍較長,動輒3-6季的製作更習以為常。受經費、審查、市場反饋等各項因素的影響,同一國產動畫IP兩季之間的間隔周期通常在1-3年左右。因此,這要求任意一季作品都需要具備完整性和獨立性。既要讓觀眾看懂,又要適當把控前景提要的篇幅。
這對作品的編排有著很高的需求。騰訊動漫IP開發中心總監李筱婷告訴娛樂資本論矩陣號預言家遊報(ID:yuyanjiayoubao),對於計劃打造成N季的動漫IP來說,與前季的銜接和對後季的鋪墊都是需要在策劃初期就重點考量的。
比如《一人之下3》在第一集開場設計了一段前兩季主角張楚嵐的獨白,以用來交代故事背景。但團隊在製作過程中發現,張楚嵐的獨白時間較長,且沒有新的故事內容,很有可能會令觀眾感到枯燥。於是便從獨白畫面的設計上下手,將張楚嵐的過往經歷與其在街上行走的畫面交叉呈現,既還原了前季劇情又刻畫人物的內心狀態。此外,為了引出第四季的劇情,最後一集特意將原作中相對靠後的回憶劇情提前,以便於承上啟下。
《我的三體》的製作公司「三體宇宙」對續作的編排也有著同樣的邏輯。為了保障每季作品的獨立性,拓寬作品的影響範圍,《我的三體》到了第三季《章北海傳》仍選擇在第一集中重新講述紅岸基地的歷史及故事的來龍去脈。導演神遊八方在接受娛樂資本論矩陣號預言家遊報(ID:yuyanjiayoubao)採訪時也曾表示,其實這樣做會導致第一集的整體節奏比較緩慢,下一季可能會選擇別的處理方式。
可見,動漫每季之間的銜接於製片方而言是非常頭疼的話題。清晰明確的前情交代,乾淨利索的敘事方法很難同時兼備。而一部動漫的開場兩集很容易定格觀眾對作品的觀感,因此無論是銜接不夠到位,還是劇情不夠清晰,都極易容易造成續作口碑的下滑。
典型如第一季8.7分,第二季只有6.6分的《鎮魂街》。該作品第一季採取了陰陽兩線的敘事方法,單數集講述女主角夏玲誤入羅剎街後,在曹焱兵、曹玄亮兄弟二人的幫助下召喚體內守護靈的故事。雙數集為回憶篇,交代了兩兄弟的身世背景與成長曆程。單就第一季來看,故事更偏向於雙男主視角,缺乏對女主角人物性格的塑造過程。
當然在首季中將女主角當做配角並不影響對劇情的觀感,而缺失伏筆所造成的後果在第二季則顯露無疑。《鎮魂街·北師門篇》中,曹焱兵和夏玲共同踏上了修復靈槐之路,夏玲的戲份開始大比例上升。但因其身世背景單薄,在第二季中的人設無法樹立住,行為動機也比較模糊,完全無法發揮出其身為女主角的作用。加之其聒噪、智商下線的人物設定也背離原著,對故事的整體呈現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另外,《鎮魂街》第二季因經費原因拖延了整整3年才上線,也是造成劇情銜接難度大的主要原因。因行業發展迅速,停滯較久的續作不僅要考慮情節、畫風的設置,還需要考慮觀眾的審美變化、市場的需求變化等。種種元素的加持,令把控更加艱難。加之觀眾對前作的期待值過高,導致《鎮魂街》第二季最終以失敗告終。不得不宣布重啟。
與第一季相隔了兩年的《畫江湖之不良人》也出現了人設問題。首季中的男主角李星雲有勇有謀、瀟灑過人,在第二季中卻陷入兒女情長的羈絆,整部動漫的氣質與前季相差頗大,也造成了部分粉絲的不滿。
相比之下,次年開播的《魔道祖師》第二季在劇情的銜接和鋪墊上都可以看出投入了很大的心血。《魔道祖師》第一季講述前世,第二季回歸今生。續作前三集通過魏無羨在懷蒼山的追查細節,交織起兩世共存的疑雲,串聯起前世的劇情的同時,也為後續的故事走向鋪開了線索。
在原著小說中,魏無羨的兩世生命並沒有詳細的過渡劇情。但因視聽與文字的載體不同,動漫需維持故事的連貫性與完整性,所以第二季的前三集基本為原創劇情,彌補了原著中一筆帶過的劇情。但即便如此,依然有部分觀眾認為這樣的劇情混亂拖沓,不如第一季吸引人。
對前作劇情了如指掌的觀眾,希望續作能夠立刻開啟新篇章,對前情的過多贅述只會感到多餘。而對前作劇情一知半解的觀眾,則希望能夠在當季的劇情中建立起對故事背景的清晰認知。因此,製作團隊需要在二者之間選取平衡點,盡力做到即便一方觀眾存有異議,但依然在其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而保證劇情的邏輯正確、角色人設不崩,則是平衡的基礎。
劇情走向陷入尷尬期 國漫續作重置原著情節風險高
續作銜接成難題,而更令製作團隊絞盡腦汁的,是劇情的發展進入了瓶頸期或尷尬期。其一,前作的世界觀或線索鋪墊的過於複雜,續作不具備「填坑」能力。其二,IP改編動畫因與小說、漫畫的載體不同,易面臨動漫所需內容在原著中缺失,或原著劇情敘事線複雜難以呈現的窘態。其三,原著IP或前季內容尺度敏感,隨著政策的收緊不得不做出調整。
以國漫發展進程中的代表作《秦時明月》為例,該作品圍繞墨家、道家、法家、儒家等數個門派展開,涉及角色計上百人。故事線分支過多且交織繁雜,到第五季之後已進入失控狀態。四位主角缺席40集沒有登場,許多未交待清楚的故事線仍處於停滯狀態,導致整體口碑較前四季相比有所下滑。
《我的三體》同樣因為原著小說的龐大和每一部的主敘事視角轉化問題陷入困境。儘管選擇了簡單的切入方式,但後續的劇情走向仍會受到原著桎梏。神遊八方告訴娛樂資本論矩陣號預言家遊報(ID:yuyanjiayoubao),該作品第一季時曾試圖嘗試雙線敘事,即一邊是主要人物研究如何攔截「審判日」號,另一邊是巴拿馬運河上做切船準備。但剪出來之後發現這是個災難,故事顯得非常不好看,如是又給改成了相對簡單清晰的單線敘事,第二季繼續沿用。
但到了《章北海篇》,團隊又發現這種敘事方法行不通了。因為原著中對章北海的描述留白較多,按照原著擬定了劇本大綱後,發現章北海前期的生活脫離原著主線單獨呈現後,實在是枯燥又乏味。於是,團隊增加了希恩斯、ETO兩條暗線,並刻畫了章北海對父親的回憶、章北海與希恩斯的世紀會面等原創情節。
《一人之下·入世篇》也同樣面臨著原作劇情難以支撐一季動漫作品的局面。在原作中該階段的劇情僅佔20話左右,且為「羅天大蘸篇」和「陳朵篇」之間的過渡篇章,劇情相對平緩。但這一季,對於各大角色的心態轉變和形象塑造都是極為重要和關鍵的,因此整季動畫的邏輯線、人物刻畫如何處理則顯得至關重要。
比如,這一季的主要劇情線索是圍繞王也展開,但為了平衡張楚嵐、馮寶寶兩位前兩季主要角色的出場戲份,「入世篇」的開頭和收尾都選擇回歸前兩季中的重要組織「哪都通」。李筱婷告訴娛樂資本論矩陣號預言家遊報(ID:yuyanjiayoubao):第三季的故事核心角色雖然是王也,但張楚嵐依然是貫穿始終的重要人物。他在經過世俗打磨後所擁有的能力,是推動王也決心入世成為行者的主要因素。其二者的成長路徑本質上是相輔相成的。
當然,一部續作的畫風發生變化,劇情相對來說比較平和,面對龐大粉絲群體的期待,對於創作團隊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不過,《一人之下》第三季的評分雖然不如前兩季,但仍然保持在8分以上即優質國漫的標準,「沒有完美的作品,但我們願意去追求進步,希望可以努力做的更好」,李筱婷說。可以看到,國漫續作的爭議和突破是並存的。
另外,政策制度也與動漫續作的走向密切相關。比如軍事題材動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前三季均是以詼諧且深刻的手法講述建國前後的歷史,代表中國人的兔子既正義又無釐頭。而在第四季與共青團中央合作之後,動畫風格變的更加正式,缺少了前作的沙嗲、調侃梗,說教意味更濃。令不少觀眾認為作品損失了原有的精華,豆瓣評分也從前三季的8.8-9.0下降為7-7.7。
總體來看,動漫續作易陷入改編爭議。且考慮到劇情的整體走向、與前後季的銜接等,續作的改編處理難度要遠遠大於首季。但即便存在著頗高的風險,多數製作團隊依然會選擇不循規蹈矩的依賴原著。除了為作品呈現效果考慮之外,製作方所追求的品質延伸、風格突破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劇情發生場景更迭、製作團隊換血 續作「畫風突變」易成災難
「只要作品的受眾足夠廣,就一定會有不同的看法和建議。」李筱婷表示。在她看來,續作通過對前季優缺點的總結繼而做出優化是必經之路,哪怕是觀眾非常認可的地方,也要考慮到未來觀眾欣賞水平的提升,續作絕不能滿足於「還做成這樣就可以了」。因此,除了劇情走向的設計之外,動漫續作的作畫、特效等美術風格的變化,對作品口碑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般來說,續作畫風異於前作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隨著劇情進展階段或發生場景的變化,需要新的作畫風格進行詮釋。二是受檔期、雙方協調情況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原製作團隊無法繼續服務,更換團隊後無法避免會造成風格差異。三是續作間隔期周期較久,或難以再找回過去的畫風,或前作畫風已不適應當下市場。
而對於適應了原有動漫風格的觀眾,這樣的變化調整實則面臨著超高的風險,翻車率極高。
除開篇提到的《全職高手》之外,中日合拍的動漫《從前有座靈劍山》也從第一季萌系畫風變為第二季的硬朗畫風,令許多喜歡首季作畫風格的觀眾無法接受。雖然也有部分支持者認為第二季的作畫風格改變,製作水平卻有明顯的提升,但續作評分從7.5下降到6.1的事實是無法忽視的。
(男主角王陸,上圖為第一季,下圖為第二季)
不過,這種變化其實也無可避免。一方面,隨著情節的發展,《從前有座靈劍山》第二季的故事風格從沙雕無釐頭轉變為暗黑且沉重,需要相對寫實、嚴肅的畫風與劇情走向相結合。另一方面,日本製作公司Studio DEEN為了強化作品質量,將操刀團隊大換血。兩項因素的加持,導致續作畫風與前季大相逕庭。
類似的情況也同樣發生在了《一人之下》第三季中。作為過渡的支線篇章,「入世篇」的故事背景轉移到了北京,題材更偏向於都市生活。因此,出品方騰訊動漫選擇與擅長都市動漫製作的團隊大火鳥文化合作,並特意為京城四人組定製了原創的服裝造型。考慮到動畫用戶的觀感,騰訊動漫還邀請了黃成希做武術指導,在開篇設計了一段長達8分鐘的激烈打戲。
李筱婷告訴娛樂資本論矩陣號預言家遊報(ID:yuyanjiayoubao),《一人之下3》最初也考慮過按照第二部的畫風來製作,但嘗試過後感覺還是不太合適。從製作角度來說,承制團隊是否適合當季內容的製作,並保障美術風格不脫離原作的氣質和氛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
與不同團隊進行合作的優勢是可以激發並呈現出作品潛在的更多可能性,實現製作的升級與突破。但風險項在於變更原有的已被觀眾接受的畫風,嘗試新的方向極易造成觀眾的不適應。尤其是對於《一人之下》這類時隔3年才回歸的作品來說,其製作模式雖然是在跟隨市場標準、觀眾審美的變化而變化,但因缺少了適應過程,導致部分觀眾的接受度較低也在情理之中。
顯然,國漫續作畫風與前季差異的形成其實也與國漫的製作周期不穩定有關。而騰訊動漫的《狐妖小紅娘》則是個例,該IP起初便明確為年番作品。從2015年上線至今,以每年30集左右的速度成片。在這種模式下,團隊對作品的風格與氣質都非常熟悉,可以做到按篇章來穩步提升。製作模式穩定、上線間隔短,觀眾的反饋自然也比較穩定。
中國觀眾廣為熟知的《海賊王》、《柯南》等經典日漫也是如此,因製作模式與更新頻率的穩定,所呈現出的故事走向、作畫風格也是穩定的。但在現階段,受經費、技術、運營等各項元素的影響,國產動漫還無法紛紛實現這樣的打造模式。如何兼顧觀眾的習慣性認知與作品向全新領域的探索,尚且沒有標準答案。
相比部分因畫風突變而引發爭議的作品,《四海鯨騎》第二季的升級可以說是一次成功案例。當然,這也與前季只有6.8分有關。因第二季的場景主要圍繞「阿夏號」輪船,除了華麗的海景之外,還有大量的海戰畫面。愛奇藝的副總裁楊曉軒曾在接受娛樂資本論矩陣號預言家遊報(ID:yuyanjiayoubao)的採訪中表示,團隊尋找了許多家優秀的2D製作廠家,均無法保證海上畫面的完美呈現,最終只能決定啟動3D團隊。
於是,《四海鯨騎》第二季的中期製作選擇了有著《夢幻西遊》《獵魂覺醒》等多部遊戲CG製作經驗的初色文化,曾參與過《長城》《戰狼》等大型電影項目的製作的分鏡及美術團隊。整季的製作體量是第一季的三倍左右。憑藉特效的升級與劇情的年輕化處理,第二季豆瓣評分也提升到了8.1。
(《四海鯨騎》第一季水上畫面)
(《四海鯨騎》第二季水上畫面)
整體來看,受劇情銜接、原著情節走向、製作團隊更換等多重原因,國漫續作的風格變化實則為必然現象。另外,隨著資本寒冬期的到來,製作公司人才流失頻繁,項目資金短缺,以及B站、騰訊視頻等視頻平臺向動漫領域的強勢進擊,導致的生產節奏及產能分割等問題,也同樣是不容忽視的。
在這種情況下,從業者們只能竭盡所能的平衡續作可能會存在的各項問題。儘管造成的差異化並非能令所有觀眾接受,但站在國漫發展的長遠角度上來看,IP的開發與延續不一定僅是求穩,還需要探索IP更多的潛在空間與可能性。相比之下,一成不變往往更不可取。
而如何在觀眾的觀看視角和創作團隊的內容視角中尋求到平衡點,在IP開發過程中把握好節奏感,也將是國漫團隊在未來一段時間中需要長久研究的課題。